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体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实验授课中的应用探析

2020-01-09邵玉普李海芳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活体体表解剖学

邵玉普,张 艳,李海芳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郑州 451191)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对人体解剖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由于传统的人体解剖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培养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对医学生的要求,因此借助活体教学法开展人体解剖实验教学十分必要。活体教学法是借助客观活体,对人体结构进行学习认识,借助触摸某些人体结构标志,画体表投影线,可促进学生全面认识并熟练掌握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并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和创新[1]。

1 活体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活体教学法运用到人体解剖实验教学,可促进学生对人体结构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不局限于教材。

1.1 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人体解剖学教学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实践性。因此,在人体解剖实验教学中运用活体教学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效率。例如,在肘关节弯曲到90°时,本来处在一条直线上的上肢骨的鹰嘴、外上髁和内上髁,会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且尖端朝下,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结构,便可将抽象生硬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可感的知识,促进学生更好地记忆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且能够将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自身所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经验,对所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2]。例如,对于计数肋骨和椎骨的知识,学生可将如胸骨角、肩胛骨上角、下角、隆椎棘突等骨性标志作为以上计数序数标志,学生可通过自身或他人实践计数,不需要进行重复生硬的记忆,便可将所要学习的内容深刻记忆[3]。

1.2 活体教学内容展现直观生动,且不受教学场地限制 传统的人体解剖实验课堂多采用教学工具进行教学,所用的标本、模型等教学工具容易受教学场地限制,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复习和巩固。但活体教学可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亲自参与,让学生自身作为活体,或者让身边学生作为活体,相互实践,促进学生对人体各个部位、形态加深印象和理解[4]。

1.3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活体教学法可将教师自身或者学生作为活的“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例如,讲述颞下颌关节时,找一位学生可扮演患者模拟颞下颌关节的复位;讲述环甲韧带时在学生身体上模拟窒息时用粗针头进行穿刺急救;讲述面动脉时在学生身体上模拟面部出血在咬肌与下颌缘的交点压迫止血。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体验当医生的新奇感,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且使学生感到学习解剖很实用,提高学生主动学好解剖学的积极性。

1.4 促进学生学习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奠定良好基础 人体解剖学与临床学科关系密切,同时也是基础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在人体解剖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活体结构与临床诊断检查密切结合,与解剖学结合,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临床学科的学习和进步。例如,学生在学习胆囊体表投影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活体上体会触诊;引导学生在肾区进行叩诊的练习。另外也可以在活体身上,练习触摸桡动脉和肱动脉的搏动,确定心、肺、肝界位置。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也可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心理素质,为后续的临床体格检查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够从容面对实践中的各类患者,克服紧张无措的心理。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离不开体表标志的重要作用,活体教学将教学过程中书本中不变的结构,转化为实践中“活”的应用,增加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性,将教材中“死”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真正使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并应用到实践中[5-8]。

2 优化活体教学在人体解剖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策略

活体教学应用到人体解剖实验教学中,目前存在许多不足,并且仍有较大的教学提升空间。

2.1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和学生认为教学活动中不适合以活人当做教学工具,有悖于现代医学伦理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仍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因此需要积极进行观念的转变,让学生理解活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临床和患者,最终需要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因此,进行活体教学,将学生或教师作为教学工具是正常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中注意遵守医学伦理学的相关要求,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学习相关知识[9]。

2.2 借助相关资料避免敏感部位的示范 对某些体表标志或体表投影较为敏感的部位进行讲解时,教师可采用音像制品的形式,以避免课堂产生尴尬的局面,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例如,借助一些真人示范的解剖学系列片,使学生通过相关影片,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结合临床的体格检查,对骨髓穿刺、胸腔穿刺等基本操作进行学习,相关录像或制作相关课件。在课堂教学课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适应、有选择的播放,并可以放在固定的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后复习巩固,以突破地点、时间等限制,促进学生对一些敏感部位或体表标志的学习[10-13]。

2.3 及时解惑答疑 在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不理解或未掌握的知识,进行及时询问。对不易观察的活体结构位置,进行相应的记录或拍摄,将疑问传达给教师。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所积累的经验或学习探索的内容与其他学生一同分享,促进学生共同学习和提高[14-15]。

综上,活体教学法应用到人体解剖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够为临床医学等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对于活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活体体表解剖学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剖析
让活体肝移植研究走上世界前沿
活体器官移植,你怎么看?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基于安全加密的人脸活体检测技术
厌食儿童体表胃电图检测与分析
太极拳侧行步运动解剖学分析
体表无明显损伤而死亡的交通事故及其法医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