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VR模型制作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0-01-09王建磊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职教建模作业

■王建磊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江苏 苏州 215000)

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高职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在“停学不停课”的号召下,促使几乎所有的高职课程都开展了网络课程教学,为信息化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在高职课程中的贯彻实施奠定了基础。值此时机,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手段进行高职VR模型制作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阐述其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价,为其他课程信息教学开展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参考。

一、高职VR模型制作课程的内涵

虚拟现实模型制作是为构建虚拟现实的场景、道具和角色做准备,并且所创建的模型最终要在Unity3D、Unreal engine引擎中运行,最中呈现给用户,因此对于模型制作流程、模型标准规范具有较高的要求。就VR模型制作流程而言,基本分为构思与原画设计、用3DSMAX或Maya制作低模、Zbrush高模雕刻、将高模拓扑为低模、展开低模的UV、法线烘焙、贴图绘制等7个步骤。

VR模型制作课程是虚拟现实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针对虚拟现实制作流程中的建模制作岗位所必需的技能和专业素质所开设,目的是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各种VR模型创建工具的使用技术和创建方法,具备VR模型制作的能力。本课程以行业中广泛应用的软件3DSMAX或者Maya为平台,首先学习几种模型创建方法,然后以实际或模拟的项目任务层层深入,掌握高级建模的要领,并能够根据任务状况确定模型创建方式,使模型能够达到动画制作要求的水平[1]。

二、基于信息化的VR模型制作课程单元设计与实施

VR模型制作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以企业项目实践和VR技能大赛比赛内容为依据,以VR行业要求和技能大赛评分标准为指导原则,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提升学生的VR建模实践能力。以“四足动物模型制作”这一教学单元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

(一)教学分析

课程分析:VR模型制作课程作为虚拟现实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生接触三维软件的首要课程,是后续VR动画、Unity3D引擎课程学习的基础。本单元课程的教学以“四足动物模型制作”为内容,让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四足动物多边形建模的技巧和方法,同时结合项目实践和VR技能大赛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对于四足动物身体结构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美学理念。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学习和项目实践,强化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学情分析:课程面向的是五年制高职三年级的学生,学生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美学素养,具备VR模型课程学习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但是五年制高职学生生源都是初中生,其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不足,对于四足动物结构的认知可能仅限于猫、狗之类的宠物,必将加大对于四足动物结构分析、建模、布线、UV贴图等方面的教学难度。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构建

首先,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创设是信息化课程教学高效、优质开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建立在智能录播教室、多媒体教室、信息化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基础之上的。比如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将课程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以微视频的形式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微信群、QQ群,让学生提前自主学习。高质量的微视频制作则需要专业的录播教室,必备的电脑、互动触摸屏、摄像机、音响以及相应的编辑软件等都是录播教室环境的必备条件。另外,为了解决信息教学中模型分析、模型呈现问题,需要搭建虚拟现实设备和场景,让学生带上VR头盔全方位观察和分析模型的结构、布线、贴图等细节。而在课前、课后的答疑、作业指导等师生的在线互动交流,或在“新冠肺炎”这种特殊情况下,师生需要在家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和学习,那么必要的电脑、Ipad、手机等硬件设施,职教云、腾讯极速课堂、钉钉、QQ群屏幕分享、微信群视频等软件环境,都是现代信息化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

其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创设。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创设,主要是指PPT课件的制作、微视频录制、作业发布以及头脑风暴、讨论、测试、考试等各项教学活动开展所需要的各类资源的信息化创设。以某单元“四足动物建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创设为例,除了常规的PPT课件和作业需要上传到职教云等网络教学平台之外,还需要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将“VR模型在VR项目制作中的作用”“四足动物身体结构分析”“多边形建模的思路和方法”“头部建模要点”“UV贴图制作”等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微课程的录制,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另外,还需要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各项教学活动开展所需要的问题、素材等进行信息化资源的创设,以保症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信息化教学组织与实施

本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式,以VR企业实践项目、VR技能大赛真实赛题为任务,根据“四足动物建模”的具体要求将整个教学任务分为课前任务、课中任务、课后任务,进行模型分析、制作和导出,并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小组PK、学生作业展示与互评等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完成作业,从而培养学生的模型分析能力、三维建模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首先,课前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职教云网络平台观看老师所上传的PPT课件和微视频,掌握四足动物结构特征、动作要点、多边形建模的技巧等知识要点,并通过职教云上的在线测试环节考核学生对于课前学习的进度、学习效果。课前设计环节,需要通过任务驱动使学生充分利用职教云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探究。

其次,课堂教学根据“四足动物建模”的流程和高职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了建模准备、建模创建、模型检查和修改三个教学环节。教师通过教师终端或者职教云教学平台下发教学任务和四足动物的参考图片、UV贴图等素材,要求学生以三人小组为单位在网络教学平台下载学习资源、课中作业要求和任务分配要求等资料。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或者老师直播知识讲解、示范操作之后,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并在学生练习期间,老师可以直接面对面指导或者同屏显示观看学生各小组的练习情况,及时针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指点和纠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

再次,提供不同四足动物的图片、模型给学生进行课下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不同风格、不同造型和不同类别的四足动物建模方法。并且通过QQ群、微信群交流软件,针对学生在课下作业完成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和实时指导,让学生的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拓展、延伸,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建模能力和知识素养,而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效果评价

对于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方式,构建了以学生、教师、技能大赛评委、企业专家为主体的多样化评价方式。一方面,课后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学生在课堂活动参与度、课件学习进度、作业情况、考试结果等进行分析总结,掌握每一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对于后续课程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和开展提供了参考。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职教云平台的“问卷调查”“学生评价”“学生总结”“作业互评”等课后环节实现对于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课堂组织情况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督促了教师教学,并可以让学生从“作业互评”意见中明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帮助自己提升四足动物建模能力。此外,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让企业专家、校内或者校外VR技能大赛的教练、评委,以企业项目实践的模型标准和VR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并将学生作业的得分和评价意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自己作业的优缺点,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的多边形建模水平,规范学生建模行为和标准的目的。

高职VR模型制作课程信息化教学,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不仅要充分利用职教云网络教学平台、虚拟现实仿真演示程序、互动触摸屏、微课录制教室等创设教学情境,也要充分借用QQ群屏幕分享、微信群视频互动、腾讯极速课堂、钉钉课堂等实现“面对面教学”的师生互动效果,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各教学阶段的融合,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信息化大大拓展了教学时间、丰富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生的专业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职教建模作业
基于FLUENT的下击暴流三维风场建模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求距求值方程建模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作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