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的设计史论课程教学改革
——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

2020-01-09胡蝶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特色理论

■胡蝶

(淮南师范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一)研究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受到国际教育界的影响,本科教育重点逐步从科研学习能力转变为实践应用能力。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发展势头猛进,一批又一批的本科毕业生涌入社会,却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学生“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成为人才市场供求不平衡的主要原因。这些本科毕业生在科研能力上弱于研究生,在专业技术应用方面又不比职业院校的专科生过硬,这必然导致其就业面窄、就业困难。面对这些棘手的情况,国内的诸多高校积极探索解决途径,开始走出一条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也有异于高职高校的新型教育类型即应用型大学。

2015年,国家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公开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在一些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发展模式,培养服务于一线的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相继出台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方案。截至2016年底,全国约200所高校成为进行应用型转变的试点。众多积极转型的应用型高校多数是从专科升到本科的二类高校,选择以应用型为办学目标和特色,将有利于发挥其职业教育方面的优势,凸显其所属地区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二)研究现状

设计学科正规的教育体系的建立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包豪斯设计学校。在包豪斯的教育体系中,理论与实践并重,最大的特色莫过于把所有学校的教育课程与社会实际生产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正是它这种先进的应用型教学理念,为当时的设计领域输入了大量人才,其中不乏一些大师级的人物,如柯布西埃。由此可见,设计与应用是紧密联系的。在应用型高校的设计专业所开设的设计史论课程,也需体现出其专业应用型的特点,体现高校应用型的特色。

设计史论的教学一直是艺术设计重要的理论基础课程,可以说有艺术设计的教学就有设计史论的教授。而我国当前各大高校设计专业均开设了相应的设计史论课程,具体包括设计史、设计概论、艺术概论、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等,笔者在高校从事多年的设计基础理论教学工作,对于设计理论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深有感触。虽然各个高校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在教学总体上都存在一些通病,如零碎枯燥的书本知识、单一的教学方式、死板的教学考核模式等,这些均促成了学生不爱学、学不好、用不好的现象。虽然内因大于外因,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不可否认也是主要原因,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作为一个重要的外因,其职责是不可推卸的。

在以上研究背景的前提下,笔者结合应用型的办学主旨和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对现阶段的设计史论的教学工作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考核办法等多方位进行改革。

二、教学改革的内容——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

在分析了我国应用型高校的设计史论课程的现状后,笔者就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具体阐述一下如何进行这种教学改革活动。

淮南师范学院在2000年由专科转为本科院校,现属于我国较为典型的地方应用型二本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响应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和理念,结合自身内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特色,逐渐确定以地方性和应用型为其办学特色,致力于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近几年,该校的各个专业尤其是遴选出的一些应用型示范专业,包括一些设计学专业如产品设计,都在积极顺应社会与地方需要,不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并随之调整教学内容、方式、教学过程考核方式等,积极探索出一条体现自我专业办学特色的教学之路。

(一)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在满足课程所必修的史论内容,为学生建立较为全面的设计观和历史观以后,适当地立足于当地经济实际,从传统文化入手,深入研究所属地区富有特色的传统艺术文化,打破多文化领域的局限。学生们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在传统手工业的设计理念、制作方式、结构工艺等方面,还包括其他的艺术门类,如戏曲、饮食、服饰等其他艺术门类,进行自我探索与研究。引导学生将其与设计史、设计概论等部分内容相互衔接,实现书本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地方文化特色与专业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立足于本地传统文化特色

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一些本地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既是对课上内容的一种补充,也是对学生进行一次传统文化的再教育,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也将有利于学生参与本地的一些设计比赛和宣传旅游项目等,对本地经济发展和工业设计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淮南师范学院位于安徽省的两淮文化的中心地带——淮南地区。安徽省是我国的中部大省,从古至今都是一个经济文化并重的地区,徽派文化、江淮文化、中原文化均源于此地。而淮南地区也拥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文化,如丰富的饮食文化,比较著名的是“豆腐文化”;戏曲文化有花鼓灯、推剧,二者均是该地区的代表艺术,并已选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文化比较有特色的是楚文化和陶瓷文化。因该地区所辖的寿县古为“寿春”,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古镇,是楚文化最后定都的城市,也是我国民窑遗址——寿州窑所在地。这些地方特色文化可在授课过程中巧妙地与设计史论的中国古典文化部分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们认识和学习具有地方特色的理论文化,为其设计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设计类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思维启发。

2.紧跟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

一门教材从编写到出版至少要经历几年的时间,因此内容必然不会实时更新。如笔者现在所使用的设计概论课程教材为尹定邦老师主编的《设计学概论》。该书是我国设计理论书籍中最主流的教材之一,从2009年出版至今已重印30多次,若是仅以此为教学内容,一方面其理论部分更新速度必然有限,另一方面学生的设计思维也容易被禁锢。所以要体现应用型特色,就需要让学生在思想理论上走在学术前沿,在教学过程中,需加入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如一些优秀的期刊论文、微信推送、网络信息等,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与时俱进,思想认识不断提升。

(二)改革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应改变传统的一家之言的“独角戏”式上课模式,在艺术理论教学中引入实践课中比较常见的“专题项目式”教学。将课堂内容划分为部分专题模块,并可结合一些实际设计案例或主题,进行反思性学习与主动性研究。如包豪斯的专题,可结合功能与审美的相互关系进行课上讨论,让学生对审美与功能这两个设计的终极目标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在课下让学生对目前现阶段的市场上的现代风的产品进行相应的实地调研,并对一些产品提出一些改良性的建议和设计方案等。如讲授到中国设计史的陶瓷部分,可以让学生针对寿州窑遗址以及楚文化博物馆等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在较为深度了解和学习地方特色文化之后,指导学生将传统的工艺和美学理念等运用到实际的设计实践活动中,实现对传统设计文化的现代应用。

现阶段,比较流行的网络教学模式,如慕课、微课等现代新的教学模式,都可以尝试着引入日常的教学中。多样灵活的教学模式会让理论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与书本,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凸显出本专业的应用型办学特色,完善一流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建设。

(三)改革教学考核方式

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主要是随堂作业和卷面成绩,对于应用型专业的设计理论课程也应紧扣应用主题,结合上文所提及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变革,如将实地调研、设计实践成果等纳入到课程考核体系中,改变平时成绩与卷面成绩的分配比例等。

以淮南师范学院的设计概论课程为例,该课程的成绩考核目前是分平时分和卷面分,两者比例为3∶7,也就是说平时成绩仅占总评的30%。从考核模式可看出,对于该学生课程的掌握程度主要还是以卷面成绩来衡量的。但这显然是有悖于应用型的教学宗旨的。因此笔者认为可将比例确定为4∶6,适度降低卷面成绩的比例,既保症学生对书本识记内容的精确掌握,也打破了长久以来以卷面成绩来评价学生课业情况的旧办法,将学生的课程研究论文、相关主题的设计作品、调研报告、课程专题PPT演讲等纳入考核范畴,建立一套能够对学生理论水平及专业素养进行较为全面的综合评价模式。这样就可以改变评价学生以卷面分数为主要评价标准的传统评价模式,从根本上扭转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样的单一评价标准。既体现了应用型理论教学的专业特色,又能激发学生的理论学习热情和兴趣,达到理论与实践、书本与市场、教育与应用的多重结合。

三、总结

应用型高校的教育着眼于应用即职业实践技能,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理论知识文化的学习,这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与高职的最重要的区别。高校设计理论课程的教师应始终坚持自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努力让学生成为应用型的文化人才。

设计史论是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普遍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通过系统地学习人类的设计历史、设计思潮、设计理论,使学生实现在专业理论知识和设计思想两方面的理解与深化,并为学生的课题设计提供大量的设计参考。而将本地传统文化特色融入到设计理论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在对当地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以后,将所学与社会实践相接轨,秉持高校的“应用型”办学宗旨,凸显地方特色文化属性,真正做到“以设计促经济、以教育促发展”,实现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

猜你喜欢

应用型特色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