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产权素养的高校理工科教学模式探究

2020-01-09刘玉德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理工科知识产权实训

彭 飞 方 芳 刘玉德

(1. 北京工商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北京 100048;2. 郑州大学 化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一、研究背景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战略是国家宏观核心战略。近年来,我国相继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相关重要文件,明确提出了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要求。高校是科技创新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主体和重要力量,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目前,国内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加强知识产权素养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现实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二、高校理工科知识产权素养教育现状与分析

(一)学生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目前,高校理工科学生很少能接受到知识产权教育,不够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和基础知识、实践应用等,以为知识产权是文科甚至是法学学科的专业课程,理工科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不受重视。具体表现在:第一,很多理工科大学生从未接触过知识产权教育方面的课程,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和基础知识,甚至都不清楚知识产权的概念[1];第二,开设知识产权课程的院校授课时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对学生实务知识和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二)知识产权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知识产权涉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除了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管理等内容,还需要将法律与科学技术、科技发明等技术有机融合。但是,目前主要是法学专业教师授课,他们的技术理论和理工科背景知识较为欠缺,并不精通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案、创新之处和核心发明点,实践经验不足,受到知识结构的局限,很难真正地指导并提高学生的知识产权素养。

三、基于知识产权素养教育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构建教学平台- 教师- 学生协同的教学过程,将知识产权素养教育融入工程实训类课程

传统的知识产权教育是学生选修法学专业的课程,课堂上,文科教师讲解知识产权理论,学生听讲、做笔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孤立地听课,处于被动地位,且缺乏实践锻炼,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该情况,团队结合理工科学科特点,在卓越工程师综合实训、工程综合实训等实践训练课程中,将知识产权素养教育有机融入实训课程的各个环节,构建基于知识产权素养教育的教学模式(见图1)。第一步,教师引入社会热点问题、自身学术科研内容或学科前沿动态,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形成选题策略并引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第二步,学生成立课题小组,通过协同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课题相关的技术理论,结合课题有针对性地讲授知识产权理论,并指导学生的研究过程。第三步,在课题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后,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评价、凝练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对于实验探索性课题,在完成实验过程、分析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形成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对于机械创新设计类课题,指导学生完善图纸、完成说明书、专利撰写及申请、成果转化等。此外,还可以确定与学科竞赛主题相契合的工程问题,参加学科竞赛等。通过上述工程实践训练、产生并凝练知识产权成果这一系统性的步骤,在强化学生知识获取能力、提升自主创新和工程能力的同时,达到培养与提高学生知识产权素养的目标。第四步,学校明确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和完善教学平台,整合优化校内外资源并建立实训基地,使学生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进行实践训练,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建立知识产权实践基地,为实训项目提供政策、场地和资金支持。

(二)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有助于提倡和有效保护创新行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技术创新走向良性循环。因此,培养知识产权素养,还需要依赖合理的奖惩制度。笔者认为,高校理工学科可从三方面改进教学模式。第一,改革课程学分与成绩考核办法。明确创新学分的判定标准和范围,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在成绩考核时,改变闭卷考试、平时作业和结课论文、上课出勤率等传统考核和评价方式,改为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积极性的新考核方式,并将其作为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第二,完善奖励制度。对取得知识产权成果、依托发明创造参与学科比赛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学校给予政策支持和适当奖励。第三,营造良性的知识产权氛围。通过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宣传与培训讲座、知识产权研讨会与交易会、到高新技术企业参观实习等多种形式,营造良好浓厚的知识产权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让学生切身意识到技术创新、技术保护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和作用,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动力,增强学生保护创新成果的意识,提升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同感和参与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三)丰富创新思维方法理论,深化教学内容

创新技术与成果,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主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形成有价值的技术成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晰创新成果的价值;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有效维护自身权益,这些是知识产权素养教育的重要环节。课程教学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讲授知识产权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不同行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形式,如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反不正当竞争权等。第二步,结合理工科专业特点和优势,引入专利权概念及特征、类型及特点、专利授权的实质性条件。根据多年专利实务经验,结合专利申请、撰写及答复等案例,重点布局和关注技术方案的创造性。第三步,结合专业领域特点,完善创新理论与方法的教学实践,指导产品及方法概念的创新。

以机械设计专业为例,笔者团队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创新设计方法具体有群智集中法、仿生创新法、反求设计法、移置技术创新设计法、类比优化创新设计法和TRIZ[2]等其他创新理论及方法。反求设计法案例:测定典型的机械零件尺寸得出相关数据,并据此设计出三维模型;然后通过仿真模拟、优化设计手段,对零件进行改进,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产品设计制造效率。移置技术创新设计案例:板栗食品味道甘美、营养丰富,在板栗加工过程中,要经过划口、脱壳等工序再进行包装,传统的人工划口方式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通过调研和文献查阅,将军事领域的激光技术移置到板栗划口这一农产品加工领域,利用激光束能量及部分燃烧产生的热能在板栗表面形成划口和切缝,并通过进一步设计板栗激光划口机的具体结构,以及调控激光功率、进给速率、离焦量等参数,最终形成板栗激光切口技术方案。通过创新思维方法训练与培养,帮助学生分析技术矛盾、构建创新解决思路模型、丰富并拓宽解决矛盾的思路。

结语

高校理工学科是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学科,具有专业技术的独特优势。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应该发挥自身专业特色优势,在教学中融入知识产权理念,强化学生尊重知识及科学技术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不断探索培养知识产权素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与实践途径,进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建设。

猜你喜欢

理工科知识产权实训
不理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澳大利亚国防部发布理工科人才发展战略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理工科学生知识产权素养培育研究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