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EGP与ESP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

2020-01-09史鸿雁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应用型大学

■史鸿雁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现行的大学英语基础教育已不能满足时代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只有将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毕业生才能将专业知识与英语有效地结合运用,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然而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课程学习需求,不利于培养既精通专业业务又拥有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不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建立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大学通用英语(EGP)与专门用途英语(ESP)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符合学生、社会所需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EGP与ESP的定义及关系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EGP)、专门用途英语(ESP)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该指南同时指出:“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将特定的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相结合,教学活动着重解决学生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语言问题,以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能力为教学重点。”也就是说,ESP是指与某种特定学科、目的或职业相关的英语,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专业领域的英语使用能力,增强其语言交流能力。而EGP更强调教授学生的说、读和写等基本语言技能,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英语语言的普遍性。学生以EGP为基础学习ESP,可满足学生在专业领域学习的特殊需要。两者在内容上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平行发展,可以充分展现语言实践的价值。

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在课程设置上明确规定:“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国内知名教育专家蔡基刚教授依据社会需求和学生英语基础分析,提出目前大学英语的通用基础英语教学的目标在高中基本实现,大学英语应调整课程设置,把ESP教学作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1]。另外,王守仁教授也在2010年提出“各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组织实施EGP教学和ESP教学或通识课程类英语教学”[2],为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然而,目前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的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只有《大学英语》一门公共基础课,且在《大学英语》这门课程中基本上是在进行以教授学生的语言技能为目标的EGP教学,EGP教学占据大学英语教学计划的全部课时,所授内容与学生的专业领域学习内容几乎不相关,无法满足学生在专业领域学习的特殊需要,将来的就业中也会因为在专业领域欠缺语言交际能力而很难步入国际化就业平台,不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另外,目前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的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仍然是大班授课制,每个大学英语授课班级的学生人数基本上都在50以上,且学生英语水平层次不齐,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学校在大学英语ESP教学这一块的教学师资非常匮乏,几乎没有同时具有英语语言学习学历及其他专业学历的双学历教师。鉴于以上大英教学的实际校情,急需对目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并探索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且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英语EGP与ESP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符合学生、社会所需,并满足教育国际化需求,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协调发展为目标,保症学生学习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科学性,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持续、健康发展。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EGP与ESP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

大学英语EGP与ESP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包含了授课对象的英语水平层次了解、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创新、考核评估方式的改革、教师知识结构重构等多方面内容。

(一)授课对象

目前国内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高考英语分数都基本偏低,有些专业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可以说是非常低。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该学校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相对较高,但是艺体专业的学生高考英语分数就普遍偏低。另外,每个班里都会有英语水平偏高和英语水平偏低的两级分化现状,有些同学的英语水平可以稳过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六级,有些同学连应用能力B级都过不了。如果对这种英语水平两极分化现状置之不理,不进行因材施教,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及英语使用能力的提高,无法完成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新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分级教学,以新生入学考试成绩为依据将学生进行分级,然后因材施教,依据学生英语水平等级进行难易度对等的EGP与ESP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也是新的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有很多不同的专业,想要因材施教,首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分类大学英语教学,同时制定不同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配备相应的EGP和ESP系列教材以及具有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大学英语教师。然后再将相同专业的学生按照新生入学考试的分数进行分班,A班为由英语基础以及英语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组成,B班为由英语基础以及英语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组成。分班后根据各个班级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分别选取不同的EGP和ESP教材,对于A班选取与该专业相关的难度系数高的EGP和ESP教材,对于B班选取与该专业相关的难度系数低的EGP和ESP教材,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几年的大学英语学习真正地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技能和专业方面的英语应用能力,进而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教学方法

在新的EGP与ESP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中,如若学生的大学英语周课时数仍然维持不变,保持每周4课时的大学英语课,那么教学方法就应该做出彻底的调整,不但要保持课堂的高效,还要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兴趣。因为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在之前的EGP学习基础上增加了ESP的学习内容,学习材料的输入量变大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想要保持学生EGP学习的效果也想让学生ESP学习收益最大化,在便利的互联网中,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进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微课存在的形式是短小精悍的片段化视频,特点为不受学习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题材丰富、易获取且形式多样、刚好弥补EGP与ESP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课时欠缺的短板,保障学生在课外以微课学习形式进行学习。有手机有校园网便可随时学习,可以满足学生利用一天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语言的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是建立在学生提前对所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学生通过微课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学习EGP和ESP内容,并进行两者之间知识内容和能力的建构。回到课堂中,老师检查学生对EGP和ESP内容的习得情况,并重点答疑学生在自主学习EGP和ESP内容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和疑点,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疑点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语言使用能力。因此在周教学时长不增加,但却必须增加ESP教学内容的环境下,利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进行EGP和ESP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是最高效的授课方法。

(四)考核评估

以考促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是在新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考核绝对不能再按照以前的一张试卷决定一切的终结性考核方式进行。新的课程体系中EGP教学不减分,同时又增加了ESP教学,想要真正推动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形成,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建立课内外相结合的学生英语能力评价的细则,形成多元化的评价和考核形式。然而,想让学生有兴趣,就得在平时的课堂学习及课后学习中想办法,可以通过利用平时成绩登记表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等方法,将学生学习中付出的努力具体化,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学习中取得的进步,从而重视学习的过程,逐渐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最终真正具备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五)教师知识的重构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学历结构确实存在短板之处,缺乏具有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背景的教师。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老师们基本上都是语言专业出身,有较好的英文功底,擅长于EGP教学,但是没有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经历,缺乏系统的特定专业的背景知识。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在进行ESP教学时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也就无法准确、充分地将EGP教学与ESP教学进行糅合,使得教学效果打折扣。因此,相关从事ESP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师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利用高校的优势,积极学习专业知识,给自己充电,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提升ESP教学的师资力量。学校也要鼓励教师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对相关教师的专业兴趣领域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基础的专业背景知识的培训,培养语言教师基本的专业学科意识,并支持从事ESP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师出国参加培训。

(六)课程体系构建的重点与难点

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的EGP与ESP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重点应该首先放在分级教学上,将学生按照英语基础水平和英语学习能力进行分级,并进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然后根据学生所就读的不同专业,分学科进行ESP系列教材的开发,编制适合各个专业的不同难易度的ESP学习材料,并为不同英语基础水平和英语学习能力的同学选择适合的EGP教材和ESP学习材料,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技能和专业方面的英语应用能力,成为社会所需、国际化舞台所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当然在EGP与ESP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例如:学校需要调用较多资源,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需要大学英语教学管理部门、教务管理部门、教材科、各个二级学院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来形成完善的EGP与ESP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ESP课程以英语使用领域为指向,以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目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受教学时长和学分等多方面限制,目前无法单独开设ESP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进行EGP与ESP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既能满足学生对ESP课程的学习需求,也能够使学生继续通过EGP的学习提高语言技能,更符合类似桂林旅游学院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条件和发展思路,也利于国际化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应用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