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场管理联合PDCA循环在感染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2020-01-09王茹真刘明博尚学敏刘俊平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物品规范区域

王茹真, 何 爽, 刘明博, 李 静△ , 尚学敏, 刘俊平

(1.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 2.河南省人民医院护理部,郑州 450003)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的出台与实施,我国医疗事业改革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新的医改政策对医院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护理工作精细化、科学化,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课题[2]。在此背景下,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引入现场管理(on site management,OSM)联合PDCA循环对科室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报道如下。

1 OSM相关概念

OSM系统起源于中国香港,是一种以深度整理为开端、标准化管理为手段,通过科学的管理思想、方法与手段,对人力、空间、物品、设备等进行合理配置,运用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精细化管理手段[3]。

2 PDCA循环相关概念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戴明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包括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四个过程,以持续质量改进和螺旋式上升为特征[4]。目前被广泛用于医院及其他各项质量管理工作中[5-7]。

3 OSM联合PDCA循环在感染科病房中应用

3.1 实施背景 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包含独立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病门诊、普通感染病病房、肝病病房、传染病病房(含负压层流病房)与重症感染监护病房,共7个护理单元,核定床位149张。

3.2 计划阶段

3.2.1 现场调研,查找问题 2018年5月由医院患者体验部牵头,组建以专家团队-总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为主导的三级OSM领导体系,下设由组长-副组长-组员组成的OSM推行工作小组。专家团队进入各病区做现场基础调研,对照OSM规范,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①各区域功能不明确,空间设置不合理。②物品分类不合理、放置位置欠妥、无标识或标识不清等。③资料混放,无明确分类。④设施设备未定点放置。⑤库房备用物品种类较多,存放无定位,存有过期物品,区域划分线不清晰。⑥部分护理人员仪态欠规范。

3.2.2 分析原因,制定对策 针对专家团队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整改建议,召集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制订出以下对策:①建立物品、设备管理规范,以保证物品定位、定品、定量;建立各区域空间管理标准。②不断丰富、拓展培训资源,形成多形式培训模式。③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和统一督导标准。④制订考核方案,完善激励机制。

3.3 实施阶段

3.3.1 建立区域空间管理规范 在查阅文献[8-9]以及参考其他医院病区空间设置基础上,对现有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并对该区域的功能重新定义,在此基础上制订各区域的空间标准化管理规范。该规范细化了各区域的职能,明确了区域内物品的摆放规定,以达到空间有效利用、现场环境优化、成本节约的目的,并绘制空间平面图,同时留存整理后的标准化区域图片,制作标准化管理示意图,实现空间管理可视化,为后续的维持工作节约时间成本。

3.3.2 实行区域化管理,责任到人 划分工作责任区,集体参与,责任到人,落实该区域物品、设备、信息资料及废弃物整理工作。每天定人、定时间、定区域执行,并由执行者签名。

3.3.3 制订感染科物品、设备、人员管理规范 以医院的相关管理规定为指导,修改完善感染科物品管理规范,并设专人定期整理核对,以保证在任何时间段内所有物资摆放整齐、有序,符合“三定”原则(定点、定品、定量),确保医护人员准确寻找任何物品时间不超过1 min,以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在充分考虑科室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各类物品的使用频率和实际消耗量,备用药物定点放置,标签规范,标识清晰,专人管理,定期清理效期,做好记录[10]。制订感染科备用物品登记表,包括对物品数量和质量的核查,具体内容有检查的时间、最低库存量、现有库存量、有效期、检查人员签名,以方便对备用物品的清点和补充,加强对物品数量的控制,可有效节约时间和成本。制订设备保养流程、设备保养记录表和设备维修记录表,包括本次保养/维修日期、结果、保养方案/维修原因、下次保养日期、送检人、检修人、科室接收人签名。根据办院宗旨、工作要求、服务理念等制订感染科医务人员行为、仪表规范,进一步细化对医护人员的着装、仪态等要求。

3.3.4 统一标识,并引入色彩管理法 对病区的所有物资统一标识并编号,以实现物品管理规范化和精细化。在库房整理文件和药品管理中引入色彩管理法[11]。以库房管理为例,根据物品的性质将其分为无菌区、非无菌区、仪器设备区等多个区域,并用不同的颜色储物容器加以区分,同时在储物柜外粘贴大小一致的文字索引标识。同时对于抢救车、治疗车、轮椅等可移动物品,均以黄色胶带在地面画线定位。

3.3.5 资料规范分类并引入数字管理 根据资料类别对其进行精细分类,同一类型文件使用同一型号文件盒存放,在文件盒脊背上用统一格式的文字标注文件名,并编号。对所有文件柜进行编号,完成后制作临时存档总表,表内注明该文件柜的存放内容及责任人。

3.3.6 引进多功能电子床头卡系统 引进多功能电子床头卡系统,通过网络实现患者个人信息的实时更新,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唯一性[12]。相比传统的纸质床头卡,该电子系统还涵盖了患者的护理级别、饮食、过敏情况及高危预警标识,可以有效避免床头卡丢失或信息不全、患者出院或调床后床头卡未改动等原因造成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后,电子床头卡的内容也会随之改变,护士无需手动更换床头卡,提高了工作效率。而电子床头卡上的饮食信息、护理级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患者的饮食行为,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3.3.7 建立多元化培训体系 采用PBL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与翻转课堂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护理人员培训,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引导护理人员主动思考、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独立寻求解决方案,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加深护理人员对OSM的认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质量,以促进OSM工作的推进[13-15]。

3.3.8 完善绩效考核 科学系统的绩效管理是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措施[16]。因此,科室将OSM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中,根据工作量、现场督导结果、患者满意度等内容进行考评,在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制订一系列奖惩措施,以激发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保证OSM工作的顺利推进。

3.4 检查阶段

3.4.1 内审 组长每周对小组进行检查,组员每日做好自我管理、自我督查,并向护士长汇报检查结果和整改方案;总护士长带领内审组每月进行一次大检查,对OSM现状进行督导,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审核项时,当场拍照、记录,请区域负责人签字并在一周内向内审组提交改善报告;患者体验部不定时下科室督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

3.4.2 外审 2个月接受一次中国香港OSM专家团队的两种形式审核—现场督导及PPT汇报。

3.4.3 审核标准 OSM审核评分标准为百分制:<60分为不及格,60~74分为合格,75~84分为良好,≥85分为优秀。

3.5 处理阶段 管理专家团队每次现场督查后,各区域负责人针对现存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制订改善方案并进行整改。

4 实施成效

截止到2018年12月底,共接受OSM专家团队4次现场督导,经过3个PDCA循环,最后制订出科室OSM标准手册及经验汇总。顺利通过审核,因改善效果显著,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自引入OSM后,病区住院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93.2%提升98.6%,护理风险发生率由2.34%降低为0.51%。目前该科OSM现场管理的经验及标准手册已在全院推广。

规范、科学的病房管理模式是保障医疗质量的前提[17]。将OSM联合PDCA循环引入病区,不仅改善了护理服务的质量,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科学化、精细化的护理管理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调动了护士工作热情[18-19],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符合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物品规范区域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称物品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分割区域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区域发展篇
找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