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思想解读

2020-01-09史丽红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史丽红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山西 阳泉 045200)

一、研究背景

《简·爱》并不是一部单纯的爱情小说,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通过简·爱的成长和爱情经历探讨和揭露了更深刻的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地位问题。与此同时,小说以简·爱女性意识的发展过程为线索,详细阐述了简·爱反抗、独立、自由女性意识的演变过程。笔者认为,简·爱所拥有的一切美好品格都是建立在她对苦难的忍受和抗争之上,如父母离世后在舅妈家寄人篱下的苦难、在罗沃德孤儿院里被欺凌侮辱的苦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爱上一个已婚男人的苦难等。也正是这一次次的苦难让简·爱不断成长,最终获得了精神自由,她放下了仇恨、原谅了那些伤害过她的人,也成全了自己。就像小说中海伦说的:“生命太短促了,不该把它花在怀恨和记仇上……我平平静静地活着,期待着末日的来临。”[1]90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宗教信仰,她认为人的生命本就是短暂的,人们要将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让复仇和仇恨逐渐湮没自己。也可以说,她仇恨的是罪孽本身,而不是做这件事情的人。

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通过简·爱的成长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女孩儿的思想蜕变之路。简·爱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出了女性保持人格独立的难能可贵。笔者认为,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婚姻中,女性都应当如此[2]。简·爱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广大女性要学会忍受苦难,学会独立坚强,要保持自我。因为美好的品格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她坚信,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还爱着你,那一定是你自己。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现实中却很难做到,身处困境中的人往往会因为一些执着伤害甚至放弃爱自己,这也是极不明智的。笔者认为,简·爱的魅力正在于此。她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却从未放弃爱自己,最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这是作家对自己没有实现和得到的爱情的一种寄托以及对女性获得精神自由的一种憧憬。庆幸的是,时代的进步让女性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自由和婚姻权利,不再受困于家庭和男性之下。下文笔者将以女性主义为视角,结合《简·爱》分析其中的思想。

二、简·爱女性思想形成的背景

(一)简·爱的家庭背景

简·爱诞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度过了一段不太美好的童年生活,但她从未放弃反抗。在简·爱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之后她便和舅舅、舅妈一家一起生活。舅舅死后,她便成了真正的孤儿,家人的不待见和欺辱让她备受精神的折磨。尤其是那所特殊的红房子,简直就是她的童年噩梦。直到她离开舅妈一家,这一情况才有所缓解。她本以为罗沃德孤儿院会是自己的救赎,没想到那里却是她人生的另一层炼狱。幸运的是,她在这里遇到了海伦和谭波儿小姐。海伦的原型就是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姐姐,她的姐姐也是因为一场风寒就被残忍地夺去了生命,这给年幼的她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因为姐姐在她心中扮演的是母亲一样重要的角色。笔者认为,夏洛蒂·勃朗特一生都在与苦难为伴,窘迫的家境、事业的不顺、家人的陆续离去、求而不得的爱情,可以说,简·爱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化身,她们一样善良、纯朴、自爱、坚强、独立,即使一生与苦难为伴,也难掩她们身上的光彩,就像是在沼泽里努力生长的那朵靓丽的花[3]。

(二)简·爱的社会背景

简·爱在罗沃德孤儿院毕业后便留校任教了,由于反感孤儿院死水般的生活,两年后她登报找了一个家庭教师的工作。可以说,离开罗沃德孤儿院是她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家庭教师这一职业也是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以自己的真实经历为原型的。但是,夏洛蒂·勃朗特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体验并不是很好,因为她在教学期间不被雇主认可,甚至时常受到他人歧视,这也让她逐渐厌恶家庭教师这个职业,也可以说是厌恶社会这种因为性别带来的不公待遇。笔者认为,当时的社会对女性很不友善,阶层的限制和男女的差距反而激起了简·爱的反抗意识。比如:她坚定地拒绝了罗切斯特和圣约翰的求婚,因为他们都不懂自己所追求的平等独立思想。这也表现了简·爱自由和平等的爱情观和婚姻观[4]。

三、女性主义视角下《简·爱》的思想解读

(一)从童年经历看简·爱的反抗意识

简·爱是一位孤女,她的童年充满着压抑、欺凌和冷暴力,唯有书本与她为伴。小说前4 章详细描述了简·爱的心理动态,里德舅妈和表兄妹在舅舅死后非常排斥她的存在,甚至在语言和行动上时常欺辱她,仆人也在时刻提醒她要将舅妈一家人当作恩人去巴结,这样才算是大家认为的“好孩子”。这些负面的情绪侵袭着她的思想,她内心的自卑也由此而来。幸运的是,她并没有甘于被同化,她的内心深处明白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她决定反抗命运。第4 章和舅妈的那段对峙更是直接说出了她的心声。她说:“我不会骗人,要是我会骗人,我会说我爱你。但我声明,我不爱你。”[1]58她不接受舅妈对她无厘头的污蔑,她认定自己并不是他们口中爱撒谎的小孩,正因为她诚实才不被喜欢。笔者认为,苦难磨炼了她的心智和思想,简·爱童年时期的这种反抗意识是极为可贵的。

(二)从学习经历看简·爱的独立意识

简·爱对学习的热爱可以说是她独立意识的启蒙。在里德舅妈家时,她就经常躲在书房的窗帘后读书。直到进入罗沃德孤儿院,她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这里也是简·爱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她遇到了海伦和谭波儿两位人生导师,海伦身上有一种让人沉静下来的气质,她教会了简·爱原谅和救赎。比如:海伦告诉简·爱,对待不公和苦难时不能执着于仇恨,而是要学会忍受。她对每个人都有清醒的认识,并坦然接受他们的好与坏。这些话对简·爱的影响很大,也为后来她原谅里德舅妈的行为作铺垫。可以说,简·爱的信仰大都来自海伦的启蒙。还有谭波儿小姐,在罗沃德孤儿院的8 年里,她充当了简·爱的母亲、教师和朋友,可以说,简·爱的学识大都来自她的教导,如法文、绘画、写作、音乐等知识技能。笔者认为,一个女人独立的前提就是实现财务自由,而这又基于她本身的才干。当然,简·爱努力的意义也在于此。她不甘于被社会条框束缚,她向命运发起挑战的第一步就是独立,如她通过学习充实自己、寻找工作、获得财务自由,而不是选择依附于谁接受命运的安排和摆布。简·爱一直坚持学习增强自信心的独立意识值得学习,这也表明简·爱的女性意识逐渐增强。

(三)从爱情经历看简·爱的自由意识

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是小说的主线。离开罗沃德孤儿院后,简·爱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挚爱罗切斯特先生,他英俊、富有、博学、骄傲。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罗切斯特设计让简·爱向他表白,然后他想用自己的财富迷惑简·爱嫁给他,他想当然地认为任何一个女人都会欣然接受这样的请求。但是,简·爱坚定地拒绝了他,也因此看清了罗切斯特和她之间不平等的爱。罗切斯特将她当作一个附属品,而不是同等地位的爱人,这与她所坚持的独立和平等以及自由是完全相悖的。笔者认为,简·爱想要的是一个和她心意相通的爱人,这与男方的地位以及金钱没有任何关系。她鄙视当时社会那种女子嫁入豪门改变命运的论调,她不当任何人的附属品。这种强烈的对比突出了简·爱的自由意识,她争取独立和平等的目的正在于此。因此,当得知罗切斯特还有一位名义上的妻子时,她选择了离开。于简·爱而言,爱情和婚姻并不是可以将就的事情,这从她拒绝了圣约翰求婚就可以看出,这也表明简·爱的女性意识发展成熟。

结语

每一次重读《简·爱》这部作品,笔者都会得到不一样的体验和感悟,这或许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初读《简·爱》时,笔者看到的是一个幸福的爱情故事;重读《简·爱》时,笔者看到的是一个女人的思想蜕变史。不得不说,简·爱的出现,不仅是对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的一种挑战,更是对传统女性如何取得经济独立和精神自由的最佳解答。面对仇恨,简·爱选择原谅;面对苦难,简·爱从未退却;面对爱情,简·爱坚持平等。笔者认为,简·爱或许并不完美,但她始终坚持维护女性独立和自由的精神值得学习和借鉴。

猜你喜欢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借钱不可尽力
艾米莉?勃朗特的贡达尔诗歌初探
浅议《简·爱》中罗切斯特的蜕变之路
从《简·爱》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看女性意识隐现
《简·爱》中生态主义伦理观视角解读
Gothic Elements in Wuthering Heights
从《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论对现代女性的影响
久久地等待
借钱不可尽力
助人别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