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2020-01-09陈瑞兰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就业指导毕业生

陈瑞兰

(嘉应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

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问题,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和人生发展,也关系着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当下,借助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高校管理者应该与时俱进,运用新思维,着力构建符合当前大学生需求的智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一、当前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超过800万,并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构建高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而且能够促进大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还存在一些欠缺,导致出现服务不到位、就业率低下、毕业生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其欠缺之处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缺乏综合性和实践性

当前,高校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仅包含两方面内容:就业创业指导和推送招聘信息及创业政策。大部分学校对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认识还主要局限于为学生推送招聘信息及创业政策这样的一般事务性工作,同时对就业创业政策解读不够透彻,导致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不强。而且,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也只是停留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层面,并未开展具体的实践指导,学生仅掌握了理论,至于如何进行就业创业不得而知。

(二)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平台缺乏完整性

高校就业创业平台主要依托学生处(或者就业服务中心)建立就业信息网站、微信公众号、“双选会”等发布就业创业信息,且内容较简单,没有建立相对完整的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平台。同时,高校基于学生就业创业的考核机制、专业设置机制等还有待完善,没有充分发挥考核机制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推动作用,专业设置也未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三)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缺乏系统性

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要贯穿大学四年的就业创业指导,而且应包括就业状况跟踪调查。目前,大部分高校忽略了其系统性,虽然设置了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但是授课教师主要是辅导员,而大部分辅导员并非就业指导科班出身,对就业创业的认知有限,对课程的把控和跟踪不够,导致在教学中未能将课程与专业进行有效结合,就业指导效果不佳。另外,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建立有效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机制,也没有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导致就业创业工作缺乏连续性,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

二、高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互联网+”背景下,借助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生产与社会服务开始朝着个性化、小众化方向发展[1-3]。基于此,高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针对上述突出问题,不断深化实践探索,进一步完善地方高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一)依托网络信息化技术,健全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要从学校与学院两个层面创建完善的信息网络,根据学生特点打造信息发布平台。平台要安排专人管理,做到信息发布及时、有效和准确,并建立毕业生信息库和用人单位信息库。首先,大学生在校四年期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大学生信息库可以合理地根据学生基本情况(如性格特点、求职需求等)和大学四年的发展状况进行分类,做到动态跟踪,并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做到更精准的就业创业指导和招聘信息推送。特别对就业困难学生,应根据其发展情况,重点做好帮扶工作,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台账。另外,可以通过大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历届毕业生的信息数据,为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其次,及时整合就业服务资源,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充分发挥校友资源,利用校友圈效应,与各用人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以此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使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同时,长效跟踪历届毕业生发展情况,及时反馈给学校,便于调整对在校学生的培养方案。最后,可以在网络平台开设相关就业创业网络课程、视频、慕课等,丰富教学课程,让大学生根据个人需求选择相关资源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完善就业创业服务队伍建设

从学校层面统筹规划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长效就业创业服务指导方案,做好高校的就业服务工作[4]。首先,打造专门的就业创业服务团队,在学校就业创业工作部门指导下,二级学院成立由党总支书记、院长为组长,班主任、专业教师、辅导员为组员的学院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学生会干部、党员、助理等组成就业服务小团队,使就业创业工作拥有自上而下、职责分明、制度严谨的服务团队。其次,加强对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聘用就业创业专业教师,同时加强对已有课程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并鼓励聘请企业高管、HR或者其他高校就业创业资深专家兼任就业创业导师,不定期开展相关讲座,为学生面对面讲解企业运营概况、人才需求情况等,以弥补校内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最后,制定明确的奖励和考核机制,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使每位教师都认识到就业创业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工作,关系到全校员工的利益以及学校的发展。

(三)“以学生为本”,丰富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高校就业创业服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在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应明确服务目标,即为保证学生高质量、高比例就业创业而服务[5]。为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热情,学校应该与时俱进地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在活动形式方面,将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相结合,把创新创业相关竞赛活动内容应用于实际,加大技术和资金扶持,鼓励学生在校进行创业。在活动内容方面,不定期开展丰富多样的学生就业创业活动,提高对就业创业的感观认知。例如:为帮助学生提高就业创业意识及职业规划能力,学校和学院应不定期邀请企业、创业人士或者优秀校友开展相关就业创业讲座,提前让在校生了解职场情况和就业方向,明确就业目标。

(四)注重就业创业指导,建立完整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对即将迈出大学校园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无论是经验还是胆识,都不及久经职场的前辈,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是他们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大学期间,学校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6-9]。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要针对即将毕业的应届生群体,而且要从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抓起,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长远目标,做好大学和职业规划。为此,就业指导服务应该贯穿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大学初期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基本情况及就业方向,便于他们树立长期的目标、做好明确的规划;大学中期阶段,开展连续性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择业观,完善职业规划,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大学后期阶段,指导学生恰当准备求职材料,注重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和咨询服务,特别是对于大四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重点应放在就业创业政策解读、精准推送招聘信息、帮扶就业困难学生等方面,帮助毕业生顺利步入工作岗位。

总之,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一直都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难点,面对新形势下越来越大的就业创业压力,高校应结合社会环境和学校具体情况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明确求职路径,提高就业创业成功率。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就业指导毕业生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