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0-01-09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习型社区建设

陈 雯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19)

学习型社会最早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在《学习化社会》一书中提出。学习型城市是伴随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广泛应用而逐步兴起的,并逐渐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塑造城市文化底蕴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学习型城市建设研究和探索的热潮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对学习型城市的内涵也有了明确界定:学习型城市以学习为核心,实现学习者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推动个体终身学习,逐步实现个体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的城市建设目标。本文通过对国内学习型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助推学习型城市的建设。

一、学习型城市发展现状

早在2001年,江泽民同志就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上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主张。学习型城市是学习型社会的缩影,学习型城市的创建与形成可以更有效地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学习型城市建设成为教育科研与实践探索的焦点,围绕该领域形成的研究成果日渐丰硕。理论研究方面:史枫等[1]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国际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姚国海[2]认为建设学习型城市需要倡导终身学习理念;王梦云等[3]认为建立学习型城市需贯彻和落实学习型城市思想,建立完善的学习型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张伟远等[4]认为“互联网+继续教育”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抓手;杨成利等[5]认为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有利于推动学习型城市的发展。在实践探索方面:全国各省市都积极展开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践热潮,其中深圳、杭州、常州、上海等地的实践经验具有代表性。深圳市政府积极倡导终身学习、人人学习的理念,开展试点,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社区教育网络和学习平台;杭州市通过打造社区教育网、十五分钟学习圈,建设社区学院,将乡村和城镇的成人学校作为服务“三农”的基地,大街小巷融入学习元素,营造学习氛围;常州市以钟楼区作为建设试点,总结出“348”经验,统一认识、责任落实,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普遍被市民接受;上海市政府把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来抓,在发展社区教育的同时,还制定了评估指标体系,形成了上下联动、各方参与的协同机制,保证了学习型城市的建设质量。这些都为我国学习型城市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学习型城市建设有待改进和完善的方面

经过近20年的不断探索,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经历了准备起步阶段、积极探索阶段和发展提升阶段,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方面虽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宣传发动不够充分,部分学习者缺乏“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主观能动性不够,城市缺乏有效激发个人学习欲望的机制。第二,学习交流平台和载体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需求;教育资源有限,供给不足,许多资源要收费,影响学习者的积极性。第三,学习保障体制不完善,监控和激励学习者的学习体制不健全。

三、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措施

针对当前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重点应从文化氛围、多组织协同、现代教育技术、保障体系等几方面加大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力度。

(一)宣传引导,营造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

第一,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媒加强对终身学习理念的宣传,让市民意识到学习能够促进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发展;定期开展全民读书月、全民学习周,增加市民对学习的认知度和参与率,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市民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加强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剧场、体育馆、音乐厅等社会文化场所建设,为市民学习提供学习场所。第三,引导市民带着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学会总结,提升学习力,拓展学习内容、领域的深度和广度,推进跨专业、跨地域甚至跨国学习,主动更新自身知识体系,把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不断创新,将终身学习理念渗入城市精神。

(二)推动多元学习型组织建设,强化多组织协同机制

要创建学习型城市,就要建立学习型政府、社区、企业和家庭等学习型组织,通过多元组织协调运行,推动学习型城市良好运行。政府通过制定学习机制,推进公务人员持续学习,提高科学素养和业务能力,简化工作流程,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和增加社会满意度;社区定期调研居民的多元需求,结合人力、物力、财力,整合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资源,建立社区教育学习网络,多渠道(横幅、主题展板、路边牌、网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学习活动;企业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共同愿景,通过定期培训、组织考核、调整待遇的模式,激励员工创新,提升企业管理和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父母言传身教,关注尊重个体的学习需求,加强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形成持续学习的家庭氛围。

此外,政府要制定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目标、政策、实施步骤,各学习型组织要落实推进,加强协同合作,增强共驻共建意识,共同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学习型政府要统筹优化各项资源,为学习型社区、企业、家庭提供学习资源、设施和资金保障;学习型社区加强与学习型企业合作,将企业卓越工程师引进社区开展专题讲座,同时社区人员可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学习型企业加强和高校院所合作,依托其资源平台,积极开展产学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聘请高校教师为企业员工授课、做讲座,丰富员工理论知识,高校也可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通过多元学习组织共同协同发展,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城市的发展更有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各类教育融合发展

第一,搭建信息化网络平台,拓展学习空间。政府应增加经费投入,成立通信基础设施服务协调小组,展开调研,跟踪运营商建设进度,推进项目建设,保障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5G网络部署,降低互联网供应商收费,提升网络性能和速率,保障人人都可以学习。第二,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各教育部门针对不同群体,加快国家、省、校的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加大资源共享力度,提高精品课程资源利用率;企事业单位将规范的操作环节录制成视频,便于员工学习交流;国家建立有足够存储空间的资源投放平台,并安排专人维护,教育部门将优质资源上传到平台,保证学习者能够按类有序地搜索到学习资源链接,实现访问便捷高效。第三,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开放教育、继续教育、老年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借助互联网,推进多元教育体系融合发展,为不同年龄、职业、群体市民提供自主个性的学习内容,关注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教育,满足全体市民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需求,为学习型城市的构建提供基础资源。

(四)构建保障机制,确保学习型城市持续活力

第一,政府围绕终身教育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凝练经验,对现行法律法规作出必要的修订和完善,健全终身学习相关的培训、考评和激励机制,为学习型城市持续推进提供制度保障。例如:美国修订《高等教育法》保障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英国“绿皮书”成立专项经费用于学习型城市建设,国内学习型城市建设先驱上海和杭州也分别出台了《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型城市建设杭州宣言》等文件保障学习型城市的建设。第二,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学习型城市的基础设施、平台、资源建设。政府编制财政预算,成立专项资金,用于学习型城市建设;此外,通过吸纳企业资助、民间资金、社会捐赠和个人承担等多渠道共筹共建。第三,培养公益服务者。一支支优秀的公益服务队伍不仅可以帮扶弱势群体传播终身教育理念,还能节约成本,传播与传承城市文化,为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结语

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需要的内涵和层次都大大提升,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城市经济转型和发展加速,也要求人们持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所带来的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提高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对更好地达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猜你喜欢

学习型社区建设
社区大作战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3D打印社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