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思维型教学有效性及分层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2020-01-09

科学咨询 2020年53期
关键词:分层物理目标

崔 敏

(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 陕西西安 710000)

一、初中物理思维型教学的意义

(一)关注社会生活,重视学科特点

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概括是思维的基础。从基础到能力,要历经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背景,以物理科学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规律和科学方法为基础,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最新信息作补充。从总体上说,初中物理侧重于物理现象。按“现象→规律→本质”的思路,或者说“生活→物理→社会”。物理学科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方法出发,设计教材结构;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多,充分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式生动活泼。

(二)关注学生认知,提高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思维的个体差异。初中学生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时期,抽象思维水平相对较低,处于从直觉经验型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其逻辑思维层次在很大程度上仍处在形式逻辑思维阶段,辩证思维还只是处在萌芽和初始状态上。因此,初中生对概念的理解、判断、推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离不开直观形象的支撑。初中生群体思维的又一特征是: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增强。学习是感知、领悟、积累、运用、形成的过程,其中,主要环节是感知、认知、内化。学生思维上的差异反映了思维品质的差异,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需要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心理学研究发现,由于逻辑思维的迅速发展,使得初中生看问题的深度、广度和客观性明显增强,能够对各种观点做理论的思辨,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想象奇特而丰富。学生在感知大量事例的过程中,能够建立牢固而清晰的表象,逐步认识到客观事物规律的存在,这个过程就蕴含了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关注课程改革,提升学科素养

思维的构成要素及其影响因素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思想和方法,正确认识思维的结构,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物理新课程伴随着教育目标、教育理念的转变,教材的功能也随之而变。其功能改变为:从以负载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功能转变为促进人的发展为主要功能,它变得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教学属性发展。打破学科知识体系框架,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组织教材内容,改为让学生充分体验自然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改变学生在与自然和社会接触中形成的错误的、模糊的或片面的认知,真正理解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含义,形成对自然的正确观念。淡化知识与技能的功能表现,注重过程和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无论从物理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方法等方面都要进行全面提升,最终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的意义

(一)分层教学的概述和要点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被强调了几点: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分层次;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符合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别差异

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他所著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七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等。教育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个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心理学称之为“个别差异”。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在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中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挖掘潜能,从不同学生的差异中寻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2.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分层教学就是依据这一原则,要求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在面向多数的前提下照顾少数,针对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这正是分层教学的目的。

3.符合目标教学理论

布鲁姆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95%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分层教学中教师的“教”就是要适应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更注重“导”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目标导向下主动学习,达到成功,得到激励。

(三)分层教学的意义和难点

分层教学的精髓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让他们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习,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分层教学的困难之处在于准备、管理和实施。在前期,教师要调研学生这一主体的差异性,寻找到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和个性化差异。制定方案时,又要根据物理课程课改的方向、学科特点、课型特点、学校办学理念及教学目标,制定不同类型的分层。由于多样性、复杂性及差异性使得管理异常困难,主要表现为学生个体的基数大、差异性大,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教师要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就要设计出不同类型和层次不同的教学设计,这也无形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分层有利于中高层次学生提高积极性和增强自信心,但对于成绩处于低层次的学生难以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可能适得其反。对孩子的自尊性产生极大的影响,伤害同学之间的友情,甚至可能激化矛盾。总而言之,个性化发展教育就是对公平教育的极大挑战。

三、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的分层教学设计[3]

初二物理“气体的压强”这节课由大气压强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两部分组成,是对压强、液体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初中力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下面以这节课为例进行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一)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了解差异,分类建组;针对差异,分类目标;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阶段考查,分类考核;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本节课选择班级:45人,共分9组,每组5人,三行三列分布。每小组5人根据个人能力分成A、B、C三个层次。

(二)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

知识与能力的分层教学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先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状况,再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这一形式参照了国外的“核心技能”原理,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在认识社会及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条件与阶段目标科学地联系在一起,这样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根据能力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小组里每位成员课前和课后需要完成的目标作业也是不同的。准备器材、网络调研、收集资料、完成实验报告、完成A、B、C等级的分层作业等。

(三)情境创设,认知冲突分层教学模式

学生人数:45人,共分9组,每组5人,三行三列的分布。每一列学生桌上的实验器材都是相同的;每一行的学生桌上的器材是不同的。体验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统一都选择了加热饮料易拉罐实验,每一行不同的实验分别选择了:瓶吞蛋实验,覆杯实验和吸盘挂钩实验;体验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设置了每个小组都不一样的特征。这一环节还有一个创新点就是实验失败性,瓶吞蛋实验的不成功性,创设了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最后总结反思。九组不同的情境设置,形成了强烈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习的原动力,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养,有效实现了分层教学的积极意义。

(四)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

每小组5人根据不同的个性进行分工。组长,统筹管理小组;实验操作员(2名),具体实施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员;总结分享员。“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的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全体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四、结束语

思维型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各个环节的优劣直接关乎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素养的形成。分层教学理论遵循学生主体、教师引导、个性化发展及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但对教育的公平性也提出了挑战。基于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搭建思维型的教学平台,推进分层教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是完全必要的,这也对教师的综合能力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4]。

猜你喜欢

分层物理目标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