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商科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2020-01-09韦钰芳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留学生交际

程 洁 韦钰芳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概述

“新商科”是指对传统商科进行学科重组交叉,将新技术融入商科课程,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教育。其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可以通过跨学科教育实现。Chen&Starosta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能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跨文化能力已经成为跨学科结合管理学、交际学和语言学等多学科交叉运用多种方法的研究领域,内容包括跨文化适应、文化差异、沟通障碍和交际冲突等[1]。管理沟通课程中,跨文化沟通章节明确了导致跨文化沟通的文化差异和使用新技术做好跨文化沟通的策略;跨文化交际课程中,口头语言沟通章节指出从语言社会化视角将语言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中,市场调查章节指出通过让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带一路”背景下,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教育合作日益频繁,招收留学生已经成为常态化现象。但是,作为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我国与沿线各国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历史、意识形态原因,在沟通方面存在天然屏障或人为扭曲,国家文化推广处于被动局面[2]125,因此,急需一批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国际人才缓解文化冲突。来华留学生作为沟通国与国之间的桥梁之一,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文化礼仪、人情世故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毕业归国后的对华态度,甚至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华政策,因此,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安徽新华学院注重素质教育水平、实施特色强校方略、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20所国外大学建立了中外校际合作关系,招收并培养来自非洲11个国家的本科学历留学生。来华留学生在国际教育学院接受1年对外汉语教学后,被分配至各二级学院接受专业课学习,如国际贸易专业的留学生到商学院学习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等专业课。留学生的来华时间随年级呈递增分布,是难得的研究样本,能够较为典型地反映跨文化交际能力变化。

研究对象:来自孟加拉、卢旺达和赞比亚的来华留学生。

研究方法:观摩、研究者笔记和问卷调查。第一步,设计指导性现场实验,在中国文化概况课上让学生组队完成指定情景话题,涉及死刑废除、枪支文化、移民政策等方面,观察亚非留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的跨文化知识与沟通技能迁移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然后,对留学生现阶段在跨文化能力方面的现场表现进行描述和数据收集,具体涉及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评价要素包括Belay界定的语言水平、文化认识水平、互动交往水平。第二步,从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三方面着手,以Belay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和霍夫斯泰德的文化学理论为指导[3],改编Arasaratna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量表[4],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运用统计软件分析各国留学生的文化背景特点和能力现状之间的相关性,检验人口学差异以及个性与身份差异。

三、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留学生的语言能力

留学生的语言能力具有国别差异性。听力理解差、自我表达不清和语用不当是留学生语言能力欠缺的集中表现,发音不标准和语法错误的指标相对不明显。具体来说,73%的赞比亚留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较低,他们认为一些中国人家乡口音重,中文和英语发音都不标准,与之沟通时会出现听不懂的情况;卢旺达和孟加拉留学生在听力理解方面分别表现为69%和66%。71%的孟加拉留学生使用中文交流时自我表达不清,对中国人的习惯用语不够了解,交流困难;赞比亚和卢旺达的留学生在自我表达方面分别表现为66%和62%。61%的卢旺达留学生有语用不当的问题,由于英语和母语思维方式的困扰,不能准确使用中文词语或适当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导致表达不地道;赞比亚和孟加拉留学生在语用不当方面分别表现为58%和48%。

(二)留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

留学生文化认知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对中国人的思维表达方式、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不了解,对教师的预期和课堂需要不能准确预测,导致沟通失误。调查发现,虽然留学生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能够认识到中外文化差异的存在,但81%的赞比亚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安徽风俗习惯缺乏了解,在教学实验中遭遇具体文化冲突时,不能有效应对;卢旺达和孟加拉留学生在对中国文化不了解方面分别表现为77%和72%。受文化定型和民族中心主义影响,62%的卢旺达留学生对中国人的风俗习惯与价值观念不了解,与中国人交流不畅时会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导致表达不畅;赞比亚和孟加拉留学生在对中国人价值观念不了解方面分别表现为58%和52%。

(三)留学生的互动交往能力

留学生在互动参与程度、尊重不同文化差异、自信程度、互动喜好程度、互动关注程度、民族优越性和互动频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交流积极性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58%的孟加拉留学生认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对语言学习和交际的影响,但是缺乏与中国人交往的经验,不能根据场景和语境的变化适当自我调整。52%的卢旺达留学生认为自己不能根据具体情景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及时应对突发情况。51%的赞比亚留学生认为导致沟通障碍的原因是认知能力缺失。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对策

(一)加强校级层面的培养

留学生的母国与中国的文化距离、个人文化智力和学校文化融合策略对留学生跨文化融合程度有显著影响,建议根据各国留学生的特点,在今后的留学教育中开设跨文化学习适应项目、留学生预科项目、跨文化入学教育活动。一方面,发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育优势,促进学生在留学期间成功获得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加快跨文化型国际人才培养进程,发挥来华留学生对留学教育和经济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安徽地区教育经济发展。

(二)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传统笔试仅适用于文化知识测试,一次性的入学语言测试无法准确评估来华留学生在真实生活、学习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目前,还没有全国通用的留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测评工具,可以根据留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与之能力相匹配的评价方式。例如:采用作品评价法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教育的评价文化建设,提升学生对于评价的“以评检学、以评促学、以评为学”作用的全面认识,为各自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认识论基础。又如:设计形成性评价模式,在传统语言测试的基础上增加过程性评价,同时设置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增强考核的科学性,改善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系统缺失的现状。

(三)创新培养途径

安徽新华学院利用现有资源开展的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包括商务类双语课、中国文化概况双语课、“第二课堂”活动、线上虚拟交流和校园文化节,涉及语言、商务、文化和交际的关系,不同文化的对比研究,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以及文化差异和沟通冲突等,但是,入学后零碎的、非强制性的“第二课堂”跨文化交流活动并不受留学生欢迎,这给教师增加了备课负担。为此,必须从留学生的课堂教育需求和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角度进行调研,进一步创新培养途径。可以采用小班教学和分级教学的授课形式,弱化留学生自身的文化定势对中国文化偏见的影响;可以通过“手拉手好朋友”活动,在春节期间将留学生送入中国家庭过节,给留学生创造体验中国家庭的价值观和文化习俗的机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将留学生送去实习岗位,给留学生创建团队合作和知识运用的机会,让留学生在真实的大环境下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改革教学方法

目前,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教学模式趋同,单向灌输模式教学方法限制留学生锻炼语言沟通能力的机会,语言障碍深化留学生抵触跨文化沟通的心态,跨文化冲突体现为课堂沉默、死记硬背、不参与的“搭便车者”。教师无法及时改革教学方法、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入学前跨文化适应教育、毕业前入华企业实习机会和任课教师信息反馈制度都是缺失的。建议设计指导性现场实验以便改善培养效果,将基于竞赛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根据竞赛环节让各国留学生组队完成指定情景话题和情景剧,引导留学生对于自我文化和异质文化进行反思审视;承办校级跨文化能力大赛,组织留学生和中国大学生共同参加校赛和省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评学;观摩和记录课堂教学实验以及校级竞赛的全过程,将比赛结果作为评估能力培养效果的途径之一,针对结果二次调整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跨文化留学生交际
情景交际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