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进课堂的思政教学方法探究
——以亨通文化为例
2020-01-09张贺
■张贺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即将思政教育与企业文化、思政教育与地方文化以及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的一种授课形式。课程思政打破了传统思政教学单一理论教学的窠臼,通过企业文化、地方文化以及跨专业知识作为有力支撑,使得思政教学更加的丰富、具有更高的吸引力。同时,也可以将单纯的思政理论以更加具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此使学生对于思政课程有更高的兴趣和参与度,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不同形式的课程思政组织过程中,校企合作是将企业文化与思政理论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通过对企业文化的了解,来加深对思政理论的理解,进而引导学生形成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正确的价值导向。本文以苏州亨通集团企业文化为例,进行课程思政组织形式的分析,并由此探索校企合作开展课程思政的组织形式。
一、亨通文化与课程思政的逻辑勾连
企业文化与思政教学能够进行结合,其内在原因在于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使得二者之间的碰撞能够产生出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为企业文化在学校的宣传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一)亨通集团及其企业文化
亨通集团是苏州市吴江区的一家由乡镇企业发展而来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其发展历程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而今亨通集团跻身于世界五百强企业,其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企业文化也秉承了“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的理念。因此,该企业及其文化是我国道路转型、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典型体现。
思政教育中一个重要内容是我国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以及之后的建设发展历程。在这一历程当中,我国根据时代要求有政策上的调整,其中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政策,拉开了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历程,对今天我国的发展依然有深远影响。而这一理论的学习也是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相关理论的重要基础。
我国市场经济理论学习与亨通集团的企业发展及企业文化形成了内在的逻辑勾连。亨通集团的发展壮大及当前的企业发展现状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紧密相关,而亨通集团本身也成为了见症我国市场经济理论的典型代表,是理论的具体体现,从而使校企合作的课程思政探索成为可能。
(二)企业文化走进思政课堂的展开脉络
企业文化走进思政课堂的实质是以企业文化作为案例进行展示,同时结合思政理论进行关键性讲解,以此加深学生对于思政理论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首先,安排学生参观企业。既包括对企业成长史的参观,并请企业讲师结合图片、模型对企业的成长发展进行完整的介绍,使学生对企业文化进行整体性感知。
其次,请企业讲师与思政教师一起结合企业发展史与我国市场经济转型及发展史进行系统的讲解,打破传统思政教师“一师一书一室”的框架,双师通过对话式、问答式的方式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企业文化等内容的介绍、讲解、分析,并由此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展开追问。
最后,针对所学内容进行思政维度的再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在实践中深化学生对思政的理解,在实践、参观形成具体感知之后再进行思政维度的理论教导,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理论指导作用的感受度。
二、企业文化进入思政课堂存在的问题——以亨通文化为例
企业文化进入思政课堂,可以使以理论教育为主的高校思政教育更加的具象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够更加的深入和灵活。当然,从思政教育的视角来看,校企合作既是思政教育改革的创新,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继续探索。
(一)企业文化的匹配性有待探索
当前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依然是课堂教学,由教师作为主导进行理论教育,企业的可代表性需要进行细致的选择,并将企业文化进入课堂作为思政教育的有机补充,而不是作为必须的内容。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文化是某一企业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企业独特性的文化样态以及企业价值观,而企业所处的不同领域也就决定了企业自身的文化样态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思政教育以理论学习为主,思政理论则具有普遍性特点,企业的个别性与理论的普遍性之间存在着不对等现象,或者说,企业只能对某种理论发挥支撑作用。如亨通集团,对于改革开放理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但是并非对所有思政理论都具备了代表性。
此外,企业作为生产单位,与学校的思政教育存在着时间以及理念方面的错位现象。换言之,企业文化的偶发性在参与到思政教育中的时候存在着不可控性,并由此导致教育效果的多种可能性。
(二)理论学习的连续性对校企合作形成冲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理论学习基础上的实践在审视,其基础则是理论学习。形成扎实系统的理论功底之后才能够对于社会实践形成正确的审视和判断,并进一步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与实践学习相比,理论学习需要稳定且连续的学习时间作为保障,换言之,如果说实践具有偶发性和碎片性的特点,那么理论学习则具有持续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在校企合作的思政实践当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打破了理论学习的连贯性,是将理论和实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学习。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形式对其更具有吸引力的是实践内容,理论学习成为了论症实践合理性的辅助。换言之,形成理论基础之后的实践与实践过程中的理论论症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另外,校企合作学习需要学生进入企业当中参观,形成直观感知,这对于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的时间连续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从而难以保症理论学习的连贯性。
在亨通集团开展的校企合作教学,从参观到课程结束持续了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而在此次学习当中,实践部分占据了一半时间,而在课后学生反馈中则发现学生对于亨通集团的发展本身以及流水线生产等形成了较深的印象,而对于改革开放的相关理论则居于次要位置,可以说实践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理论学习应有的效果。
(三)思政教育导向与企业价值的冲突
高校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到中国的具体国情,从我国的政治结构到我国当前的主导理论。可以说,我国的思政教育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上的、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而形成的具有价值导向作用的教育样态。而就其价值导向而言,现阶段我国正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为了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而努力,因此,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所倡导的价值方向是培养学生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为国家发展努力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种趋势下,企业得以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不同企业间的差异性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具象化则是企业价值观,如亨通集团的“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就是该企业企业文化的简洁化表现。但是,作为企业,其最终的价值导向必然是以获取利润为主。诚然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企业文化的创建在客观上为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获取利润则是企业的最终目的。可以说,企业价值的偏重与思政教育的导向二者之间存在着差异。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共同合作,而本身价值导向的差异则使二者之间或者走向调和,难以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或者削弱某一方的作用,难以达到真正的育人目的。
三、校企合作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从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视野来反观当前的教学现状,单一维度的理论教学在开放而多元的环境下其育人效果已然被弱化,课程思政则有效地从实践和多元的维度对思政教育进行了补充。针对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尝试性探索解决路径。
(一)以差异性企业文化匹配差异性理论教学
不同企业之间形成了差异性的企业文化,进而增加了企业文化与思政教育之间匹配的难度。但是从另一个视角来看,思政教育理论同样在实践当中不断地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理论到当前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思政教学理论也存在变化性和多元性。保持思政教育的最终价值旨归不变的前提下,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的学习可以形成学生的唯物史观和辩症主义视角。
基于此,在开展企业文化进入课堂的课程思政教学中,可以根据思政教学理论的需要匹配差异性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成为所教理论的有效补充。如亨通集团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而发展壮大的,其企业文化突出地反映了改革开放这一理论在实践当中的成果。因此,在讲授改革开放理论时,可以以亨通集团作为样本进行校企合作教学,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校企合作作为思政理论教学的补充
思政理论学习需要以连贯性和系统性作为保障,即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之后才具备以理论反观实践的能力。而企业文化进入思政课堂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则往往形成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理论学习的时间,弱化了其效果。
因此,开展企业文化进入思政课堂的校企合作教学,在课时分配上依然需要以理论学习为主,即以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的教育,形成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企业文化进入思政课堂则作为补充穿插进行,如在某一理论教学完成之后,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教学,以企业实践作为这一理论学习的症明和补充,从而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论症的双赢效果。
(三)以选择性的企业文化作为思政价值引导的补充
任何企业行为最终的目的是获取利润,这是由企业自身的本质属性所决定。而思政教育的价值导向则是指向于人生价值判断、价值诉求等道德、精神层面。企业文化与思政价值引导方面存在着错位的现象。但是从另一个层面而言,校企合作的课程思政可以选取企业当中与思政价值引导相契合的因素,找到二者之间的相通点进行合作教学。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大多数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存在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价值维度,这就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价值沟通的渠道。如亨通集团的企业文化当中就有服务当地社会、创新产品以回馈国家的因素,这与改革开放理论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相通之处。在亨通文化进入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一因素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以选择性的企业文化作为思政价值引导的补充,达到育人的效果。
高校思政改革是思政教学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和网络环境下思政教学育人的需要。企业文化进入高校思政课堂的校企合作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思政教学中单教师理论教学的窠臼,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双师授课的教学模式创新。当然,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作为思政教学创新模式则是值得不断地进行探索,以期实现时代条件下高校思政教学形塑大学生正确价值导向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