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雁塔景区新旧版简介英译的翻译批评

2020-01-09李正伟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旧版大雁塔省略

李正伟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中国的翻译史起源于佛经的翻译,从鸠摩罗什到玄奘,一众佛经译者在音译、意译、直译的争论中制定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翻译体系。这套体系大幅提高了古代佛经翻译的效率与质量,从而推进了中国翻译的发展,使得中国翻译史出现了第一次高潮。作为玄奘取经归来的译经传道之所,陕西西安的大雁塔与中国翻译史息息相关。今日的西安以历史文化闻名天下,大雁塔景区是这座千年古城历史文化的象征,其所在街区也是当代西安繁荣发展的印证,更是海内外游客来到西安的必游之地。因此,大雁塔景区简介的英译质量必须得到保证。

一、功能翻译理论概述

20世纪初,西方翻译界结束了关于等值翻译理论的大讨论后,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西方学术界逐渐将等值翻译理论转化为以交际功能为目的的翻译分析理论,美国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英国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提出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论都在这一时期诞生。德国的克里丝汀·诺德(Christiane Nord)在同时期对功能翻译理论进行了补充完善,增加了“忠实”这一翻译法则[1]。她使用英语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从而让这一学派走向世界,使得功能派翻译理论成为当代德国影响最大、最为活跃的理论。她认为,翻译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活动,如同跨国销售商品一般,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客户需求和文化间的差异。基于此观点,她提出翻译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即目的性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这便是著名的功能目的论三大法则。诺德认为,翻译既然有了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性,翻译过程就应当考虑不同的策略与方法,因此评价翻译作品的标准也应当随着文化差异的变化具备更大的包容性。功能翻译理论的诞生对现代翻译理论体系的完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功能翻译理论的三大法则出发,对大雁塔景区的新旧版简介的英译进行简要的翻译批评,旨在进一步了解翻译行为的本质,提高翻译水平和质量。

二、实例分析

(一)目的性法则分析

目的性法则指翻译目的影响翻译行为,也就是任务目标对任务方式产生影响。功能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在翻译中应当明确翻译过程由发起者、委托人、译者、原文生产者、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使用者六类人组成[2]。对于景点简介的翻译而言,发起人的目的显然是希望介绍景点的背景知识、历史文化特色等,对于大雁塔这类海内外知名的古迹而言,发起人更希望通过景点简介来向海外宣传中华文化,将景点变为外国旅客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这些目的也是译者应当完成的任务。除此之外,译者必须考虑展板面积。旧版翻译占用了两个展板,一边为中文,一边为英文,而新版的翻译只占用了一个展板,上为中文,下为英文,更加简单明了。

旧版简介原文519个字,译文200词,新版简介仅有206个字,译文198词,相当简洁。从字数对比来看,旧版简介中应当存在漏译省略现象,而新版简介的漏译省略现象应当较少。诺德的理论强调翻译的委托书功能,即作为被委托人的译者应当了解委托者发起翻译任务的目的,明确预期的译文文本功能。新版简介没有出现省略现象,说明译者注意到了这一点,也注意到了现实条件的限制,应当说新版本的简介英译满足了发起人的要求。

旧版译文与原文整体看似工整对仗、结构分明,但对比中英文内容便会发现其中的严重问题,如翻译过程出现多处省略现象,举例说明如下。

旧版原文:大慈恩寺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追福而建造的,并迎请了自印度取经归来的高僧玄奘法师总理事务。当年大慈恩寺是唐代长安城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寺内重楼复殿,云阁洞房,共十三院一千八百九十七间,占地面积三百六十余亩,为城南晋昌坊的一半,曾住有僧侣三百余人。

旧版译文:The Da Ci"en Temple was built in 648 AD to honor the Empress Wende by the Tang Crown Prince Li Zhi. The temple with 13 yards and 1 897 magnificent rooms was broad in scale. It occupied an area of more than 24 hectares. There were 300 monks and priests lived in the temple. It was the most famous temple in Chang"an City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旧版原文中划线的句子在译文中被全部省略,而后的几段中依旧出现了一些重要信息的省略,比如省略了玄奘的简介。当外国游客面对伫立在大慈恩寺前的玄奘雕像时,首先疑惑的便是“他是谁?”“他为什么在这里?”“他与大雁塔和大慈恩寺有什么关系?”。大雁塔景区的魅力并不仅限于景点自身的外观造型,更因玄奘个人的传奇经历、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而出彩,粗暴地省略掉玄奘的信息,会导致海外游客对大雁塔的兴趣仅停留在相当肤浅的层面,将其当作一座普通的寺庙楼阁一晃而过,这无疑是令人遗憾的。反观新版本的翻译,文中没有出现任何省略现象,说明官方对于大雁塔的简介翻译给予了足够重视。

(二)连贯性法则分析

连贯性法则,顾名思义,即要求译文要与原文语义连贯,不能让读者无法理解。也就是说,译文应当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语言环境,译员要发挥不同文化间桥梁的作用,从而实现信息的跨文化传递,且与原文保持连贯一致的目的[3]。从这个角度来看,旧版译文中的翻译存在多处问题。

1.大雁塔之名翻译不地道

旧版译文:the Dayan Pagoda

新版译文:The Great Wild Goose Pagoda

旧版译文将其译为“The Dayan Pagoda”,新版译文则改为“The Great Wild Goose Pagoda”。旧版译文显然是将“大雁”单纯音译,没有意识到背后的文化信息。大雁塔得名之因存在颇多争议,有人认为基于佛祖割肉喂鹰之典故,鸟类体现了佛教宣扬的慈悲之道,玄奘取经的历程又与大雁迁徙颇为相似,便建塔取名大雁。也有人称玄奘在取经途中陷入绝境,得到大雁指引后脱困,故还愿建塔。还有人称大雁塔是仿印度雁塔样式结构,便得名大雁塔。无论是何种由来,大雁塔之名皆源自佛教文化,蕴含着重要信息,而旧版译文的简单音译完全忽略了这一点。虽然新版译文采取直译,但“Wild Goose”的英文本意即为大雁,也许其在英文中含有歧义,但就其传递文化信息的重要性而言,这也许是最好的译法。

2.佛教术语翻译不正确

旧版原文:大慈恩寺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追福而建造的,……。

旧版译文:The Da Ci"en Temple was built in 648 AD to honor the Empress Wende by the Tang Crown Prince Li Zhi.

新版原文:其所在的大慈恩寺始建于公元648年,因太子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追福而建。

新版译文:The Da Ci"en Temple in which this well-known pagoda stands was originally built in 648 A.D, to give blessings for Prince Li Zhi"s dead mother, Queen Wende.

原文强调大慈恩寺是唐高宗李治为母文徳皇后追福而造,译文将“追福”翻译为“honor”。在中文里,“追福”常作佛教用语,意为为逝者做功德,在阴间追讨福祉[4]。而“honor”使得读者以为李治是为了纪念或是以母为荣而建造此庙,这与原文含义背道而驰。在新版的译文中,“追福”被译为“give blessings”,“blessings”这一词对于英语读者而言非常熟悉,在中文里也有着相似的含义,意为给逝者祝福,基本达到了连贯性法则的要求。

3.关键信息翻译不到位

不论新旧版译文,文中的“Chang’an”都没有加以解释说明。

旧版原文:大慈恩寺是唐代长安城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

旧版译文:It was the most famous temple in Chang"an City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新版原文:唐长安城遗址南部

新版译文:in the south of the historical site of the Chang"an City in the Tang Dynasty

有的大学生发现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足以应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书本知识相对陈旧,学生很难将书本知识快速且有效地运用到实践工作当中。这会导致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兴趣的下降,不利于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

长安是古西安之名,但如今长安成为西安下辖的一个城区,海外游客面对今日的长安区与古代重名的长安城时难免产生疑惑。毕竟海外游客并不一定都知晓“Chang’an”即唐朝首都,今日之西安。

旧版原文: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追福而建造的。

旧版译文:The Da Ci"en Temple was built in 648 AD to honor the Empress Wende by the Tang Crown Prince Li Zhi.

新版原文:因太子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追福而建

新版译文:to give blessings for Prince Li Zhi"s dead mother, Queen Wende.

对于此段当中提到的李治、文德皇后,可能不少中国游客都不清楚二人是谁,更不用说远道而来的西方游客。且旧版译文当中没有提到文徳皇后与李治的母子关系,这让西方游客对于建造此庙的目的就更加一头雾水了。因此,新版翻译中不仅加入了解释文徳皇后和李治关系的词,也正确翻译了追福的含义,翻译得更加简洁地道,外国游客在理解译文方面应当无碍。

新旧版原文:仿木结构

旧版译文:in the range of Chinese national character and tang style

原文所言意为建筑的质地看似木制其实是由其他材料构成,旧版翻译则完全曲解文意,旧版译文可能是想译为“structure that resembles to Chinese wooden architecture”(形似中国木制建筑的结构),但此处的“Chinese national character”大意为中国的民族性格,与原文内容毫无联系;而在新版译文中,结构类型得到了强调,且没有错译原文信息,这种译法显然更为全面、细致。

(三)忠实性法则分析

忠实性法则要求与“信达雅”中“信,达”的要求基本相同,不论翻译方式与表述形式,译文的信息都要忠实于原文,准确无误。译者既要对原文信息进行调整重组,又要在保证读者不出现理解偏差的基础上忠实地叙述译文。旧版原文中的“僧侣”被译为“monks and priests”,即僧人与传教士。“priests”为传教士之意,唐朝时的中国并无此类传教士的职业存在,因此,“僧侣”的正确译文为“monks”。

旧版原文:大雁塔是古城西安的标志和象征。

旧版译文:It is a model piece of Buddhist architecture.

新版原文:自古以来都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

新版译文:It has been the landmark of Xi"an City since it was constructed.

旧版译文忽视了原文的重要信息,省略了“象征”之意;新版译文则规避了之前的漏译与省略现象,补足了信息,达到了忠实性法则的要求。

结语

旧版译文除了基本的词汇翻译正确,其余译文几乎与功能翻译理论的各项原则背道而驰。文中列举的一系列问题仅为部分特例,仍有部分问题有待指出,比如译文中还存在一些语法错误。总而言之,旧版原文结构松散累赘,逻辑混乱,不符合目的语的文化与行文习惯,充斥着无效信息,原文质量不高自然导致译文出现多种问题。在新版译文中,多处信息语句被重新调整,用词简洁,专业,表达凝练。

本文应用功能翻译理论对大雁塔景区的新旧版简介的英译进行了简要的翻译批评,不难看出,符合功能翻译理论三原则的新版译文明显比旧版更优。大雁塔景区的翻译批评揭示了当代中国旅游景点英译存在的众多问题,如英译质量不高、信息缺失、与史实不符等严重问题。旅游景点简介英译不是为了使旅游景区看起来“高大上”或者“国际化”,翻译也绝不只是字符之间的简单转换。面对众多来华的海外游客,旅游景区简介的英译是外国游客了解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保证质量的翻译不仅是新时期新时代的国际化要求,更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基础所在。

猜你喜欢

旧版大雁塔省略
掀起大雁塔的“盖头”来
大雁塔
大雁塔即景
对真实的还原
——谈韩东《有关大雁塔》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关于旧版远程管理系统中的稿件说明
关于旧版远程管理系统中的稿件说明
中间的省略
省略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