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究
2020-01-09吴娜
吴 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5)
网络直播是通信技术和媒介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对青少年群体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网络直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加以重视,充分发挥网络直播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将网络直播引入思政教育工作实践,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思政教育真正深入大学生的内心,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1 网络直播的概念界定及其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发展
根据《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网络直播是“基于互联网,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形式向公众持续发布实时信息的活动”。这种新兴的在线娱乐、服务方式,通过手机或录屏工具在互联网平台上以实时呈现模式进行表演、互动和展示活动,供众多观众同时视听。
网络直播本身具有互动反馈即时、传播便利等特点,再加上移动互联网准入门槛低,以及人们的表达、互动需求,网络直播平台发展迅猛。2016 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这一年出现了一百多家直播平台。《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中的数据显示:2018 年6 月,网络直播用户达4.25 亿;2019 年预计将超过五亿人。
网络直播迎合了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受到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喜爱,迅速吸引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参与。在当前的网络直播中,主播、观众的主要人群都是90 后,且大学生居多。根据2017 年的随机问卷调查:82%的高校大学生观看过网络直播,13.8%的大学生做过网络主播或通过直播平台进行过直播活动。
2 网络直播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2.1 网络直播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
(1)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载体。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须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尤其应该借助新的载体或媒介拓展思政教育渠道。网络直播这一新型媒介具有实时传播、立体互动、内容多样、体验真实等特点,且深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社交平台和组成部分。将网络直播这一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新兴媒介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可以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目标。
(2)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方式。网络直播借助先进的通信技术进行直播活动,使大学生可以更真实地接触直播者或直播内容,比QQ、微信、微博等更具现场感染力和视听感染力。而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以思政教育直播和短视频环节取代简单的图文、视频形式的思政教育方式,可以进一步突破思政教育的时间、空间限制,契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兴趣点,使思政教育既入耳,又入心。
(3)丰富高校思政教育资源。传统的思政教育资源来源单一,内容滞后且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较低。实时更新的网络直播涉及不同地域、各个领域的内容,如有关中国传统手工艺直播,有关当今政治、科技、文化热点等的直播,各类公务执法直播等,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此外,网络直播通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多媒体信息传递,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2.2 网络直播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消极影响
(1)不良的网络信息阻碍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网络直播还处于起步阶段,准入门槛低,规章制度不健全,主播的个人素质,直播内容的思想性都存在问题。为了吸引“人气”,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涉及低俗、暴力、色情内容的网络直播内容曾经大行其道,还有一些过分“炫富”的内容、宣扬封建迷信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内容也搭上网络直播的快车迅速传播,这对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是巨大的精神冲击,阻碍了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一些大学生在形形色色的网络直播中迷失了自己,不再通过勤学苦读来追求真理、实现自我,而是投机取巧,妄图以“捷径”走向成功,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2)降低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教育者的权威。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采用的理论灌输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可控性,其对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产生的影响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且是长期的、持续的。网络直播实时传播、立体交流的特性,使信息传播更为快速,作为主要观众群体的大学生快速接受网络直播中各领域千变万化的信息,使思政教育者更难把握大学生的兴趣方向,思政教育内容多为空洞枯燥的理论且滞后于时代发展,无法深入大学生内心,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同时,网络传播也通过其突破时空限制的即时交流互动,使教师在学生面前失去了知识、经验上的优势,降低了大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使传统的思政教育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话语权威趋于消解,增加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难度。
3 以网络直播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的策略
3.1 国家层面
(1)加强法制建设和环境管控,规范直播平台的运行。网络直播内容良莠不齐,其中的负面信息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运用法律武器规范网络直播平台、直播主播的行为,是网络直播健康运行的有力保障。然而,由于网络直播传播形式的难以管控和相关法律制度没有及时跟进,使得以前一段时期内涉及赌博、色情、暴力等的网络直播内容大肆传播。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如网络直播主播实名制、加强监管力度、规范网络直播平台运营行为等,以遏制不良网络直播内容的肆意传播。
(2)协调多方力量,制作优质的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网络直播只是手段,真正能影响并改变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是思政教育内容。国家教育部门应该协调多方力量,集合资深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及专业网络直播内容制作团队,认真分析、概括大学生对直播内容的偏好,并结合其内在发展需要,制作优质的思政教育直播内容或专题视频,打造思政理论精品课程、思政教育专题或主题教育课程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加推广,吸引大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当中,潜移默化地发挥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功能。
3.2 学校层面
3.2.1 构建高校网络直播平台
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要适应时代发展,在新媒体时代,构建切合大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求的高校网络直播平台,是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
首先,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与各大直播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构建高校网络直播平台。通过直播平台进行大学生感兴趣或亟需的内容直播,如校园贷的危害和国内外科技、教育热点等,引导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并规范其行为。其次,各大高校的媒介平台众多,无法形成思政教育的合力。应该大力整合高校的媒体平台,发挥协同作用,结合微信、微博、网络直播等媒体优点,打造优势突出的网络直播高校思政教育平台。最后,网络直播平台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思政教育媒介,传统媒介也有其特点和教育优势,只有将网络直播平台和传统媒介有效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教学局限,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3.2.2 打造专业的高校思政网络直播队伍
打造专业的、可以用网络直播进行思政教育的高校思政师资力量,是有效以网络直播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1)高校领导层应该充分认识利用以网络直播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重视思政教育工作一线的教师,加强对其网络直播技能的培养。(2)还应在学校各部门选出人员,对其进行网络技术方面的技能培训,优化网络思政队伍的人员结构,组建人员结构全面的专业化高校网络直播队伍。(3)网络直播打破了高校思政教师在知识、信息和经验方面的优势,教师也应该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及信息接受、传播能力,及时了解并掌握网络直播技能,保持思想活跃度,将网络直播中的优秀内容引入思政教育实践。
3.3 学生层面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虽然其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三观尚未完全形成,但也具备了基本的是非观和辨别力。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直播内容,大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对网络直播内容的辨别能力,能够主动且准确地选择对自己的道德养成及能力提升有益的网络直播内容,对涉及黄赌毒的网络直播内容要主动避开,不小心进入直播后应主动举报。第二,受到不良直播内容影响而致使心理或行为出现偏差后应加以警惕,进行自我调整,也可以主动向辅导员、教师、同学寻求帮助,使身心发展及时回归正途。第三,组建专门的大学生社团,发挥集体智慧,对网络直播平台、主播及内容进行评价、甄选,发布红黑榜,使对大学生有益的网络直播内容广为传播,有害的网络直播内容失去生存空间。
4 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要紧跟信息化及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网络直播对高校思政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通过专业思政网络直播队伍建设、网络直播平台构建和优质思政教育内容制作等方式,可以有效发挥网络直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思政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