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1-09何丽娜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价值观思政

何丽娜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14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贯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的重要内容,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政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且取得实际的教育成效,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职人才。学生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铭记于心,将个人的学习、成长、职业规划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情感认同和行为准则,才能促进个人更好地发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学生个人成长的思想基础

对于即将投身于社会建设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要想将自身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有效地应用于服务社会中,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走向社会、服务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不论专业背景和就业前景如何,都需要有强大的过硬的思想意识作支撑,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确保今后自身在事业上发展方向的正确性[1]。也只有如此,学生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培养的实践能力才有机会服务于社会,学生才能够真正为社会的发展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发展的本质要求

高职院校不仅需要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而且要坚持培养实践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教育的全过程,让学生时时受到良好思想文化的熏陶,可以使其更加深刻理解该思想,振奋学生的精气神,并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如此,高职院校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实践能力强且思想素质过硬的有为青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不够高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与职业技能培训类课程相比更侧重于技能培训类课程的设置,通常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时间较少,影响了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只有学生理想信念坚定、思想过硬,其理论素养与专业技能才能够真正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有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思想政治课程虽然由专职教师教授,但是思政课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的灌输而忽视学生主动思考、学习的过程。有些思政教师只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层涵义,而对它的深层内涵缺乏研究和针对性学习[3]。所以,他们教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时容易流于表面,没有联系国内外重大事件。尤其是有些学生提出深层面问题时,教师不能进行针对性及透彻性的讲解,未能紧跟全媒体的发展潮流,只是单纯地进行传统式的教学,这样的课堂已经很难激起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二)部分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存在分歧

目前,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教师对核心价值观的含义认识不够深刻。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24 个字,但它的内涵很丰富,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有小部分思政教师立场不够坚定,授课过程中宣传社会上出现的不良社会风气,盲目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作用。还有部分教师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上了教条、不适用、片面等标签。有的高职院校教职工则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实践很简单,看看就会了,没有必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也忽视了为人师表作用的发挥。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优秀教师团队,形成榜样引领作用

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对学生起着引导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塑造学生的价值观,高职院校应从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入手,提升教师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一是以课堂为主,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教育功能。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主阵地,也是传播先进知识、解答学生疑问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理论课的作用[4]。同时,充实教学内容,尝试改变教学的方式及方法,让空洞的理论变得更贴近生活、更接地气,讲授一些学生乐于接受、容易接受的例子,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 程教学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全方位育人目标。三是要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思政教师思想水平提升培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水平是检验思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关系着辅导员职责的完成程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实际效果。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只有苦练内功、厚积薄发,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知识讲准、讲实、讲活。只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才能用自身的笃信笃行引导和激励学生,从而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二)建设健康校园文化,增强价值认同

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对于师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养成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健康、向上、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而且能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应从这三方面切入。一是建设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学生存在很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各高职院校要针对不同文化及道德水平的学生,针对性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尤其是选择与当代学生较为接近、较易理解的积极、阳光的话题、内容开展校园活动,全面挖掘校园内外的文化内涵与积极因素,致力于打造独一无二的校园文化品牌。二是用积极向上的文化去感召人[5]。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好载体和平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强有力的宣传。围绕新时代这一主题,组织多种形式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比如,利用开学典礼等大型活动渗透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教育,既能让学生印象深刻,还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要求来践行核心价值观。在引导价值观认同上,还要充分依托党日、团日活动,以更加灵活生动的形式进行呈现。三是注重选树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在校园内开展评选活动,选树榜样,并抓住全媒体发展的机遇,对模范人物、典型事件进行全平台、多角度的报道,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努力弘扬社会正能量。

(三)激发践行价值观动力,筑牢理想信念

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均贯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高职院校应当致力于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让广大师生耳濡目染,普遍理解、易于接受、自觉遵守。二是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求[6]。大学生的现实需求是促进高职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源泉,而高职学生思维活跃、现实需求多,高职院校要尽最大努力满足大学生各种合理的现实需要,尤其是对于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尽力给予一些物质上的帮助。此外,救助机制需要不断进行完善,使更多家庭困难的学生享受到更多的物质福利。三是提升对高职生日常生活的关注度。学生身边事物的影响与周边环境的熏陶是较为广泛且深入的,良好的环境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也可以时时刻刻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积极落实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为落脚点,不断强化学生对于新时代的认知,塑造高尚品德;另一方面,学生自身要明确目标,在日常生活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动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感悟和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新时代的重要意义和存在价值,从而不断总结、完善自己的价值观认知,促使自己成为一个对新时代建设有用之人。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
——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喜迎建校20周年•校园文化篇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