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策略研究

2020-01-09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山镇边河小学刘洪鹏

天津教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法治德育教学内容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山镇边河小学 刘洪鹏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结合了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德育品质、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在家庭当中,一些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家长无法理解,导致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变得比较困难,在校园中,教师只能通过孩子的学校生活情况了解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却无法全方位地了解孩子在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没有体现出来,导致孩子遇到这些问题时,无从下手,找不到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方式。因此,本文通过家校结合的方式来探究和分析小学德育,以期找到有效的德育教学方法和途径。

一、注重教学的三性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是:生活的真实性、教学目标和要求的统一性以及教学内容的互补性。作为一门指导学生德育和法律方面的课程,需要明确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大纲的具体要求开展教学,不仅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和要求,还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通过实践验证了,绝大多数德育教师都可以正常地开展这门课程,然而,因为父母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人员,根本不知道这门课程的要求和目标,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比较随意,对孩子的要求也比较低,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实施教育。所以,在对孩子进行德育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让两者的想法和意见保持高度统一,达成共识,共同合作开展孩子的德育。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德育课程选取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都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生活情况。在学校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孩子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开展,因为这些内容都是与孩子息息相关的,可以让孩子很好地接受,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课程的学习中。

传统德育课程基本上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选取的内容也比较单一,脱离了孩子们的实际生活,而现如今实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将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融入其中。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德育教学,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和尝试,有利于学生能够在课后闲暇时间体验和实践,使学生真正意义地感受到这门课程带来的乐趣和魅力。

例如,在《家庭的记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回味他们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他们能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教师还需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三个特性,才能够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核心素养。

二、建造沟通的桥梁

在教学《开开心心上学去》的过程中,原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快乐,让他们互相分享和交流自己生活中开心的事情,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一些孩子竟然泪流满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呢?在与学生深入交谈中了解到,原来是因为孩子在家里遇到了烦心事。当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难题和困扰呢?结果怎么样?”孩子们回答道:“父母在家里总是比较唠叨,当我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时,他们觉得我是在顶撞他们。”孩子们在这次课堂中大吐心中的不快。

原本我们都以为孩子大多数的负面情绪是来源于与同伴的相处过程中,万万没有想到更多的是来源于家庭中。

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父母知不知道孩子的这些负面情绪和困扰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又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解决孩子的负面情绪呢?课堂教育在化解孩子这些负面情绪的过程中,往往只能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许多隐藏的问题是教师很难发现的。因此,需要家庭与学校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协同合作,才能够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将自己内心的疑惑和困扰全部说出来。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需要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可以让孩子将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在留言板上。在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中,教师将孩子的想法传递给他们的父母,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让家长尊重孩子,理解和支持他们,不要盲目地反对。

三、化解家庭的矛盾

在《学习伴我成长》这部分教学内容设计上,原本是让孩子将开学第一天的自己与两个月后的自己做一个对比,让孩子能够发现自己成长了,并且让孩子知道应该在慢慢成长以后,学会感恩,感恩社会、感恩自己、感恩父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孩子说到:“妈妈让我在家带弟弟,但弟弟每次都哭,最后被骂的总是我。”话刚说完,其他孩子顿时纷纷开始吐槽了起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对他们的遭遇表示同情和理解,然后让学生回想:“那你们是如何长大的呢?”“当你们还处于他们那个年纪的时候,父母又是怎么对待你们的呢?”“家里的弟弟或者妹妹给你造成的困扰是什么呢?”孩子们陷入了深思,教师继续说道:“今天放学回家之后,你们回去看一下你们小时候的照片,再对比现在的自己。你们会发现自己相对于以前来说成长了,你们要学会分享,要承担哥哥或姐姐的责任以及义务。”

在家庭中,不但需要关注弟弟妹妹的心理成长状况,而且需要关注哥哥姐姐的心理成长状况,他们原来可以独自享受父母的关怀,但是现在却要与弟弟妹妹分享。怎么处理好这种关系呢?怎样才能让孩子明白父母仍然是爱着他们的呢?只有通过家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教师让家长阅读《我当大姐姐了》《我当大哥哥了》这两本书,有助于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告知家长在关心年纪较小的孩子的同时,还应该在弟弟妹妹面前帮助哥哥和姐姐树立威信,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孩子之间的相处更加和谐。

四、传递正确的生命观

在中国古代,“死”字是一个不吉祥的字,大多数家长都会选择避而不谈,但是,逃避往往不利于孩子生命观的养成。

《家人的爱》的课程内容原本与死亡没有任何关系,课下给孩子布置的任务是,让他们了解老人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多关心家中的老人。在上课分享的时候,一个孩子悲伤地说道:“我奶奶因为生病去世了,但是我只去医院看过她两次,父母都认为孩子去医院不好,因此直到奶奶去世我才知道再也看不到她了。”这个学生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爷爷奶奶对她总是关怀备至,如今奶奶已经不在人世,留下爷爷一个人孤孤单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如何处理,怎么安慰她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教师需要改进教学内容,结合《家人的爱》这个教学内容,融合两个绘本:

其一就是《先左脚再右脚》,通过绑腿的方式体会和感受老人身体上不便利的情况。

其二就是通过《一片叶子落下来》让学生了解叶子在一年四季的经历,用植物来了解生老病死属于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告诉孩子们要珍爱生命,因为它只有一次;珍爱自己身边的人,当亲人去世的时候,我们应该完成他们未完成的遗愿,在亲人生病住院时,应该悉心照顾,帮助他们更快地好起来,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总之,《道德与法治》与孩子世界观、生命观和价值观息息相关,贯穿孩子的整个生命中,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心理,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合,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法治德育教学内容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