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陵刻经技艺的文化价值和传承发展探究

2020-01-09戴广东

科教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金陵技艺传统

戴广东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 江苏·南京 211188)

1 雕版印刷术的由来与现状

雕版印刷术是将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融为一体形成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工艺,它催生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

明代学者胡应麟提出:“雕版肇始于隋,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概述了明之前雕版印刷术的发展状况。雕版印刷盛行于唐,主要是由于唐朝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在科举考试、诗文传颂、农耕历书等方面都有批量复制的客观需求,传统的抄复本的办法,再也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了,人们需要一种新型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因此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及应用,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社会发展的结果。雕版印刷在古代是劳动人民为普及教育、传播思想而研究发现的重要传播技术,也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摸索而形成的传播手段。

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里,虽然出现了更为先进的活字印刷术,但雕版印刷术以其稳定、精细、防伪等优势,在印刷界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近代以来西方先进的工业化印刷技术的传入,极大地挤占了雕版印刷术的生存空间,市场的萎缩使其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价值,但传统价值和艺术价值在逐步回归。

2 金陵刻经技艺的艺术特点

金陵刻经技艺是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它完整地保存了古老的木刻水印技术,2006 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9 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在刻版、印刷、装订的主要流程中要经过20 余道工序,全部以手工完成。金陵刻经技艺的刻版材料主要使用棠梨木,因为这种木材纹理较细,硬度较强,能够显示字迹笔画、图画线条的精细之处。每块经版的正反两面一般雕刻800 字左右,为老式宋体字,有句读、分段,每版大约21 行,以中间一栏为版心栏,还有经名、页码等标注。采用小方册线装本。

3 金陵刻经技艺的文化价值分析

(1)区域文化。彭华在《中国古代文明探源—洪荒岁月》一书中提出:“所谓‘区域文化’,指的是一个特定地域单位、在一个特定时期中发展起来的文化和社会类型。”金陵刻经技艺诞生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六朝古都金陵,在江南文人气息的滋养下,伴随着特色明显的金陵文学、艺术与金陵地区内的诸社会文化形成了相似性的地理区域特征。这种特有的文化属性在金陵刻经技艺的方方面面均有表现。从所刻经文的选取、字体的应用、板材的甄选、刀法的运用、纸张油墨的选择、装订开本的规范等无不与江南文气脉脉相合。

(2)物质文化。物质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外化”的结果。要成为“文化的物质”,它首先应该具备“人工创造性”。刻印的作品即是金陵刻经技艺的“文化的物质”,其所雕刻、保存的经像版精妙无比,呈现了内容丰富的艺术经典,是近代版画艺术精品,尤其以光绪年间雕刻的18 幅像版艺术价值最高,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很有帮助。此外,传承人还充分发挥雕版印刷技艺特点为社会其他领域服务,创作了大量极具中华传统艺术特色的人物肖像、名人墨迹、花鸟鱼虫、吉祥图案等作品。

(3)精神文化。所谓“精神文化”,即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的文化心态及其在观念形态上的对象化。就此而论,在大量的物质文化基础上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陵刻经的精神文化表现。“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杨仁山对内容和形式的细节要求都极高,金陵本因此成为“权威版本”,这与现在所提倡的工匠精神的特质不谋而合;在艺术表现上,金陵刻经技艺传承下来的精湛技艺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所雕人物采用“兰叶描”和传统的衣褶画法,形象庄严华妙、栩栩如生,是开展审美教育的良好素材;金陵刻经作品中有大量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精品,是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好去处;金陵刻经技艺的代表人物杨仁山、欧阳竟无、赵朴初等诸先生都是心怀社会、修为无量的贤人雅士,其身上闪烁着道德的光芒,是令人景仰和学习的榜样。

4 金陵刻经技艺的传承思考

从艺术与文化的角度来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陵刻经技艺所体现出来的魅力是无穷的,也必然承担着传播文化的重任。如何将其继承并发扬光大,是个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使这一传统技艺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4.1 传承方面

(1)开展“生产性保护”。各国的实践经验表明“生产性保护”是非遗保护的有效方式。“生产性保护”的主要特征是突出核心技艺在生产中的实践,通过生产实践使其得到发展和传承,实现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在此过程中将促进传承人在题材和材料方面的创新,实现从技艺传承、产品设计、文化创意、品牌推广等多个环节紧密结合的多层次产业链。

(2)开创传承条件。传统的非遗技艺一般以师徒制或家族内部沿袭的方式传承,历史上是,当前也是传承人的主要学习方式。目前由于工作条件难保障、收入水平较低、工作较为辛苦等原因,导致后继无人的情况出现。通过制定传承人培养计划,解决入门门槛、工作条件、待遇报酬等保障条件,鼓励爱好者学习传承,逐步形成新的师徒传承方式。

(3)开办社会培训。通过面向社会多渠道举办短期体验班、培训班、兴趣班等,此类培训具有周期短、社会效益突出的特点,通过培训广泛培养初级参与者,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广泛社会认知。

4.2 传播方面

(1)树立文化品牌。作为延续1000 多年的传统技艺,其作品内容、制作工艺、历史贡献都具有丰富的内涵,要深度挖掘金陵刻经技艺的文化内涵,与时俱进地采用群众喜闻乐见、方便快捷的传播手段进行宣传推介,发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南京名片作用。

(2)建设展示场馆。重视馆藏资源的利用,在建设传统实物展馆的同时,建立一个以数字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数字系统,包括数字档案馆、数字展示馆、数字体验馆等,利用新媒体途径开展广泛的传播,以适应人们对非遗文化了解、认知的途径、方式发生的变化,推动馆藏文物的保护和保存,形成常态化的数字及实物展示平台。

(3)建立交流平台。在学校、文化场所及各类艺术活动现场建立体验交流平台,让青少年及普通民众有机会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组织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有利于满足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4.3 发展方面

(1)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促进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结合,实现文化遗产资源向经济优势转化,实现其多重价值是政府倡导的方向。金陵刻经技艺作品内容除了其固有内容,还可以表现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如表现新春祝福的吉祥文字图样,能够与南京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更多富有南京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通过文化创意,促进新文艺内涵在雕版印刷产品中的呈现,这也顺应了人们提高生活品质的客观需求。

(2)与现代艺术思想对接。积极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美术思想对接,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有机融合,大胆突破金陵刻经技艺的表现形式,如借鉴现代版画的表现手法,突出画面风格的装饰意味;适应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的现状,适度改良工具、材料,满足人们对审美、功能等方面的新需求,使古代技艺与现代审美特点交相辉映。

(3)与高职院校合作。应与高职院校紧密合作,发挥他们的创意潜力,用文化创意提升作品水准,丰富作品结构。同时,开展文化传播,通过开设选修课、开办讲座、建立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组织传统文化研习活动等,让更多的青年学生了解认识这一传统艺术。笔者曾在高职院校和小学开展过此类实践,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组建创新型组织,如在高职院校中设立大师工作室,选派传承人进驻学校,工作室主要功能包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二是面向艺术设计类专业开设基础类课程,传播传统文化中设计风格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面;三是遴选极少数好苗子,系统教授金陵刻经技艺的理论与实践内容,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初级学徒,创新师徒传承模式。

5 结语

作为极具南京地方文化特色的传统技艺,人们对金陵刻经技艺的了解甚少。这个古老而传统的文化形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它的价值所在,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适应时代发展的进程,解放思想、创新方式,继续传承给后人,并且发扬光大,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猜你喜欢

金陵技艺传统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张祜 题金陵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