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形与人之间的互动性分析

2020-12-08邸小松姚邴新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界面设计互动性表现形式

邸小松 姚邴新

(长春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视觉传达设计通过视觉符号的多种表现形式传递信息,而图形、文字、色彩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三大要素,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视觉符号和信息传递的关键载体,其中又以图形最为重要。图形的应用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视觉传达设计中,任意一种图形元素都对设计的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视觉传达设计中形式与内涵的表达都离不开图形,图形在视觉表现上更为直接、直观,能起到最有力的信息传达作用以及与受众良好沟通的效应[1]。

一、何为图形与人之间的互动性

图形与人之间的互动性可理解为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具体到以包装设计、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导视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界面设计等为主的,其中所应用的图形元素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这里的互动关系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在二维画面之内的,画面中的图形与人之间的互动性;二是三维空间内实实在在的人与图形之间的互动性。

二、图形与人的互动性表现形式

(一)二维画面之间图形与人的互动

二维画面之间图形与人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书籍装帧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等方面,而具体通过异形同构原理、图底关系、正负形、矛盾空间关系等方式呈现。此外,还运用插画的表现形式实现图形与人的互动。

1. 异形同构原理

异形同构,是指在招贴设计或广告设计中将两种以上的图形素材,按图形特征、特质重新组合、拼接,构成新的图形图案的方式,是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创意的一种表现形式。

福田繁雄的招贴设计中很多运用了异形同构原理,如《F》系列(见图1)、《贝多芬第九乐章》系列招贴等,异形同构原理中图形与人之间的互动性,表现在通过图形与人体上某个部位、元素的替换以及人作为图形元素与其他图形元素的结合的方式得以实现的。

图1 《F》系列招贴

2. 图底关系、正负形

正负形是由图底关系转变而来,二者相似,意指图形的两面性中形体本身(正形),即 “图” 与其周围的 “空白”(负形),即 “底” 之间的相互作用性。这种互动关系包括图形的边线共用和图底反转两方面内容。

图形的边线共用指当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图形的边线隐含着两种不同的明确含义。在这里,正负图形各不相让,正是由于这种抗衡与矛盾的显示,使图形得到了艺术化同形的特殊魅力,并使人在视觉上得到满足与快感。

图底关系,即图形间彼此黑白的介入,表达了不同的含义,是 “一石二鸟” 的体现。在体会到图形 “形” 的同时,能通过视错觉感受到一种隐藏于图形间的 “底”。

图底关系和正负形,都是通过眼睛的视错觉表现来实现的,而体现在图形与人的互动关系上则表现为运用人体某些部位实现图像与人的互动关系。如福田繁雄1984 年《UCC 咖啡馆》(见图2)等招贴设计上都以完美的图底关系、正负形理论来阐述图形与人之间的互动性。

图2 《UCC 咖啡馆》

3. 矛盾空间

视觉传达设计中包含平面构成理论,矛盾空间则是平面构成中的重要部分。矛盾空间的形成通常是利用视点的转换和交替,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的立体形态,但在三维立体的形体中显现出模棱两可的视觉效果,造成空间混乱,形成了介于二维和三维之间的空间。它在平面设计中违背了透视原理,造成光影效果的错乱,使图形随着视线的改变呈现出不同的形体关系。简单来说,它利用了人类视觉对光影的感知,而让人错误地认为展现出的图形为三维的立体形态。

图形与人的互动性关系体现在矛盾空间内,即使用人这一图形元素,借助矛盾空间内的效果实现二者的结合,使画面内人与图形建立关系、拥有互动性。1999 年福田繁雄为日本松屋百货所设计的招贴(见图3)便是如此,通过矛盾空间将人这一图形元素融入其中,形成相互的联系性,以此体现图形与人的互动性。

4. 插画表现

图形与人之间的互动性表现在插画中,即运用插画的表现形式体现互动性,也就是用插画这一图形元素融合人物元素产生关联,进而在画面中产生互动。如2017 年靳埭强设计奖中《食·色》招贴(见图4)和《黔秘·纯香米酒》包装(见图5)上,便以此形式表达图形与人之间的互动性。《食·色》招贴作者将人的器官与图形结合,表现惹怒图形的互动关系,而《黔秘·纯香米酒》使用甲骨文图形元素表现农耕时代人与事物的联系,表现在画面中则为人与图形的互动性。

图3 1999 年日本松屋百货招贴

图4 靳埭强设计奖2015《食·色》

图5 靳埭强设计奖2015《黔秘·纯香米酒》包装

(二)空间内图形与人之间的互动性

1. 页面设计

页面设计中人与图形的互动性主要表现在界面设计、网页设计方面,这种互动是空间之内,是页面同人实实在在的互动,这种互动是用户对视觉感官体验要求越来越高的表现。

在界面设计中,主要体现在手机系统界面的设计和电脑界面的设计上,这种互动是人使用体验上的互动,它是基于科技的不断发展而愈发增强的。以手机界面设计来说,界面内主要元素为图形,图形的展现主要通过APP 图标、快捷导航图标等来呈现。在苹果推出IOS7以前,桌面的图标设计样式为拟物化设计,这可被理解为界面设计中图形与人互动性的开端。之所以会出现拟物化的设计实现图形与人的互动,是因为拟物化图形与实际物品相似,更具象、更具有亲和力,这样可以很好地与人互动,达到良好的体验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手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内容逐渐增多,便捷易用成为又一个追求。因此,简约、简单、极致的扁平化设计随之产生。由于扁平化设计在图形表现上具有简洁、简单、不臃肿的特点,能带给受众更好的视觉体验,在手机界面上流行开来,也促使手机界面图标由拟物化向扁平化演变和发展,这种演变和发展既说明了图形变化发展的历程,也证明了图形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步步增强[2]。

网页设计中图形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样是由视觉感官体验表现出来的,其通过简单的图形、明快的色块等在网页界面中有效的排列与组合,形成有秩序、有层次的画面,当人进入这一网页后,通过视觉感官与网页产生互动关系。

2. 定格动画

定格动画是图形与人互动关系下产生的新的互动形式,其类似于将一张张图片连续播放。定格动画是通过拍摄与摆放结合的处理方法,并借助电脑制作这一手段而形成,即“将所拍摄的对象包括偶形、各种物件甚至人本身等,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动作不断摆出各种姿态并移动位置,当拍摄好的影像按照每秒24 格的速度放映”[3]。动作的更改、姿势的变化、位置的变动等一系列行为与人之间便是图形与人之间互动的表现。如《阿凡提》便是以定格动画的形式拍摄的木偶戏,即通过拍摄在同一场景内人物这一主要图形的动作、姿势、位置等的变化,运用电脑手段形成最后的放映效果。

3. 互动性招贴、书籍设计

招贴、书籍的表现形式,不仅可以表现其本身内容,增加招贴、书籍的互动性,而且可以增强设计趣味性,从而让人有兴趣去了解招贴所宣传的内容、去研读一本书。

在互动性招贴设计上,可以通过招贴与周围环境的结合实现互动关系或者通过招贴的内部结构与人之间的现实性互动达成互动关系。如麦当劳把宣传海报以拼图的方式展现出来,在保证创意的基础上,通过人与海报间 “拼接” 的关系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

互动性书籍设计,又称为概念性书籍设计,指不按照传统的装订方式、印刷形式、装帧设计和版式版面设计等制作的书籍,这类书籍一般在书的封皮、封底或内页通过镂空、3D 立体画、折页等效果达到更强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如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便是利用3D 立体画的表现形式达到良好互动性的书籍设计。又如,设计师Kely Bean 制作了的 “书本笔记本”,将书和电子设备结合起来,形似笔记本电脑,屏幕可以发光,还带有一个光驱,这个概念书与普通书的外观并无其他差别,只是将内页挖空,并进行巧妙的组合装置,实现与人的良好互动。

结语

图形作为视觉传达的重要因素,决定着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普遍性等,增强图形与人之间的互动性,不仅有利于在最短时间内传达并获取有效信息,而且有利于增强宣传的趣味性,以最快时间让受众感知宣传内容,达到最优的宣传效果。当前,图形的互动性研究成为研究图形的新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其将在融合数字媒体技术、艺术设计等学科的基础上,为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注入新的内容。

猜你喜欢

界面设计互动性表现形式
中医养生APP界面设计
“共享员工”平台界面设计
中国传统元素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CDIO模式的互动性动画视频受众群体特征挖掘方法
幼儿园教学中“小学化”现象的表现形式初探
面向智能手机的UI界面设计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试论藏族题材油画抽象美的表现形式
玩转表演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