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
2020-01-09王言
王 言
(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江西·南昌 330088)
自从国家要求各大高校完善辅导员配备以来,高校辅导员工作制度日趋完善,成为了从学生成长领路人到现在兼顾意识形态、心理健康、扶危助困、职业辅导等多个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时代向高校辅导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工作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节奏的加快,学生们的心理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压力,容易形成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诱发心理健康危机。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如何更好的开展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减少高校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的情况值得我们探索。
1 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是科技高速发展、经济高度繁荣的社会,我国虽然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随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期限日益临近,社会主义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火热进行,这对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障自己安定小康的生活、要接班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把祖国变得繁荣强大,时代给大学生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自媒体繁荣的现在,快餐经济也越来越深入大众心中。高校学生面对网络上的网红经济的风潮,真正懂得人生和财富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慢慢积累的道理的人越来越少,一夜暴富成了部分高校学生的梦想。
高校是传承知识的殿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中国的高校辅导员作为常伴学生们身边的贴心人,能够从方方面面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能够第一时间觉察学生异常,他们有义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免受社会上浮躁思想的污染。所以,高校辅导员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新时代下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大多是2000 年以后出生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00 后”。他们是大学生的主力军。辅导员要做好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就要重点分析“00 后”孩子们的心理特点。
197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252.7 亿元,到了2000 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增长到99214.55 亿元,从这一组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在飞速增长,作为00 后的父母,70 后的人们当时物质生活并不富裕,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这些父母就想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00 后的孩子在家中大多娇养,身边围绕着父母和老人,是家中的绝对中心。父母一心打拼挣钱,孩子多是由老人养育,家长一向重视孩子的成绩,疏忽了对孩子心理的引导和教育。当他们远离家庭,步入大学校园,这些孩子就体现出自我的性格特点。
00 后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宅”,宅是00 后大学生的突出特点,而且正逐渐形成流行趋势。他们不太愿意参与学校活动和体育锻炼,把自己封闭在寝室床上的小帐篷里,每天的活动地点就是教室和宿舍,吃饭、购物就通过外卖和快递,每日不离手机和电脑,部分同学没有生活的目标和动力,处于一种消极状态。但是“宅”的另一方面,长时间与手机和电脑进行单向的信息交流,大学生接受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加,丰富的自媒体资源各出机杼,花样百出的引人眼球,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多元化的思维模式。
总的来说,00 后的大学生是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一代,他们大多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思维跳跃爱自由。而且部分父母只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进入大学以前,除了学校和家中,就只剩补习班。当他们离开了家庭的照顾和封闭的高中校园,开始有了更多闲暇时间接触生活和社会,他们会表现出自傲、茫然、焦虑。这种心理状态如果不加引导,极容易被负面思想和情绪乘虚而入,亟需高效的心理健康工作支持。
3 新时代高等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处在不断变化当中。高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还停留在照本宣科、理论灌输的阶段。学校对心理健康重视不够,对于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缺少消化和应用,对于新时代学生们的心理特点缺少成体系的分析和关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校辅导员们有些没有经过专业和系统的心理学教育与学习,只是经过草草培训,就机械的按照旧有的规程工作,效果有限。一来,这样不能有效地将教育投入转化为学习成果,二是理论学习脱离实际生活,学生们接受度不高,疲于应付。
4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
高校辅导员要想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但需要学校提高重视,加大资源投入,进行理论研究和教师培训,也需要辅导员们深入学生之间,观察学生心理,在统一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管理。
(1)完善硬件设施、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学校下大力度完善师资队伍。心理学理论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旧的理论不一定适应新的时期,学校要积极研讨新的心理学理论,及时更新教材,及时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培训。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格式塔心理咨询技术”适合应用到高校心理辅导当中来。格式塔技术并不是要一一解决学生自身的问题,而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这种理论很适合当前高校学生复杂独特的心理和思想状态。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发掘自身的力量,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可以更好防范今后很多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的发展。除了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更新和培训,学校也要建设全方位的心理健康引导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心理健康教育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传递到学生们身边,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们的关注。
(2)研究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开展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战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线,他们是最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的人。要多开展创新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参与热情,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沙龙等,辅导员在活动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能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3)改进工作模式,引入新手段,全方位开展教育工作。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接受事物的需要。辅导员要根据新时代特点,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首先,集中学习是有必要的,但不能只单纯的进行理论学习。要加入心理学和团队建设游戏,加强主题班会上学生和老师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发主动的参与活动,增加学生相互之间的了解,培养团队意识,带来共同进步。第二,除了主题活动,学校和辅导员也要在互联网端,以学生们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第三,要通过实践活动加强主题班会和线上学习的成果。辅导员可以通过趣味体育竞赛、公益劳动、爱国主义教育等方式“劳其体肤”,一方面使学生们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国家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的努力,另一方面,参与足够强度的劳动和运动本身,身心也可以得到释放,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也可以多角度了解到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作为战斗在第一线的教职员工,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参与者和执行者。高校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改进陈旧的知识灌输方式,汰旧换新,下大力度研讨通过互联网和线上客户端增加学生们对知识的接触。高校辅导员要在学校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工作的优势,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动向,成为学生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