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积”教学中体现数学应用价值的途径和方法

2020-01-09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清泉学校张守华

天津教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鼠标长方形正方形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清泉学校 张守华

一、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使学生体验面积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数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应用得极其广泛。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影子。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都在运用着数学的概念、法则和结论。很多看似和数学无关的问题都可以运用数学工具加以解决。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多学生学习数学多年,并不知道数学有什么用途,他们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不到发挥。其实数学就在我们周围,让学生学习数学,可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有目的地、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趣味的数学问题。只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开启智慧之门。

例如,在学习《什么是面积》的时候,可以设置疑问。同学们,喜欢画画吗?(喜欢)今天老师教你们在电脑上画画,想学吗?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好,就是最想学的。首先在开始菜单中,打开画图程序,就出现了一张画纸,我们先画一个长方形,用鼠标点击下面的矩形图标,再将鼠标放到画纸上就变成了十字,按着鼠标左键在画纸上一拉,就得到了一个长方形。我们再画一个圆形,用鼠标点击下面的椭圆图标,用刚才的方法就能得到一个圆形。教师再示范画一个角。

教师:我们把三个图形画好了,我还想给它们涂上颜色,喜欢什么颜色,大声说出来,我就涂上这种颜色,好吗?

教师:我听到有同学说涂红色,我就点上面的涂料桶,再点击下面的红色,将鼠标移到长方形中间一点,长方形就被涂上红色了,用同样的方法将圆形涂成蓝色。最后给学生示范给角涂色,将涂料桶一倒,哎呀!流了出来,撤销后,再倒另一种颜色,哎呀!又流出来了。你们发现是怎么一回事呀?这样一个带有生活常识的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对它充满兴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样使教材的内容融入趣味的生活情节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再次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生活素材进行面积知识教学,使学生认清面积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比如教第六册第五单元“面积”时,我就是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方格纸、课本、教室门窗、硬币、大拇指的指甲盖、教室开关的按钮等着手。

如: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课桌面,这两个面哪个大?哪个小?

摸文具盒的上面,橡皮的正面,哪个面大呢?

引出:物体的表面就是它们的面积。

看一看1元硬币与1角硬币的大小。这样使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体会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有多大。(1)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与粉笔盒正面比一比,体会1平方分米的大小。(2)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3)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米?(4)操作:用手臂围出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4名同学合作用手臂围一个正方形,教师用米尺量一量围出的正方形的边长是不是1米)。通过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经常发生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并切实感受到处处存在数学,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观点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加强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面积知识应用的理解

理论与实际往往有很大差距,要想使所学的知识能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改变书中练习的呈现模式和问题、内容,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如:校长决定从我们班聘请一位小设计师,请他在其中一块地的中间设计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坛,在花坛里种一些花卉,你愿意应聘吗?请说出你的设计方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同步出示示意图)如果你是校长,你会选择哪种方案呢?为什么?虽然这些花坛的形状不一样但什么是一样的?如果在空地的其他地方铺上草皮,你能算出草皮的面积吗?同学们乐此不疲,整个学习过程一直处于轻松愉悦、兴致盎然的气氛中。既使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又发现了新知识,更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收集面积知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面积应用的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可在课后延伸数学故事《最大面积》: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物理学家将篱笆拉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外面。”让学生搜集这些故事和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这种数学能力考查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科学理财的意识,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五、走进生活,让学生体验面积知识的实用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一些数学问题,使学生学会在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走道长10米,宽2米,现用边长2分米的地砖铺道,需这样的地砖多少块?

思路分析:走道的面积是20平方米,而地砖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面积单位不同不可能直接进行计算,只能将20平方米换算成2000平方分米,再用2000平方分米除以4平方分米得500块。

答案:10×2=20(平方米)=2000(平方分米)

2×2=4(平方分米)

2000÷4=500(块)

答:需这样的地砖500块。

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面积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总之,在“面积”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面积知识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中的面积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他们会在兴趣和喜爱中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不仅能克服对数学的厌学、怕学现象,而且能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内在潜能。

猜你喜欢

鼠标长方形正方形
剪正方形
Progress in Neural NLP: Modeling, Learning, and Reasoning
剪拼正方形
分类数 不出错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45岁的鼠标
超能力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