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下培养幼儿教师教育关怀的策略研究
2020-01-09浙江省杭州市景和幼儿园盛文君
■浙江省杭州市景和幼儿园 盛文君
一、培养幼儿教师教育关怀能力的意义
(一)对特殊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特殊儿童往往希望别人关注自己,但是又缺乏自信,这类孩子对关心、爱和归属感的需要比普通儿童更强烈。正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描述的,这些特殊儿童只有满足了归属与爱的需要,才能克服人格问题、情感危机,真正获得自我实现。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妥当的关怀能帮助特殊儿童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某些缺陷,在感受到关爱后重拾对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并且学会如何去关怀他人,最终推动他们向良好的方向转变,帮助他们获得更好发展。
(二)对普通幼儿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相关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认为融合教育对于普通幼儿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学者周念丽认为融合教育对正常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三方面的意义:激发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儿童的移情能力;促进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学者徐胜等的研究表明,融合教育不仅对于特殊儿童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普通儿童学会尊重和关心同伴,激发并深化其善于关心、同情、帮助他人的情感体验。
(三)有利于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幼儿作为受教育者,受教育关怀裨益颇多,而幼儿教师同样能够通过实施融合教育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从凭着爱心接纳特殊儿童,到有目的地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个性化教育支持等。在融合教育中,学会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关怀,更能对普通幼儿给予充分的关注与支持,也更加提升了自我的专业素养。
二、幼儿教师教育关怀能力现状
(一)幼儿教师对融合教育的了解和态度
对融合教育概念缺乏深入的认识,融合教育知识掌握较少。目前一部分幼儿教师未具备良好的融合教育的态度,少数存在排斥心理;在接受融合教育的教师中,有一大部分是出于人性和道义甚至职业要求,只有少部分人是出于融合教育的能力和信念。
(二)幼儿教师对教育关怀的了解和态度
教育关怀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对孩子生理差异的尊重或者对其心理需求的满足,更应该在教育过程、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目标等各方面予以帮助和支持。通过进行完善的教学活动设计、制定适宜的教学要求,以充分保障和实现特殊儿童独特的发展需求,使其不仅能克服自身生理障碍、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更能通过丰富多彩的幼儿教学、公平合理的教师引导来实现自身更高层次的发展。
(三)教育关怀能力及其支持条件
目前绝大部分幼儿教师表示自己不善于运用一些方法,“心有余而力不足”,这表明他们较缺乏教育关怀的能力。但是经过交流得知,他们绝大部分还是表示愿意通过学习与实践以提升教育关怀能力。多数教师缺乏教育关怀的能力,但希望在学校获得更多的教育关怀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学习。
三、影响幼儿教师教育关怀能力的因素
(一)学校教育因素
第一,在学前专业课程设置上,缺少相关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课程。在已开设的课程中,除少数幼儿生理、心理类课程外,其余课程都没有或很少涉及此类知识。第二,从教师角度来看,很少有教师能在课上或课下进行教育关怀知识的传授或点拨,即使个别教师提到了相关概念,也未能提供教育机会让教师深入学习。第三,从实践经验来说,个别教师虽在幼儿园见习时接触到教育关怀的概念,但实践机会很少。
(二)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是个大环境,它的形成受历史、地域、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在对特殊儿童的态度与接纳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要想改变或完善需要社会各界人士长期的努力。因此,社会文化因素相对于学校教育是较难改变的因素。
(三)教师自身原因
教师个人教育关怀能力的缺乏,除了来源于前两者因素之外,同其自身因素也密不可分。首先,教师自身是否愿意从事幼教行业会对其进行融合教育和教育关怀的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种意愿来源于教师自身的职业价值观或人生观。其次,教师原本是否具有融合教育的意识,以及潜在的教育关怀意识和情怀、在接触“教育关怀”的过程中是否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将其付诸实践,都会对其自身教育关怀能力的高低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幼儿教师教育关怀能力培养对策研究
(一)调整培养模式,营造“教育关怀”大环境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对幼儿教师的教育关怀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力量和各界资源的共同参与,形成整合培养模式。1.调整高校学前教育学生培养方案,习得融合教育能力。对融合教育相关教师的培养,美国是形成“教师资格证书+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双证制的融合教育教师培养模式。而在英国,教师资格委员会不承认对于未开设特殊教育课程的师资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我国幼儿教师教育关怀能力的培养可以借鉴相关经验,形成多种发展模式,如“横向整合模式”:由特殊教育专业开设相关特教课程,供本专业教师选修或辅修,以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融合教育及教育关怀能力;或“纵向整合模式”:采取“2+2”或“3+1”的形式,即教师先学习2~3年的专业课程,再继续学习1~2年的特教课程,以加深融合教育知识的掌握。2.开设融合教育理论课程,掌握教育关怀方法。根据学者冯雅静等人的研究,融合教育培养指普通教师职前需要修习的、与融合教育理念和实践相关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与目前现有的公共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列。
(二)活化培训形式,重视“教育关怀”
在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形式设置上,不仅要考虑打破普特藩篱,还要增加融合教育培训课程及实践内容。1.整合特教学前课程,奠定教育关怀认知。在入职之后的新教师培训中,应当打破特教和学前专业的隔阂,将两者中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重点吸纳汲取特教专业中必要的专业知识。多安排特级教师开展讲座,将新教师和特级教师安排在一起进行培训。2.补充融合教育实践内容,提升教育关怀实践。让幼儿教师进入特教学校多交流观摩,多接触特殊幼儿,了解其生理、心理特点,在实践中加深教师对融合教育的理解和认同。
(三)改革教师资格认定,完善政策体系
在实际操作中,比如可以开设特教课程或培训,并将其纳入学分考核,规定修满特教课程的适当学分才能授予教师资格证书;另外,教育部已经规定五年一次对在职教师进行考评和资格审核,相应的,在努力将幼儿教育纳入教育体系的同时,可以考虑将幼儿教师的融合教育成就同样纳入其职业考评标准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