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学伴行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医者

2020-01-09常晓未王斌全

中国医学人文 2020年7期
关键词:医者敬畏人文精神

文/常晓未 王 磊 王斌全

医学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的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精湛的医学技术和温暖的人文关怀,从来都是医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医学人文是医学的灵魂,其根本则源于儒学所倡导的理想人性“仁”,儒家思想正渗透在医学领域的方方面面。

医乃仁术

儒学,中华民族文化之根基,民族道德规范之根本。“仁”是儒家最高道德标准,也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做人要做“仁爱之人”,在儒家道德标准“仁”的影响之下,古代医家实践着“医乃仁术”的行医准则。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医者对患者更要提倡“仁爱”。我们应该敬重自己的事业和指引,要向善,医乃仁心,如果不向善,医学就失去了最基本的要求,“仁之于从医者,如同血液之于肉体,须臾不可分离”。

“仁者爱人,强调的是不光爱自己,更要爱他人。医生对病人要有仁爱之心,看到病人的痛苦,看到病人家属的忧虑,就会动恻隐之心。”对待病患怀有推己及人的观念,施行仁术。正如孟子所言:“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用“仁”规范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医疗行为,在医学实践中践行救死扶伤的誓言,“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讨好谁,而是发自内心的‘不忍之心’,产生要尽力救治的冲动。”以德统才,是身为医者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我们应该坚守和发扬的。

敬畏生命

《黄帝内经》中《素问·宝命全形论》里讲道“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的自序中指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天地之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医生、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就在于是照护生命的职业。对我们来说,每天见到的就是病人,见得多了,可能就会麻木。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不断地反思,时刻提醒自己,要心怀对生命的敬畏。医者若对生命没有敬畏,那将是病人的不幸。

医学始终注视着生命本身,关照人的生命境遇,从人的生老病死中洞察人性的渴望和期盼,通过疾病认识生命的本质。体察患者的疾痛,而给予人性的关怀和帮助,敬畏生命,这是医学最根本的尊重,是对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肯定。医生所开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

现代医学具有两个鲜明的属性:科学和人文。科学赋予医学理性冷静的思考,人文赋予医学人性的温暖和关怀,二者在辩证中实现着现代医学对生命真善美的价值追求。然而事物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医学亦然。迷失的现代医学同样需要不断叩问自己,纠察自己,需要时时不忘敬畏生命的初心。大医精诚,止于至善,医学之“善”即是人性深处的“良知”,医学的终极关怀也就是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致良知”,不仅治病,更是在治病的过程中,真正彰显人性良知的纯善与美好。我们需要呼唤医学那颗赤诚初心:敬畏生命。

“利”与“义”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任何人都是社会的经济人,医生也不例外。生活工作学习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这都是“利”的体现。但作为白衣天使,我们肩上扛着“义”。我想这也是当代很多人在思考的问题,看似矛盾却不矛盾。儒家思想也强调天天同“利”字打交道,必须坚持正义与公平,以正义和公平作为利益取舍的根本原则。合乎正义之标准的利,可以取之,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追求名利,追求这个社会所要求的东西,是人类社会运转和人生存的重要要求,医生同样如此。但当踏入医学院大门的那一刻,就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所要面对的是生命。与一切利益有关的东西,面对生命的时候,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不得不承认,当代社会金钱是很重要的,面对疾病,富裕的人必然拥有得到更好医疗救治的机会。而我们站在病人的对面,是治病救人,接触他们的痛苦,带去福音的人。面对苦难中的病人,我们该做的正是平等看待所有病人,义永居于利之上。正如《荀子·荣辱篇》讲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以德统才,发扬医学人文精神,是医者的使命。加强医学人文建设,弘扬医学人文精神,是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医务人员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和促进者,要不断加强儒学修养,推动医学人文本质回归,做‘有温度、有水平’医者,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医者敬畏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敬畏自然 敬畏设计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