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究
——基于隐性教育理念

2020-01-09张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隐性成人校园文化

■张莉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3)

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1]。深入领会和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就要求全国高校坚持不懈、深入持久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校园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成人高校同样担负着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培养生力军和建设者的重要使命,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总目标的重要环节。成人高等教育由于其学历教育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处于缺失状态。以隐性教育理念为参考,挖掘校园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拓宽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改革成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隐性教育理念的价值内涵

作为一个专门术语,“隐性教育”这个概念发端于1968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P·W Jackson)在其专著《班级生活》(Life in classrooms)一书中关于学校“潜在课程”(Hidden curriculum)的研究[2]。所谓隐性教育,就是指教育者在具体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隐性资源,运用非常规和隐蔽的方式,使教育对象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进而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3]。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互为补充,共同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从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个方面进行考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教育主体实施的目的明确、目标直接、方式外显的教育方法,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则是通过把思想政治相关内容渗透在受教育群体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实践中[4]。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八个统一”,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要求在“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的同时,在隐性资源中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是成人高校的现实选择

(一)成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成人高等教育虽然在具体的教育实施模式、学生群体特征、特殊的社会认可地位等方面区别于普通高校统招学生,但作为高等教育对象的一部分,其“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具有来源复杂、身份多样、年龄跨度大、社会经验丰富、学习目的直接等特征,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践技能的提高以及自身学历的提升是其接受再教育的总需求。从教育者来说,希望通过“思想育人”从而引领个人成长与成才,但从受教育者来说,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需求却不尽相同。对于部分低段年龄、尚未踏入社会的学员来说,可能迫切需要接受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对于大部分“在岗返校”的学员群体来说,因为已经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工作阅历,思想成熟、深谙世故,具有较为成熟和稳定的思想认识,因此对基础的、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没有兴趣,甚至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然而受当前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不符甚至背道而驰的思想意识滋生蔓延,这都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也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迫切性要求我们在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总要求的前提下,改变单纯的“说教式”“填鸭式”教学方式,代之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隐性教育具有教育内容的隐蔽性、教育目的的间接性、教育过程的愉悦性,强调受教育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因此更适合成人学生。

(二)发挥成人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反映了学校的文化品味并体现了学校的综合实力,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对身处其中的学生在价值观的完善、个人品格的塑造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古有孟母三迁,今有择校而居,说的都是环境对教育的重要影响。一直以来,成人高校多关注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而对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普遍的观念和现实就是成人高校属于学历教育,只要抓好招生、教学、毕业几个环节即可,校园文化建设可有可无,思想政治教育也只是锦上添花。这其实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重要作用,也没有意识到校园文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多数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短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困境,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建立起“大思政”的格局,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观念,深度挖掘校园文化中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柏拉图说,只有当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时,才有可能达到目的[5]。校园文化建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路径,渗透在校园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素材[6]。

三、成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缺失

(一)对校园文化认知的缺失

认识是行动的向导。长期以来,夯实专业知识、提升职业技能、提高学历水平被认为是成人高校学生返校学习的主要动机,学校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这个核心,而对校园文化感召作用的认知缺乏,更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及专业能力提升的内在联系。

从学校管理者来说,认为高校成人教育主要是知识的传授和学历的提升,学校应该重点关注学员专业知识的获取和职业技能的提升,不需要过多去考虑文化的感召[7]。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管理者重教学管理,轻思想育人,更不会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投入精力、财力、物力和人力。随着近年来普通高校的大量扩招给成人院校生源带来压力,管理者更加注重招生,甚至动员全体教职人员参与招生,从而使得教育成为为学校创收的一个平台。这种重规模发展轻内涵发展的思维,归根结底是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成才的隐性作用,是一种对校园文化重要性认识的缺失。

从学生角度来说,突出的工学矛盾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速成型的特点。时间的紧迫性和成人学生学习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的追求,使得他们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专业的学习和提升上,对专业学习以外的活动都采取冷漠的态度,学校有限的社团组织和学生活动也是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还有部分学员存在“混文凭”的想法,本身对学习不感兴趣,自我提升的主观能动性缺乏,缺课现象时有发生,只有在考试前才突击复习,甚至班主任与个别同学从未谋面。文化是一种浸润的力量,试问一个经常脱离校园之外的学生,如何能受到校园文化的感召?

(二)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成人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道路的需要。校园文化是由学校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具有累积性和传承性的特点。然而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成人教育的特殊发展阶段,校园文化建设也处于过渡时期,学校管理者并没有给予校园文化建设足够的重视,也没有系统和长远的规划,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具有临时性、零散性、阶段性的特点。在遇到如校庆等重大节日时,大力美化校园环境,集中宣传校风校史,并大搞文艺展演;为迎接上级教学检查,才开始严抓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组织学生活动,建设学风教风。这种碎片式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从长远看,很难发挥环境影响人、塑造人的隐性教育价值。因此学校应该有目的、有规划地自觉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持久地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形成

成人高校思想政治专任教师队伍匮乏,力量薄弱,大部分由学校相近专业教师兼任,兼任教师同时负有教学、科研、管理等多重职责,工作任务繁重,加上对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误区,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懒于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思政教学仅仅是完任务、走形式,致使成人高校的思政课程对学生的引领作用根本没有得到发挥[8]。仅靠思政课程难以完成“立德树人”的伟大目标,成人高校思政教育应树立起“大思政”教育格局,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课程和资源的协同合作,形成育人的合力。“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校园文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可小觑。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薄弱,关系内隐,效果延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人高等教育尤其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起长远、持续、协同育人的机制。

四、成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助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蕴含丰富的隐性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人成才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方向指引、目标激励、精神凝聚等教育功能。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培育优美育人环境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外显标志,也是学校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一个优美的环境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然而成人高校因其学历教育的特点,学员并不像统招生那样在校园里集中生活和学习,而主要利用业余时间来校学习,这导致成人高校不需要进行校园环境建设的错误认知。其实成人高校的校园环境建设更应该得到重视,甚至应向普通高校看齐。目前,成人高校学员主要由两类人员构成,一类是在岗返校进修群体,另一类是高考落榜生。对于这两类学员来说,某种程度上存在一些“自卑”心理,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和期待,希望通过学历教育圆自己心中的“大学梦”。因此,成人高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对校园文化建设作出统一的规划,使学员一走进校园就能被优美的校园环境所吸引。绿树成荫,菁菁校园,整洁文明的校园、葱郁的树木、一座名人雕像,都可以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教学楼的建设应该具有浓郁的学术气息,还应配备图书馆、阅览室、陈列室等。校园环境的建设还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学校可设立宣传橱窗、读书角等,教室可悬挂名人名言、名言警句等,办公楼也可张贴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校内人文景观也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办学理念。总之,优美校园环境的打造与物质设施的人文装饰能使校园充满鲜活的气息,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职学生工学矛盾突出,学习生活压力大,如果能将校园塑造成一方净土,学生可以在这里学习的同时休憩心灵、激发动力、凝聚力量、启迪智慧,这无疑是校园文化“润物无声”的最好诠释了。

(二)提升制度文化建设,完善育人保障机制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保障,主要是指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制定的符合本校实际的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的总和。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以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园文化,也才能保障学校其他活动的开展与落实。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和实践性强的原则。制度的制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成人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来源复杂、身份多样、文化基础薄弱、教育背景参差不齐,因此学校在制定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时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有特色的符合学生实际的制度,并针对不同的群体实行分类引导,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在制度的宣传、贯彻、实施过程中将规章制度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师生员工内心的制度意识和自我要求,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制度氛围,实现对师生员工(尤其是学生)在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引导、影响和培育。

(三)丰富精神文化建设,构筑浓厚文化氛围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主要是指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积淀而成的办学理念、价值体系、共同心理、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等意识形态,并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具体体现。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是一所学校精神面貌的整体体现,好的校风具有凝聚力和感染力,同时影响和制约着教风和学风的建设。优良的校风是学校生存的根基,也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学校首先要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学校领导、各级干部要树立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学校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治学育人的良好形象,各类行政人员都要培育服务奉献、办事高效的工作态度。校训、校歌是一所学校治学理念的浓缩,成人高校要根据学校具体特点制定适宜的校训,并将其体现在校园景观上,还应制定校歌和校徽,增强学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并逐渐内化为师生员工内在的价值尺度和文化精神,从而规范自身言行并自觉抵制不良心理倾向的影响。

2.教风建设。教风是指教师群体在知识素养、道德品行、治学态度、个人魅力等方面素质的综合表现。从某种意义来说,一个学校的教风决定着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是一个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人才的中流砥柱。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9],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深厚的专业素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品质、独特的个人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正是教育的理想效果,也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对学生的隐性影响。

3.学风建设。学风就是指由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共同营造的学习氛围。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能影响人。学风对于集体中的个人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专业管理者和班主任应该利用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种途径,致力于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文艺活动,如演讲比赛、艺术特长展示、知识技能竞赛等,或者可以结合学生工作实际,开展一些业务研讨交流会,一方面繁荣校园文化,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自信和对自我的价值认同,集体活动还可以增强学员之间、学员与老师之间的亲密关系。另外,还可以邀请一些优秀杰出校友作报告,鼓舞在读学员信心,使其认识到成人高等教育同样可以成才。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平台和空间,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符合成人高校学生的特点以及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成人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力量,并努力挖掘两者之间融合发展的途径,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共同为成人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助力!

猜你喜欢

隐性成人校园文化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养大成人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
——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喜迎建校20周年•校园文化篇
成人不自在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