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引领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思考
——基于蕉岭农村基层党建的调查

2020-01-09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支部攻坚

涂 敏

(青海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7)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坚持 “健全引领机制、建强‘头雁’队伍、搭建产业载体” 的做法,实现了由 “输血” 扶贫向 “造血” 扶贫的转化,同时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台阶、脱贫攻坚工作新突破的 “双推进”。

一、“健全引领机制、建强‘头雁’队伍、搭建产业载体” 的基本做法

(一)健全引领机制,发挥党组织优势

一是推进思想引领。将新思想、新精神列入支部 “三会一课” 年度计划,编印7 万多本党员学习小册子,开设 “蕉岭组织” 微信公众号,并举办培训班、研讨班、知识竞赛等类型的“入脑入心”活动。

二是规范制度管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广东省及梅州市相关要求,制定《蕉岭县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实施方案》(蕉委明电〔2017〕98 号)等文件,规范记录人员、形式、内容。

三是明确机制建立。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县党委明确党组织主持村级各类会议,审议研究村级 “三重一大” 事项,设立村党组织银行账户,统筹使用村级资金。

四是开展联乡兴村。选派291 名县直机关干部全覆盖深入全县97 个行政村,由副科级以上干部任队长组成3 人工作队,协助脱贫攻坚和软弱涣散村开展整顿等工作。

(二)建强 “头雁” 队伍,激活党员作用

一是配强领导班子。蕉岭县近年来为夯实基层扶贫工作力量,从省、市、县直机关中选派16 名优秀干部到镇挂职,以 “村推镇选县考察” 模式储备培养39 人,2016 年以来共培训1 300 多人次。

二是激活党员带动作用。教育党员在农村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做到 “四个带头”,即带头联系服务群众、带头支持村庄建设、带头参与公益活动、带头创业带富。

(三)搭建产业载体,试点带动改革

全县推行 “党组织+ 公司+ 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 的经济发展模式,按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 的思路发展特色产业。

一是打造试点、示范点。广福镇广育村是特色精品示范村,该村兴建蕉岭县广福镇夫妻树黑木耳扶贫产业园,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 万元。

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蕉岭县投入 5 000万元在25个村开展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着力解决 “人、地、钱” 三个核心问题,并于2018 年5 月邀请 “三农” 专家卢水生做改革指导,首次引进袁隆平水稻育种产业,2018 年人均收入约9 600 元。

二、党建引领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急需加强

“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蕉岭县正处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中,“战斗堡垒” 作用还不凸显。这主要是因为 “一切体制机制刚刚制定,接下来最主要的工作是针对性地让政策落地、体制落实”。

(二)扶贫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仍需提升

“党组织+ 公司+ 基地(合作社)+ 农户(贫困户)” 的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仍不牢固,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汇聚组织、市场、社会三种力量形成的这种产业链中,相关机制和政策明显还不够完善;蕉岭全县广育村由于没有成片平整的耕地,分散种植不利于实行统一的作物种植;由于夫妻树黑木耳的种植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农历9 月到来年的3 月,广育村的耕地就采取黑木耳、水稻、西瓜或蔬菜轮种的种植方式,但作物收成不稳定仍是常有的现象。

(三)支部党员后备班子队伍尚不稳定

蕉岭县辖8 个镇,共97 个村委会和10 个居委会;有基层党组织733 个,包括47 个党委、686 个支部;有党员13 974 人,其中农村党员6 954 人。全县各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现象比较普遍,使得支部党员后备班子队伍不稳定。广福镇组织委员吴雯雨说:“年轻人要么出去打工,要么考取了事业单位编制工作,后备班子队伍很难稳定,留在村里的一般是老党员,党员老龄化严重。”

(四)村民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不足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已经成为加强农村党建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脱贫攻坚、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抓手。在提升农村土地利用率、“化零为整” 的过程中,农民思想保守、观念固化,参与积极性不高等现象较为常见。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期,依然存在 “政府干、农民看” 等现象,广育村部分村民就表示:“不愿意参与黑木耳合作社,因为收益不稳定,不放心。”

三、党建引领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的新思考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第十条规定:“村党支部,全面领导隶属本村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工作,组织带领农民群众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领导村级治理,建设和谐美丽乡村。贫困村党支部应当动员和带领群众,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因此,要加强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导,充分发挥它带头脱贫攻坚、领导农村经济发展的 “战斗堡垒” 作用。

(一)进一步发挥党支部 “战斗堡垒” 优势,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基层党组织进行的党建应当突破党支部的空间限制,依托基层党员抑或农业技术人员开展农业生产指导,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能力,教育、管理、监督好党员,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好群众,让党员带动干起来、支部活起来;让群众参与进来、农村发展起来。

(二)进一步完善 “党组织+ 公司+ 基地(合作社)+ 农户(贫困户)” 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产业围绕乡村转,党建围绕产业建。“党组织+ 公司+ 基地(合作社)+ 农户(贫困户)” 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完善能够带动改革,因而要进一步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和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将分散、闲散的资源更高效地利用起来,解决因自然灾害导致的产业受害、容易返贫等问题,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增长的可持续。

(三)进一步选派有工作能力、有奉献意识的领导班子,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要进一步强化 “头雁” 队伍的示范带动作用,培养树立党支部书记“主心骨”“领头雁”的先进典型,对优秀党支部书记给予表彰表扬;进一步实施 “党员人才回乡计划”,加快党支部书记后备队伍建设,注意发现能挑能担、带富能力强的村民、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将其作为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培养,建立村、社区等领域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

(四)进一步调动理事会、乡贤会、促进会等各方面力量、各方面人才,支持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在“村民自治”上努力实践,发挥村民理事会、乡贤会、促进会等各方面力量的自治、自我管理作用,让村民都动起来。细化落实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返乡创业、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扶持政策措施,引进更多人才,使各方面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支部攻坚
支部联建润“甘泉”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支部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