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与新型教师团队构建的研究

2020-01-09孙晓婷

科学咨询 2020年53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高职

孙晓婷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传媒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不少高职院校已经步入以内涵建设为主的新发展时期,开始关注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新型教师团队的构建;而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和构建新型教师团队的有效途径。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高职院校教师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堂设计和组织教学的教学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是指高职院校教师在某一学科领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职业技术专业能力。

(二)高职院校新型教师团队

高职院校的三大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和服务社会。在“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院校新型教师团队是指由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建设的由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社会服务团队组成的新型教师团队。

(三)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使学生既能在学校学习又能到企业实践,使学校和企业在资源、信息等多方面实现共享。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与新型教师团队构建存在的问题

在校企合作办学的大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与新型教师团队构建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

(一)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普遍偏低,高职院校缺少激励教师去企业实践提升的机制

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普遍偏低,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大多数老师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企业实践的经历,专业实践能力偏低;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新技术不断涌现,有企业实践经历的高职院校教师,因为长时间脱离企业生产实践,掌握的专业知识逐渐老化,专业技能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同时,高职院校教师普遍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充裕的时间去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提高专业能力。而学校在薪酬待遇、年度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也缺少导向性的激励政策,对教师提升专业能力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这也是专业教师不积极下企业实践提升的主要原因。

2.校企合作的模式比较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仍然比较单一,比如仅限于学校安排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或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另外就是企业安排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这样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无法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对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3.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性不高

首先,由于很多企业忙于生产经营,而参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在短时间内很难给企业带来明显的利润;其次,在校企合作中,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生产物资成本,如企业需要为实践锻炼的老师提供合适的岗位,就会涉及提供这些岗位是否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所以,很多企业对参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对到企业实践锻炼的高职院校教师没有安排科学的岗位和合适的指导师傅;对安排技术人员去高职院校当兼职教师也没有太高的积极性。

4.政府部门促进校企合作的职能有待加强

目前,虽然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方案支持校企合作,但没有制定真正的法律保障措施,也没有促进校企合作的统筹协调政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如果学校和企业某一方的利益受损,合作必然中断。因此,校企合作要想实现共赢,政府部门统筹、协调作用不可或缺。作为校企合作中的第三方力量,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与支持,推动校企合作的稳定发展。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新型教师团队构建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职院校缺乏构建新型教师团队的机制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健全构建新型教师团队的机制,没有将教师分成“教学型”“科研型”“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在安排工作时,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按照每个教师自身定位安排工作,而是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安排给了每个教师,最后导致老师们因精力有限,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项工作都完成得不够出色。

2.与企业合作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时,高职院校缺少相应机制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想通过校企合作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但因为缺少有效的运行机制,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遇到了不少问题。

第一,学校对去企业实践提升的教师缺少考核机制。在学校的统一组织安排下,不少教师愿意去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提升专业能力,但学校对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教师缺少考核机制,即使有的学校制定了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管理办法,也是重形式、轻内容,导致教师在企业实践锻炼期间没有任何压力,也难以真正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接触真实性的生产实践,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效果难以保障。

第二,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效果难以保障。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多数处于不稳定状态,由于工作原因或时间关系、待遇问题,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静下心来潜心从事教学;另一方面,企业兼职教师虽然擅长指导生产实践,但在教学方法上尤其是课堂教学设计上仍有欠缺,无法有效地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讲授给学生,教学效果难以保障。

3.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构建科研团队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构建科研团队,可以开展校本实训教材编写、产学研课题申报、产品研发等科研工作,尤其是由纯理论研究向技术应用研究方向转变。虽然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有高校学科资源与企业市场资源充分互补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科研团队组建有困难,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处在不同的环境,高职院校科研注重技术的创新,企业却注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高职院校科研目标和企业的利润需求达成一致需要长期的磨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存在困难,因为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经历、研究领域、专业背景等都或多或少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团队交流可能会存在困难,影响科研工作效率。

4.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构建社会服务团队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主要包括培训服务、咨询服务、志愿服务、科技服务等。目前,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构建社会服务团队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意识较弱,社会服务团队与企业的“对接”机制尚未形成。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团队只是零星地与企业合作,共同服务社会。如高职院校依托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与当地红十字会,共同创建红十字养老服务培训基地,为养老院工作人员培训老年人照护技能。但是像这样高职院校与企业构建社会服务团队共同服务社会的案例,还只是零星的。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与新型教师团队构建的策略

(一)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策略

1.学校要明确制定规划,从待遇上激励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

面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普遍偏低的问题,高职院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对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有总体的规划,在保证学校专业课能正常进行的情况下,鼓励所有专业课教师尤其是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青年骨干教师分批次去企业实践锻炼,形成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氛围。高职院校要在待遇上激励、引导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如明确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的工作量计算;或按下企业实践的时长,将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工作量纳入科研工作量计算;或在职称评定上,将下企业实践经历纳入教师考评晋升体系。

2.高职院校可与企业开展多种模式的校企合作,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应不断拓宽思路,开展多种模式的校企合作,进而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第一,高职院校可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课程与教材的开发以及实习指导等。如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与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合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订单班”。

第二,高职院校可与企业开展“校中厂”教学模式。高职院校通过和企业合作在校内共同创办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如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与博宝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加工机械类产品的博宝科技黄冈(冲压)制造事业处。

第三,高职院校可与企业开展“厂中校”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在企业内创办教学区,形成校企一体化、产教一体化、学工一体化合作办学的模式,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如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区内大型电力企业共建“厂中校”,走出了一条“对接产业、依托行业、合作企业”办学的道路。

高职院校与企业多种模式的合作,促使教师要参与到企业生产和研发中,并通过对行业的调研完成课程开发、课程资源建设、产品开发和课题研究等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

3.企业要更新观念,积极参与教师队伍建设

企业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机主体,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引领者。企业要更新观念,意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从原来的“拿来主义”用人角色逐渐转变成人才培养的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检验者。企业通过多种模式的校企合作参与职业教育,就是为企业的明天培养优秀的可用之才。另外,企业应意识到,通过教师来企业实践锻炼,可帮助企业进行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及科研成果的推广运用等;通过学生来企业实习,企业可以节约一定的劳动力成本。所以,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上,企业应积极配合,要给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教师安排科学的岗位,选派优秀的技术人员对实践锻炼教师进行指导,保证教师的实践能力逐步提升。另外,企业应积极安排优秀的技术人员去高职院校当兼职教师,通过授课提升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实现互惠共赢。

4.政府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并不是高职院校自己能独立解决的,需要政府部门来统筹协调。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校企合作中企业、学校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从法律上引起企业对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税收手段促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可以按一定比例减免税收,以此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另外,对于校企合作开展较好的企业,可以给予荣誉称号进行表彰,并做好宣传。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新型教师团队构建的策略

1.高职院校要完善构建新型教师团队的机制

高职院校要完善构建新型教师团队的机制,可以按照“突出重点、发挥特长”的原则,将学校老师按照“教学型”“科研型”“社会服务型”进行分类。教师可以按照自身特长进行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分别组成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和社会服务团队,为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

2.高职院校应加强对专兼职教师的管理,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第一,高职院校要密切联系企业,共同服务管理教师企业实践。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订单式培养、建立校中厂和厂中校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在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期间,要协同企业,共同服务管理在企业实践的教师,确保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在对下企业实践教师考核方面,为了杜绝教师只是到企业去“看一看”“听一听”的现象,学校要提前制定好考核方案,要注重对教师企业实践的过程管理,如协同企业严格考勤管理,通过实地或电话查访;或组织下企业实践教师进行阶段性汇报;或制定实践任务,如撰写企业生产流程、工作规范、相关岗位职责及产业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报告等。

第二,学校要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逐步提高其教学水平。由于兼职教师从事教学处于不稳定状态,同时缺乏教学方法的培训,教学效果难免有所欠缺。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提升兼职教师的归属感,激发兼职教师的积极性。首先,在物质方面,应适当提高兼职教师的工资待遇,尽量为兼职教师创造良好的课间或午间休息环境;其次,在培训方面,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培训,把高职院校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传达给兼职教师;也可以为专职和兼职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让专兼职教师分组配对,以“一帮一”的形式共同提高:专职教师给兼职教师讲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兼职教师给专职教师指导实践操作方法;另外,请兼职教师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论证等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兼职教师体会到成就感。

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构建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专业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对重点专业教学团队实现全新的建设,打造教学名师,扩大重点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3.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寻找互惠共赢的利益点,积极构建科研团队

针对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构建科研团队的问题,高职院校应依托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要找到高职院校与企业构建科研团队互惠共赢的利益点,如通过校企双方开展科研活动,既能满足高职院校技术创新的需求,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经济利润;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注重组织校内科研团队与企业技术人员多交流,校内科研团队教师可以经常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加生产实践活动,企业技术人员也可以到高职院校开展科研与教学活动,通过频繁的交流互动,消除高职院校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上的困难,为校企共同构建科研团队奠定基础。

4.高职院校应加强社会服务意识,与企业共同构建社会服务团队

高职院校可将社会服务工作列入学校的规划,从学校层面统筹规划和实施学校各个专业群的社会服务工作。另外,高职院校社会团队与企业合作应形成“对接”机制,每个专业群应与对应企业对接,积极与企业联合起来,形成校企合作的社会服务团队,定期开展培训、咨询、志愿、科技等社会服务,将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四、结束语

在校企合作办学的大形势下,虽然高职院校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构建新型教师团队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政府部门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使用税收手段等办法;通过企业转变观念,提高参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学校从待遇上激励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并开展多种模式的校企合作,就一定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另外,高职院校应借助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加强对专兼职教师的管理,与企业寻找互惠共赢的利益点,并加强社会服务意识,从而构建成由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社会服务团队组成的新型教师团队。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