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0-01-09钟芸香
■谭 琼,钟芸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除思政课程外,“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随后,教育部制定“新时代高教40条”,要求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已成为新时代振兴本科教育与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着力点。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能够强化人才培养功能,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更好地将“课程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增强大学生的素质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国际贸易概论是一门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基础课,本文将深入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
一、国际贸易概论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多地经济陷入停滞,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中美贸易关系进一步紧张,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教学团队积极响应教育部和学校“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进行线上课程教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复杂且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我国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采取多种措施提振经济,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为了提升国际贸易概论课程育人的能力,课程团队围绕国际国内新形势,重新规划课程教学模块,丰富课程思政内容,课程团队将国际贸易概论知识点划分为六大模块,分别是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和总体脉络(基础模块)、国际市场与国际市场价格(市场模块)、国际贸易理论(理论模块)、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政策模块)、世界贸易组织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体制模块)、国际贸易发展趋势(趋势模块)。
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课程团队坚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实际为背景,以学以致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让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国际贸易理论思考国际贸易现实、判断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的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学会思考如何提高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让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术,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国际贸易素养;助力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二、挖掘国际贸易概论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根据课程的时代性和课程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一是从“课程思政”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挖掘。国际贸易概论课程不局限于传统的基于西方经济基本方法和理论进行讲授,而是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视角,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分析和挖掘国际贸易现象、问题背后的思政元素,如党和国家意识、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让学生反思西方民主制度难以调和的内在矛盾对国际贸易政策带来的影响。通过讲解我国促进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和成效,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制度优势,培养学生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自信。通过对比中西方国际贸易发展进程,思考国际贸易对我国民族复兴的意义。介绍“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理解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二是从个人精神品格方面挖掘。将国际贸易理论讲解与理论提出者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经世致用的情怀和个人品质,如道德情操、正确的三观、知行合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健全人格等。通过讲解当前国际贸易国内国外宏观环境,激励学生为国家对外贸易战略实施贡献力量。三是从个人专业和科学素养方面挖掘。如通过对理论脉络的梳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素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以及综合应用各种方法论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企业创业发展到跨国公司的成长历程,丰富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知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探讨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案例讲解非关税壁垒,提升学生有效防控和积极应对非关税壁垒风险的能力,提高专业素养能力。
三、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一)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混合式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的重点不仅强调“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的效果,“教”为“学”服务,明确“教”的内容、方式与方向,保障其与“人才培养目标”“立德树人”相适应,以“学”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导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效。教学目标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有利于帮助和引导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助力混合式教学扬长避短,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具体来说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教学目标,一是依赖丰富的、全面的、不同功能的学习资源,让教学目标更明确、更有层次、可衡量;二是有设计、有目标地编排线上线下的教学过程,注重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与课程测评的一致性;三是细化在线的学习指导资料和学习资源的使用说明,便于学生更加清晰地明白课程目标的设置、实现的过程、考评方式等,给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友好便利的平台。
(二)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
在教学内容上,除了需要把握核心知识、学科前沿、自主探索创新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课程必须及时反映时代特征。在教学环节上,利用在线资源搭建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提供低阶的理解、记忆测评;利用线下课堂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设计高阶的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活动与测评。在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BOPPPS模式对各章的知识点进行合理设计,即采取导言(bridge-in)、目标(outcome)、前测(pre-tes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ion)、后测(post-test)、总结(summary)进行设计,以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人才培养目标。整个教学环节的实施都紧扣教学目标来进行设计。线上课程的内容和线下课程教学设计都围绕该模式和教学目标设计。利用在线资源搭建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提供低阶的理解、记忆测评,利用线下课堂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设计高阶的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活动与测评。
(三)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及较完备的教学手段,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设计,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一是多采用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根据学习金字塔,课堂多采用同伴互教、应用实践、小组讨论等主动学习方式,减少演讲、阅读、视听等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学为主,讲授要“精”“深”“准”,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探索质疑型课堂和辩论型课堂,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话题讨论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全面素质教育;二是利用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将互联网、手机设备、在线课程、课堂教学等相结合。通过学习通平台的个性化评价对每位学生进行精确的分析,然后通过课堂教学上的师生互动进行查漏补缺,探索构建移动环境、实现智慧学习;利用碎片时间、开展泛在学习;借助技术,解决教学问题。
四、国际贸易概论教学改革的启示
第一,要注重“术道”结合。结合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形势,引导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国际贸易问题,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发掘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国际贸易课程建设中,让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还应该对这个时代和我们国家有清醒的认识,通过课程学习回应当下的中国往何处去、中国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规律,学生要有何作为、世界在等待什么、国家需要什么、学生该学什么等诸多时代命题。
第二,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不是离开专业知识生硬地将德育元素加入专业课程中,而是需要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中,融合德育元素,更好地凸显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设计什么样的混合式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目标的理解明确“学”的内容、方式与方向,帮助和引导学生实现“主动学习”。
第三,要依据学生成长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从学习心理、知识储备、思维特点、学习意愿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影响学生学习成果实现和老师教学目标实现的因素。在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线上、线下资源,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在教学内容上,除了需要把握核心知识、学科前沿、自主探索创新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国际贸易概论课程如何及时反映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