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2020-01-09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马神庙街小学

天津教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情境作业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马神庙街小学 刘 艳

与其他课程相比,大部分小学生对数学课程并不那么喜爱,一方面是由于教学的理念与方式落后,使数学课堂缺乏趣味性,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会比较吃力,如果教师没有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就会造成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减少,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以及优化教学阶段的实践结果,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一、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应用于生活。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有一小部分是在数学领域的深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可以帮助学生从小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二)有利于抽象知识形象化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复杂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对认知能力、知识能力还比较薄弱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而通过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可以将其形象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可以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有助于他们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优化教学阶段的实践结果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应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许多事都与数学课上的知识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貌不相似,神却相同。教师只要做有心人,在教材中挖掘生活内容,就可以把许多生活实际引到数学的学习中来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距离,学生有了实际经验 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过分关注学生考试的成绩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很多教师都在积极转变着教学理念,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但受到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很快就会回到传统教学模式,重在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恶、抗拒等消极情绪,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课程安排死板

在课程的安排上,依然有很多数学教师是按照教案完成教学过程,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忽略了教学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无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影响其数学学习的效果。

三、如何有效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在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有着诸多优势,但这并不是让教师一味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否则不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让学生的注意力被其他事物所吸引,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利用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规律、身心特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时机,创设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让他们可以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我就如何有效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从以下几点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巧用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以此来提高学习的效率。课前的导入环节对整堂课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可以巧用生活情境导入新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不一样的新课导入方式,另一方面则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的状态,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同时了解与掌握分、角、元之间的进率。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能够学会简单购物。为此,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这样场景的演绎:小明去超市里买了一罐可乐、两包糖果和一支钢笔,可乐的价钱是3元、一包糖果的价钱为2元、一支钢笔是10元,小明给售货员20元,那么售货员应该找多少钱?如果小明给的是50元、100元,售货员应该找多少钱呢?在这样的课前导入活动中,学生快速进入了学习的状态,也更深刻地认识了人民币,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巧用生活情境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教学,既是落实新课改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学生而言,他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过去很少会主动思考、探究数学问题,在这样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学生很难得到提高。所以,教师应该巧用生活情景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除法”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妈妈给你买一个大蛋糕,在吹完蜡烛以后你把蛋糕分成了两份,但参加你生活会的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加上你一共七个人,那么应该这么分才能保证每人分到的蛋糕一样大小?这样的生活场景是很多孩子都有过经历的,这样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进一步探究。

(三)巧用生活情境设计作业,帮助学生复习与巩固知识

课后作业是学生复习与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在过去,作业基本上都是教师要求学生做课后的练习题或者黑板上写上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回家独立完成。这样的作业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能保证学生完成的效果,也就无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时,教师就可以巧用生活情境设计作业,比如,在“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教学中,课后作业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某个幼儿园的两个班级有很多小朋友,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教师拿了50颗糖果分给学生,结果正好够分,那么这两个班有多少小朋友呢?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学生就需要考虑因数与倍数的知识点,这样的数学作业既不会枯燥,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同时,巧用生活情境设计作业,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了解与感受数学,同时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也更加容易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与优化教学方法,有效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教学,提高教学的水平。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情境作业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作业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