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省级示范校建设的策略
——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1-09张美恋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示范性职业院校办学

张美恋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102)

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高职教育模式,引领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工程[1]。根据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 的建设目标,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自2016 年启动省级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以来,学院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但随着建设工作的逐步深入,面临的困难也随之增加,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强化各项措施,确保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一、省级示范校建设背景介绍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2],2015 年,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实施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十三五” 期间,立项建设一批面向行业发展、区域发展需求,办学定位准确、办学基础良好、发展潜力较强的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通过重点支持,推动项目院校按照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强化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办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 年,全省建成10 所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50所示范性现代中等职业学校,在建设福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着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二、示范校建设经验与思考

根据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省级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过程中总结的经验,给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学习,吃透指标

示范性学校建设指标是学校建设示范学校的依据。在建设示范学校之前,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要切实研读示范学校建设指标,把握建设要点,明确建设方向,从而保证示范学校的有效建设。学校在建设示范学校之前,组织研讨会,项目组成员一起学习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且紧扣9 大“建设项目” 中的36 个 “建设要素”,把握示范学校建设的基本要点,同时,结合学院《项目建设规划》《任务书》的分年度目标、项目建设预期目标与验收要点,结合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认真学习吃透指标体系内涵,对指标体系要有整体把握和精准分析,掌握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在学习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发现,有的项目材料清单模糊,下达任务不清晰、不准确;有的职能部门开展实质性建设工作少,只能提供基本的素材,具体内容少;有的职能部门配合度不高,材料提交迟缓,效率低下。为解决此问题,项目组成员切实查找问题与差距,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前分解细化任务,定期跟踪进度,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与工作方案。此外,有的项目建设内容有交叉,佐证材料重复,过程性材料偏多、支撑度不足,没有完全按统一的模版格式和要求整理材料。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示范学校建设前期准备效果。为此,需紧扣指标内涵,材料要精炼、有说服力,突出优势、特点和成绩,做到不漏、不重、不乱,形成系统、全面的材料,有效推动项目的逐步开展。

(二)多种途径,建设示范学校

在研读指标,确定示范学校的建设方向后,项目组坚定职业院校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指导,将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作为基本宗旨,以工作、市场为导向,明确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该目标的指导下,厘清办学思路,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下大力气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有效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1. 规范化办学,自主管理

根据现代职业院校建设要求,围绕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章程,从法治层面入手,加大学校管理建设,建立完善的学校治理体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师生的教学行为,监督校领导的施教行为,实现规范化办学。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建立示范学校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有效发展。在新时期,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提出,驱动着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教育、管理中心,引导学生积极地体验学校教育管理活动。对此,在建设示范学校的过程中,学校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各个班级的辅导员和学生们一起组织主题班会,搜集学生的发展需求,并据此共同设定学校管理制度、班级规章制度,从而使学生在成为制度的建设者的过程中,自主地遵循各项制度,提升办学管理质量。

2. 产教融合,深化办学机制

职业院校与其他院校相比,职业性是其突出的特点。众所周知,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旨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学生们在参与教学活动时,不仅要获取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专业技能,尤其要积累工作经验,形成职业素养。所以,应立足职业院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实训基地,扩大教育范围。一方面,学校依托校企合作机制,鼓励各专业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所需,灵活地应用学徒制、项目教学法等,带领学生走进真正的工作环境,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知识,发展技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学校针对本校教师缺乏专业工作经验的问题,专门邀请企业人员走进校园,与专业任课教师就市场需求进行探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累工作经验。在每学期,教师还带领不同专业的学生走进合作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升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操作能力,同时感受企业的良好氛围,树立职业素养。

3. 市场导向,专业建设

培养适应未来工作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职业院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之一。在当前的职业院校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利用教材资源,向学生讲授基础知识、传授技能。但是,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是存在滞后性的,部分内容早已被市场发展所淘汰。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不加辨析地继续引导学生学习,很容易使学生在今后参加工作时出现诸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在建设示范学校的过程中,学校以市场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设定详细的专业发展目标,建立完善的专业结构,高度匹配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打造特色专业,促进学生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同时,发挥教育特色,打造特色专业,建立重点专业,与企业合作打造特色品牌,形成办学优势,展现专业个性。以国际商贸专业为例,在全球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商贸变化较快。基于此,学校指导教师以市场发展情况为依据,建构校本课程,将最新的内容融入教材,将教材中落后的信息剔除,保证教学内容顺应市场发展情况,能使学生有效把握市场发展规律。此外,学校还鼓励专业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联系教学内容,立足市场发展情况,展现最新的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使之借助案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积累国际商贸经验,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4. 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培养人才是建设示范性现代院校的主要目的。为此,学校基于人才培养特点和教育特色,打破高等院校教育方式,以专业课程为切入点,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开发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教育资源,开阔学生眼界。以国际商贸专业为例,在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时,继续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与本地的商贸公司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带入企业,引导学生与企业员工互动,把握当下国际商贸发展现状;对于在贸易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汲取工作人员的解决问题经验,借此掌握贸易交往的技能和方法。此外,学校还邀请企业员工走进校园担任教师,向学生传授工作经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5. 提升教师素养,建设师资队伍

教师是职业教育活动的实施主体,面对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教师需成长为 “双师型” 教师,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此,学校提高教师选拔门槛,对教师提出知识、能力、工作经验、操作技能的明确要求,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新时期,终身学习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教学改革的实施,驱动着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当教师实现成长、发展的时候,所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质量自然会得到提升。因此,在建设示范学校的过程中,院校还以学校现有教师为基础,引导他们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积极参与培训活动,或者走进合作企业,积极学习,提升自我。

总之,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过程中,项目组的成员不仅要按照实施方案、实施要求,坚定推进示范校建设信心,吃透材料,把握现存问题,而且要从教育、管理等多方面入手,改善传统教育管理,解决现存问题,并群策群力提升教育管理质量,建设特色、优质院校。

猜你喜欢

示范性职业院校办学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我省启动2015年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评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