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专业对高职IT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设计的启示

2020-01-09罗文娟

科学咨询 2020年53期
关键词:学习者课程体系方案

白 勇 罗文娟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 400050)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背景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劳动力人口比较优势逐渐消失,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处于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方式和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释放生产要素、鼓励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转型升级将成为新常态。在这个阶段,国家将通过提高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和增加培训等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如何培养适应新经济需求的技能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而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顶层设计,必须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职业教育培养人才要面向产业、面向市场,培养市场紧缺的技术技能人才。教育部出台《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针对制订程序不够规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明确了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了基本原则、主要内容,规范了制订程序,提出实施要求,尤其强调学校要加强市场调研和分析,在论证过程中充分吸纳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及时优化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思路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紧扣学校办学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素质与能力并得,质量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重视品德养成,注重全面发展,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分析岗位任务,优化课程体系,遵循“321”原则,架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系统设计课程。从岗位分析入手,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开发课程体系,分析所需能力与技能,开发课程标准,确保课程和岗位任务对接,行业规范、职业能力和课程标准对接。从专业名称、入学要求、企业年限、培养层次、职业面向及职业岗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安排、素质教育、毕业条件、实施保障、继续深造建议等十三个方面重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三、微专业的发展与特点

“微专业”是由慕课(MOOC)提出的“A New Kind of Credential For Jobs In Technology Udacity”。随后,国外著名在线教育品牌Coursera提出了“Free Online Course From Top Universities”,并称之为专项课程[1]。国内著名的网易云课堂、达内教育、学堂在线等在线教育培训机构均推出了自己的微专业,他们以就业为导向,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技能要求和技术方法要求,将原来零散的、碎片化的在线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体系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核心课程体系(一般2-8门课程不等),使学习者能够快速掌握就业所需要本领。

“微专业”定制的职业体系化的培养方案,避开了传统学校的理论教学体系,针对特定工作岗位,实现专业培养对接企业职位、课程体系对接工作环节、教学内容对接工作方法的无缝对接,从知识技能和能力认证两个方面对学习者进行质量评价,使学习者有更加自由的学习选择,也使人才培养的规格更加契合企业的需求。这些微专业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微专业借助了社会优势资源,将用人企业、培训机构、高级人才整合在一起,通过结合真实项目的方式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2.从专业来看,大多面向IT类计算机专业,由于IT类的职场真实场景容易迁移到互联网上,学习者只需要一台电脑即可完成学习。所以,IT类专业更适合通过微专业形式获得职业技能。

3.大多以MOOC形式开展,配合录播直播,课程真实互动,无时空限制,可以反复学习,学习者社群活跃,师生交互强,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

4.学习内容权威并提供认证,由顶尖企业或高校(如阿里、网易、清华等)提供课程内容,并进行认证,保证课程的质量和认证的权威性。

5.课程专业性、体系性强,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由面向职业岗位的工作需求的系列课程构成,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衔接,培养学习者特定职业技能,保证学习者能够通过微专业学习到完整的知识和技能。

6.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微专业根据岗位技能要求,以项目式的教学设计方法对课程进行设计,实践项目与真实工作接轨,具有较高的可迁移程度。

燃烧器外二次风拉杆位置调整后,对冲燃烧锅炉风箱中间位置进风量大,两侧进风量小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沿炉膛宽度方向上的进风量趋于一致,炉内二次风与煤粉的比例平衡,燃烧状况得到极大改善,降低了炉宽方向上的屏底温度偏差。末级过热器及末级再热器沿炉膛宽度方向靠近中间位置的壁温下降10℃~15℃,主汽温由560℃提高到568℃,再热汽温由559℃提高到566℃。

7.评价方式与职业要求接轨,对人才进行技能认证。引入企业评价,通过企业参与评审对人才进行职业技能的考核。引入社会评价,使人才评价的方式更广。

8.微专业建设模式主要以企业主导模式、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开课模式、平台组织下的个体参与模式为主。

四、高职IT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启示

通过高职IT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高职院校近年来也在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平台+模块”“主修+辅修”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业设置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微专业在面向市场、面向就业、面向学习者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对改革设计高职IT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一)课程体系的重构

微专业引入一线的专家、教师和组织机构参与课程设计,准确把握企业的实际问题,把实际项目转化为学员可以接受的项目,并进行周期性的改革。高职IT专业的课程设计依然面临同样的需求,需要面向企业具体有刚性需求的岗位精心打造课程组合,需要整合校企资源,共同参与资源建设。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微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是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以高质量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目标,以项目化的方式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以“工人的做法”+“教师的教法”重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高职IT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计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方式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微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路径与方法对接近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的距离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三)教学形式的创新

微专业采用线上教学组织形式,学习者通过社群,结识职业圈,带来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的体验,使学习者之间的分享成为有价值的环节,既有知识相关,又有鼓励内容,帮助学习者建立起职场信心。高职IT专业技术更新迭代快,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差异大[2],借鉴微专业教学形式,采用MOOC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录播视频+课堂讲解+线上作业+线上答疑”的形式;应积极营造职业环境,加强校企互动,增强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职业信心;应借助平台实现分类对待、分层教学和个性化发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四)教师队伍的建设

微专业汇聚了许多行业企业的专家和工程师,他们在其专业领域内积淀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技术技能水平,为实施高质量的线上教育提供可能。但从实际调研来看,往往是具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在微专业上收获更大、成效更明显。高职IT专业应结合微专业师资的长处,打造混编团队,构建“双师型”队伍,真正确保“零基础”的学生学有所获。

(五)教学评价的构建

微专业引入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标准,但由于学习者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目标有所不同,在教学评价上应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如过程性评价+进阶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对学习者而言,学有所获都能得到认可,每个进步都会得到认同。对于高职IT专业而言,往往有春招学生、秋招学生和中职学生,生源初始水平参差不齐,更需要有针对性的评价,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获。因此,在教学和评价方面更需要关注过程、关注进步,当然也需要关注最后的成果。

五、结束语

在经济社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IT领域新职业发展尤其迅速,分工进一步细化,人才需求更加专业。如何深化就业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是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方向。比较研究线上教育“微专业”培养模式特点和成效,探索深化高职教育“产教整合、校企合作”,给高职IT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创新以新的启示,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学习者课程体系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