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血管球瘤1例

2020-01-09张赟鑫张晓东孙立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胃窦肿物本例

李 晗,张赟鑫,张晓东,梁 超,孙立波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胃肠结直肠外科,吉林 长春130033)

胃血管球瘤临床少见,迄今国内国外仅报道100余例。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等检查手段和病理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国内外报道的相关病例逐渐增多。本病术前确诊较困难,极易误诊。我科于2017年收治1例,现将相关资料收集整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3岁,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入院。伴腹痛,为间断性隐痛,无腹胀,无恶心呕吐,无腹泻黑便便血,无便干便秘。曾就诊于外院,行超声胃镜检查提示:符合胃窦固有肌层占位超声改变(不除外间质瘤)。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全腹部CT平扫影像表现:胃窦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为1.3 cm×1.5 cm,其向腔内凸起,CT值为40 HU,其附近十二指肠管壁增厚。诊断意见:胃窦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改变,不除外肿瘤样病变,建议进一步内镜检查。胃镜检查所见:胃窦前壁可见一处广基黏膜隆起,表面光滑;超声内镜:病变起源于黏膜第4层,低回声,内部回声欠均匀,大小约2.1 cm×1.3 cm;内镜诊断:胃窦隆起(考虑间质瘤可能性大)。×月×日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术中采用胃镜定位,发现肿物为广基型,位于胃窦部近幽门处,大小约1.5 cm×1.5 cm×0.5 cm。完整切除肿物后送病理学检查。病理回报:(胃壁肿物)血管球瘤(直径1 cm),瘤组织位于肌层。B片免疫组化:CK(-);CD34(部分+);SMA(+);Calponin(+);Ki-67(2%+);S-100(-);Desmin(-);Vimentin(+);CD117(-);Dog-1(局灶弱+);CgA(-);SyN(弱+)。

2 讨论

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间充质肿瘤,起源于血管球体,仅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不足2%[1,2]。血管球瘤可能在不同的身体部位发生,常见于手指和足趾的甲下,也可见于四肢、躯干、会阴、头部的皮下、浅表软组织或肌肉内,甚至胃肠道、肝脏、肾脏、肺脏、心脏、气管、鼻腔、阴茎、椎管内、血管等部位。而在胃肠道内,它们最常发生在胃中,尤以胃窦部多见[2]。胃血管球瘤(gastric glomus tumor,GGT)的发病无明显年龄差异,性别方面往往女性多于男性。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胃血管球瘤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GIST)、胃癌、胃淋巴瘤、胃平滑肌瘤、胃平滑肌肉瘤、胃神经源性肿瘤、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疾病相比发病率要低得多。瘤体较小的患者通常无症状,往往是通过检查偶然发现的。而对于瘤体较大有症状的患者多主诉为上腹部不适、腹痛,此外也可出现恶心和呕吐,以及呕血、黑便等症状[2-4]。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伴间断性隐痛。胃血管球瘤的影像学诊断多借助于超声、CT、上消化道造影、MRI、胃镜以及超声内镜。二维超声下胃血管球瘤与胃间质瘤等胃部其他肿物极难鉴别,但在结合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显像分析后,胃血管球瘤因血流一般较胃间质瘤等病变丰富,其强化程度明显高于胃间质瘤等病变,可以做出初步诊断[5]。本例患者未行超声检查。胃血管球瘤在CT平扫中多表现为实质密度较均匀,伴或不伴钙化点,平扫CT值多为35-44 HU;增强扫描可表现为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呈明显强化,动脉期肿块周边可见有结节样强化或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仍有明显强化,强化程度类似于门静脉、下腔静脉,甚至与降主动脉类似,因此提示其具有血管性病变的重要特征,有助于与其他病变鉴别[6,7]。本例患者仅行平扫CT检查,平扫CT值为40 HU。上消化道造影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较光滑的充盈缺损,不具特异性。由于胃内消化液及气体等的干扰,MRI对于胃血管球瘤的诊断参考价值较低[8]。本例患者未行上消化道造影及MRI检查。胃血管球瘤在胃镜下多表现为胃窦部球形或类球形黏膜隆起,伴或不伴糜烂、溃疡及出血。由于瘤体位于胃黏膜下层和肌层.位置较深,常规胃镜活组织检查标本取材浅表,难以取到肿瘤组织。超声内镜检查多表现为回声不均匀的低回声肿块,虽可确定肿瘤在胃壁分层中的位置,但缺乏特异性,易与胃间质瘤等病变相混淆[8,9]。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EUS-FNA)可以诊断胃血管球瘤,但是其存在出血风险和组织获取量少等限制因素[10]。本例患者行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超声内镜提示病变起源于黏膜第4层,低回声,内部回声欠均匀,术前内镜考虑间质瘤可能性大,未取病理。综上,胃血管球瘤明确诊断较困难,病理检查仍是其诊断的金标准。在病理诊断未明确的情况下,建议行手术完全切除肿瘤,而具有阴性边缘的楔形切除应该是首选治疗[2,11]。对于较小的病变,也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完整切除肿物[9]。本例患者采用术中联合胃镜定位的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治疗。完全切除病变后可以借助于病理明确诊断。胃血管球瘤的免疫组化结果多为SMA(+)、Calponin(+)、Vimentin(+)、CD117(-),其中CD117(-)可与胃间质瘤相鉴别,SMA(+)可与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相鉴别[1,10,11]。本例患者病理回报胃血管球瘤,免疫组化为:CK(-);CD34(部分+);SMA(+);Calponin(+);Ki-67(2%+);S-100(-);Desmin(-);Vimentin(+);CD117(-);Dog-1(局灶弱+);CgA(-);SyN(弱+)。本病预后大多较好,术后随访无复发和转移。

猜你喜欢

胃窦肿物本例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先天性胃窦隔膜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西门子S7-1500 PLC串行通信的应用
激惹型脂溢性角化病的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
窗外
经腹胃充盈超声造影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障碍的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