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寓教于乐
2020-01-09张秀琴
文/张秀琴
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很早就在西方盛行。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迎来教学改革浪潮,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受到中国教育界的推崇,目前仍然把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作为教育的核心,侧面说明寓教于乐的理念在大多数时候都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个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以下探讨。
一、利用信息媒体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大势所趋,教育部也已提出教育信息化2.0,希望新媒体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2019年的疫情推动了线上教学的发展,线上教学实现了网上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生动的讲解、详细的知识构图、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感官图片,能让学生快速接受知识。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耳目一新,学生利用多媒体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强化训练[1]。
面对坐在教室的学生,一线教师怎样能把一节课上得生动有趣?这就要求教师大量浏览教学网站,找到相关素材,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进行知识、题材的高度融合,结合本校学生的接收能力,因材施教。教师还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素养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
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再美味的佳肴吃时间长了也会腻,传授知识也是一样,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根据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巧妙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进行设计。低、中年级的学生侧重于声音、色彩的感官认识,所以小学低、中年级在课堂导入时可以是一段儿歌、一幅精彩的图片,短小的动画能迅速把课堂带入高潮。高年级要更侧重理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借助视频、谜语、阅读片段等方式导入新课,同时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对于课堂教学新授环节,小学低年级要更注重图片结合课本内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能力比低年级学生要强一些,教师除了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段,还可以组织简短的演讲和上台表演等。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要更倾向于思维理解。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活跃课堂气氛的方式也要多元化[2]。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课堂上要学生乐学,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化,不能过于单一。教师授课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教死书、死教书,成为一个单纯的教书匠,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触摸大自然、感受社会。学生亲眼所见、自己动脑所学的内容远比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间似朋友相处,老师是学生的益师良友,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只有让学生有机会与教师平等交流、反馈问题,与教师共同探讨,在教学和学习上互相促进,学生对教师才不再是惧怕和畏惧,而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能在课堂上民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就会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同样,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正如一句名言所说“睁大眼睛多发现学生的优点,眯起眼睛少挑剔学生的缺点”,如此,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很优秀。
寓教于乐的教学重在“乐”字,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当前社会对教学质量的片面追求,教师背负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学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的熟练运用等因素,都会影响寓教于乐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实施。虽任重道远,但我们仍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每堂课都充满欢乐,让学生有收获、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