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空缺现象与汉俄翻译

2020-01-09李淑涵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源语音译俄语

李淑涵

(内蒙古师范大学 二连浩特国际学院,内蒙古 二连浩特 012600)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往往富含着不同的文化底蕴。而翻译作为语言之间的转换,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仅仅停留于语言层面,而且更多地涉及文化问题。中俄两国历史悠久,都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及特定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风俗。在汉俄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由于差异而产生的“空缺”现象,且“空缺”现象也会造成误译和曲解,无形之中加大了翻译难度。因此,如何消除空缺现象成为译者不断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空缺的定义

“空缺”一词在俄语中表达为“лакуны”,源于法语中的“lacune”,表示“空白,不存在”的意思。近年来,其作为术语被广泛运用于语言研究中。但关于空缺现象,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俄罗斯,“空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 В.Л.Муравьёв提出的,其并未将这一概念引入翻译学。Ю.С.Степанов提出所有的无等值词均可视为空缺。他认为,空缺现象不仅表现在词义上,还表现在词的上下文、词的分布和词的使用频率上[1]。而苏联翻译理论家Л.С.Бархударов使用“无等值词汇”这一术语,用来形容在一种语言中存在,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因为某种原因无法找到与之对应的词或词组[2]。20世纪80 年代,苏联翻译理论家 Ю.А.Сорокин 等学者在谈及言语及民族文化特点时也使用了空缺(лакуна)这一术语。他们认为,在读者阅读异文化文本时,读者会遇到不理解、感到很生涩的地方,这便是“空缺”[3]。综上可得:首先,空缺指的是一种语言现象,即在一种语言中存在,但在另外一种语言中不存在的语言单位;其次,空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中所特有的成分要素。

二、文化空缺出现的原因

(一)物质文化差异

物质文化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精神文化相对,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中国与俄罗斯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不同,在物质文化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在汉译俄过程中常遇到特殊的词汇而无法直译。以饮食为例,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其特点集中反映在烹饪方式的多样化与食材的特有性上[4]。中餐涉及煎、焖、煮、炒、炸等众多工序步骤,其涵盖的内涵也各不相同。反观俄语,俄语中的“обжарить”一词包含“煎”“炸”“烤”“烹”四个意思,而对这其中的差异并不作细致区分。当遇到食材空缺的情况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偿翻译,否则会使读者有不知所云之感。

(二)行为文化差异

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方式以及行为结果的积淀,反映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取向、思维方式、处事方式。以中俄语中的称谓为例,汉语中称谓多样复杂,在亲属称谓方面,血亲与姻亲、直系与旁系、晚辈与长辈、远亲与近亲都要进行区分。而在俄语中使用的是类分型的称谓法,对直系旁系、父系母系及长幼排序不作细致区分。在汉语中,“堂兄弟”“表兄弟”需要进行区分,堂兄弟一般指一个人父亲兄弟的儿子,堂兄弟应该是同姓的。而表兄是指一个人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儿子,或者父亲姐妹的儿子,大部分情况下,表兄弟的姓是不同的。而在俄语中,通常用“двоюродный брат”代表这两个称谓,这样显然没有完整传达语义。

(三)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从事物质、文化生产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意识形态。它是人类各种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也是不断推进物质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哲学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体现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中国传统哲学以综合为特点,强调和谐、统一,注重伦理思想。俄罗斯的哲学思想受到东正教的影响,具备广阔的视野,不仅涉及宗教,还涉及道德和人,强调重视人的心灵和现实[5]。再以中俄家庭观念为例,中国文化中讲求重视孝道,子女对父母要充分尊重,在家庭中讲求长幼有序,小辈要听从长辈;而在俄民族文化中则更加推崇自由与平等,个体意识也更强。

三、空缺现象的翻译策略

两种语言间的文化空缺并不能成为翻译中不可克服的因素,因为翻译的对象并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言体系,而是具体的话语。具体来说,应对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策略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音译法

音译就是根据源语的读音使用译语拼写原文词汇,这样的做法可以保留源语的文化色彩。在翻译中国特有的人名、地名、机构名称及其他拥有中华文化色彩的词汇时便可以采用音译法。例如:孔子——Конфуций、漠河——Мохэ、衙门——Ямэнь,等等。但音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传递了语言外壳,并未对词义本身作出解释,当词汇本身比较简单或已经成为约定俗成时可以选择音译法。

(二)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以源语为基础,但并不完全保留其中的词汇结构、修辞手段,而使用规范、流畅的译语将源语内容表达出来的方法[6]。其本质在于再现源语的关键信息,使读者在最大程度上接收准确信息。例如:三思而后行——тщательно взвесить,а потом уж решат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Все готово, недостает только последнего условия;南柯一梦——пустые мечтые等。通过摆脱源语外壳,达到准确表达重要内容的目的。

(三)描写法

描写法是一种常用的应对空缺现象的方法,其实质在于借助描写表达空缺的词汇或现象。描写法能够较完整地阐释空缺事物或现象的实质,在保证原文文化色彩的基础上使读者理解语义。例如:“两弹一星”译为俄语是“атомная и водородная бомба,искуственный спутник Земли”。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政策性短语,如双随机、一公开——практика проверки, обеспечивающей произвольность выборки проверяемых объектов и контролеров и своевременность оглашения результатов проверки。由此可以看出,描写法虽然可以完整表达出源语的语义,但也会造成结构过于冗长,对译文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四)注释法

注释法是结构独立于源语的描写法。当描写法的篇幅长度达到一定程度,或结构上无法融入译语时便需要使用注释法。注释法分为两种形式,即夹注法与脚注法。夹注法是指在某一词汇后使加括号作注释,例如:古词——деревнее 《цы》(《Цы》 —название жанра древнего), 文 言文 ——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на 《вэньяне》(на старом литературном китйском языке)。脚注法是指将下定义的文字放在脚注中,用简洁的语言将事物的形态、特征介绍清楚,力求最完整地传达源语内容,且不受篇幅限制。例如:“今年是光绪二十四年,戊戌”*(《茶馆》)[7],译为“Сейчас Усюй — двадцать четвертый год Гуансюя”. * То есть 1898 г.

四、结语

文化空缺并不意味着其意义无法在翻译中再现,仅仅代表两种语言之间缺乏对应的形式表达该事物。这要求译者掌握文化空缺背后的实质,从两种文化间的差异等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随着语言与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化空缺也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翻译过程中尽最大可能消除文化空缺,从而得到更高质量的译文。

猜你喜欢

源语音译俄语
音译研究(2007年~2021年)回顾与反思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浅议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俄语教学质量
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词语的翻译(三)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基于字形与语音的音译单元对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