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
2020-01-09赵俊亚
赵俊亚
(1.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2.黄河水文化研究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0)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位列重要位置,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舞台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各个层面深入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揭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2018年5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途上,我们必须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背景、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保护好生态环境,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一、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与变化,站在历史高度提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众所周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不可回避地出现了土壤退化、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等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上下积极重视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先后出台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三大行动计划”,打响了污染防治攻坚战。至党的十九大短短五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就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相应的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建设逐步完善,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为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等指明了方向,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举国上下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十四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第九条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再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
(二)国际背景
工业4.0时代的到来,让世界各个国家认识到在追赶和保持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绿色”发展,即利用新能源、新技术取代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排放。否则,就将被世界所淘汰、被未来所淘汰。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快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等迅速呈现并发展壮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未能及时有效转型升级的产业将逐步被淘汰。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们深刻警醒并清醒认识到,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必须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面对新挑战和新机遇,当前各个国家都在努力发展新技术,并通过不断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办法措施等鼓励和引导各行各业朝着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引发全球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由此带来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与转型,其根本就是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世界在追求经济发展过程中减少碳排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和影响,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球大变革的背景下,我们必须顺势而上、乘势而为,以现代化发展为驱动,积极推动各行各业朝着绿色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助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国内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和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90万亿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仍保持着中高速增长的水平。与20世纪相比,全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得以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让人民有更强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满足人民对生态环境的美好需求,是当前党和政府努力解决的难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产方式过于粗放,能源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资源和环境承受着巨大压力,引发了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我国当前仍是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大国和排放大国;单位GDP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水资源、土地资源消耗较大等。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党和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重要位置,从中央到地方在制定各项政策措施时,均把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摆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已发生较大转变,良好的态势已基本形成,但仍或多或少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目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处在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即“三期叠加”的重要时刻,必须把握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回应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
二、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观
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就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共同体,二者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当人们合理利用和共同保护大自然的时候,大自然会回馈给人们源源不断的自然资源;但是,当人们过度开发且浪费资源的时候,大自然更会给人们以惩罚。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叹为观止的突出成就,但与此同时,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引发了资源、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长久以来为人们提供丰富资源的大自然环境难以承受之重,随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足与痛处[1]。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能只顾眼前发展,不能只一味索取。当前,我们要勇敢面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可能出现的隐患,要高度重视污染防治与保护,学会节约资源、学会保护自然、学会着眼于人类的长期发展,尊重自然规律,像爱护眼睛和爱护自己一样爱护大自然,多做长远规划,多做有利于大自然保护与治理的事,形成既节约资源又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让人们能看得见、感受得到蓝天、绿水、青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原则,阐释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二者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告诉我们,若二者能和谐发展最好,若不能则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即绿水青山就是财富,不仅是自然财富还是经济财富[2]。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业就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的数据显示,据测算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过30亿,营业收入超过8 000亿元,双双再创历史新高。优美的田园风光、独特的乡村历史文化、良好的休闲居住环境,让生活节奏紧张的人们越来越关注和往来于乡村,既带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又方便了农村居民就近就业,更进一步增加了农村居民有效收入,这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有力的见证。2017年,环境保护部在浙江省安吉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命名13个地区为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18年,环境保护部命名16个地区为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期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路径,提高生态产品供给水平与保障能力。生态环境问题追根溯源就是生产生活方式问题,要想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就必须牢固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严格把守三条红线,牢牢把握承受底线,让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世世代代造福于民。
(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观
生态文明建设与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2016年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死亡人数中25%以上与环境污染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面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保障人们健康的迫切需求。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标准也在逐步提高。近年来,人们对蓝天、白云的呼声越来越响亮,对青山、绿水的向往越来越迫切[3]。面对人们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良好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把人们对环境改善的要求作为民生建设的重中之重,还给人们以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应对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要保证生态产品的发展,要提供给人们更多的优质的生态产品。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们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一项事业和工程,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当中,共同开启绿色发展、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减少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以及污染排放,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观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密切联系又息息相关的,相互之间缺一不可。山水林田湖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不能缺失任何一个环节,不能损害任何一个环节,要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长期可持续性,为人们提供长远发展的基础[4]。山水林田湖草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作用,某一方面出现问题就要统筹兼顾整体治理或全局施策。例如:在治理河道水污染的时候,要兼顾河道周边林地和湖草、河道上下游农田、地表地下水资源等具体情况,全方面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也就是说,在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过程中,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针对存在的生态治理难点与重点,采取整体性生态防护与修复措施,才能真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真正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往复。山水林田湖草是有机统一的生命共同体,必须从全局角度出发,保护好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态系统,统筹有效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五)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观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持之以恒才能完成和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更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而是时刻面临着与不当得利的激烈对抗。这就需要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来保障。面对存在的制度不全、执行不力、惩处不严等问题,必须要加快制度建设与创新、强化制度执行的速度与力度,让法治来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保驾护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推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治建设,先后出台了史上最严环保法,即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此外,2013年9月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5年4月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月计划》、2016年5月颁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则被称为大气“国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显示出党和政府对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坚定决心。此外,自2016年开始,由环境保护部牵头成立,中纪委、中组部的相关领导参加,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环境保护督察的中共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委员会即中央环保督察组开始运行。2018年,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行动持续推进。对各地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实际调研,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整改问题,为全面推进污染攻坚战提供了可靠保障。只有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真正保护好生态环境。
(六)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观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的发展与未来。建设美丽的、绿色的地球是全球各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位公民都无法置身事外[5]。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仅靠一个国家是无法实现的,应举全球之力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俨然已成为世界各国同发展、共命运的重要成员,尤其是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我们积极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实践,深度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深入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做负责任的大国[6]。一直以来,我国在推动一系列全球气候谈判和达成气候协议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世界未来发展和全球一体化高度达成共识。同时,我们也在积极采取有力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达到富有成效的节能减排目的。2018年,科技部发布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8年度报告》显示,我国碳排放减少尤其明显。“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我国碳强度下降率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硬性约束条件。目前,我国已超额完成巴黎气候大会上提出的碳排放目标。2017年和2018年,我国的“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和浙江“千万工程”分获最高环保荣誉——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我们在用行动和实践向世界证明,中国正在积极谋划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发展,并且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未来,我们要让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实践造福于世界各国。在个别国家退出《巴黎协定》后,我国仍表示继续履行减排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令世人瞩目的减排成效展示了我们坚定的减排信心和决心。
三、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延续和生动实践,是基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强调人与自然有着密切联系,自然界是人得以生存的基础,还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强调自然界是人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今天,“绿色”已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经济、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等绿色理念已深入人心。绿色发展理念不仅指不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还指用绿色理念指导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等一切活动。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延续,也是对人们热切关注的民生问题的回应[7]。近年来,经过治理有所好转但仍未根治的大气污染问题、地下水污染问题等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让绿色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何让绿色经济引领经济发展新模式、如何推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等,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新挑战。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深化了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二)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美丽中国指引方向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党的十九大具体提出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并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具体提出,到2020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用“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念,高度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绿色发展、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这都为如何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基础,以节约资源、低碳循环、绿色发展为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生态基础。
(三)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人类生态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人类共同居住在同一个地球村,拥有同一片天空,越来越多的国家、人民认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形势日益严峻,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仅靠一国或少数国家的力量远远解决不了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作为世界发展中大国,积极承担起大国的责任与担当,通过本国实践为世界各国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各个场合积极阐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努力为世界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中国力量,并在我国各地生态文明建设中积极践行新理念。2016年5月2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对中国给予高度评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被多数国家称赞并效仿,部分国家纷纷前来中国取经。今天的全球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各国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之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共同打造全球生态保护与治理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
结语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重要的时代价值,是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丰富,为美丽中国建设指引了方向,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