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乡土文化新媒体影像建构
2020-01-09刘亚玉
刘亚玉
(江苏省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用影像构建乡村文化,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工程,寻找乡村振兴的初心、灵魂和方向,新媒体是展现政策实施和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论从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构建,还是具体思路和实际行动,都落实到了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正在修缮改进乡村的人文面貌,在这个过程中,新媒体影像的记录与传播是宣传策略中推进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部分。乡村影像的建构与乡土文化传播可以助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可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在充分挖掘当下中国乡土文化特色基础上,在国际视野下讲好中国的乡土故事。
文化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从中国社会基层研究出发,指出:“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中国几千年的乡村社会体系,形成中国基层社会的集体无意识,并代代相传。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的物理、地域空间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多地对精神、审美层面对“乡村空间”构筑的心灵栖居地形成向往。乡村题材影视剧、纪录片的热播充分说明了乡村文化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在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引导下,更多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构建乡村空间,在精神层面上实现对精神家园的追寻,能够使乡村空间具有文化、心理、精神等多重内涵与价值。
随着中国传媒业步入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多种媒介协同进行信息传播已成为主流。乡土文化正借用新媒体技术实现着自身的传播,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乡村转而成为了大众陌生化的审美对象,在视频网站、短视频PGC平台上,大众对乡村题材的影像内容的喜爱,也充分说明中国人与生俱来的乡土情结。在乡村影像的传播过程中,乡村人民的话语权逐步得到提升,但信息质量的世俗化及同质化现象依然较严重,这也成为制约乡村文化传播的瓶颈因素之一。要使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更多人所熟知和了解,就需要借助媒体正能量传播的力量,对传统村落文化进行文化宣传,让人们回到乡村亲近自然,助力乡村产业的发展,振兴乡村经济。
促进传统乡村文化有效传播,提高传统村落文化的知名度与社会各界的重视力度,在保护、建设传统村落的同时,需讲好“乡土故事”,使传统村落文化重新“活化”。运用传播学、影视学、设计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分析近年来中国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创作出来,在各大视频网站上的农村题材影视作品、乡村纪录片,短视频PGC平台上有关乡村主题的影像内容,影像作品的叙事逻辑和风格特征呈现出了年轻化、唯美化的倾向,如《了不起的村庄》《记住乡愁》等作品,挖掘出了乡土文化传播的现代价值、意义和功能。通过村民讲述,以及一线工程人员讲述,用实拍、动画特效展示农村旧貌。通过解说和项目负责人等人物采访来点题,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现状、目的与意义。带有节奏感和宏观镜头的叙事,展现建设成果,让影片更具震撼力。真实记录从“方案”走向“实施”,从“设计”走向“实践”过程,展示田园乡村建设成果。
乡土文化新媒体传播,关注乡村的变化和发展,以传统优秀文化为内涵,着力表现传统优秀文化在影像建构上的价值整合功能、规范整合功能、结构整合功能、审美整合功能,挖掘出乡村文化与新时代人文思想和生活方式的结合。通过乡村影像的文化传播,实现传统乡土文化在价值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层面、意识层面、精神层面对现代人的影响。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的内涵,并赋予乡村新的影像文化身份,关于乡土文化的认同,包括个人身份的认同、文化的认同、心理的认同,以及精神上的认同。在中国乡村影像中构筑的乡村空间影像中,要寻找一些能够代表当代乡村的典型人物和故事来进行阐释。聚焦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参与者、受益者,记录在乡村建设中人与环境的变化,讲述他们的故事。
新媒体平台上传播的乡村影像内容需创新,从新的角度阐释文化内涵,用新的手法创新叙事角度、影像风格、推广策略,结合影视学、传播学、设计学等研究对乡村故事进行包装。影像内容不仅是记录者也是乡村文化的建构者,为了更有效地传播,可适当增加影像内容的正面娱乐性和互动感,延展乡村影像的文化意义。乡村影像的传播也对精准扶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全面记录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制作高质量、高品质且满足广大受众对乡村文化类信息传播需求的媒介内容产品,能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地域的乡土文化,使乡村现行的设计规划理念、乡村影像建构与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结合,更好地展示乡村振兴的建设成果。展示不同时节乡村的全景与特写,乡村人的面貌。挖掘乡愁记忆,满足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重塑乡村魅力,带动并吸引资源、人口等要素回流乡村,展示乡村综合振兴成果。展示建设之前的乡村面貌,引出并展现建设成果,从人居环境、产业发展、文化活动等角度,突出特色。尤其是由改造建设给村民生活水平带来的改变与提升。
时间是围绕乡村亘古不变的主题。周庄寒贞村纪录片围绕村庄一年中的“时节变迁”和“村貌变化”突出展现寒贞村以酒文化为代表的特色项目和乡村建设项目取得的巨大成效。围绕从2020年至2021年昆山乡村建设的成就与变化,进行拍摄记录与资料汇总,展现乡村建设的成果。通过参与乡村建设的各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视点切入,讲述乡村建设带来的变化。其中包括人物:乡建设计师,讲述周庄寒贞村乡村建设规划与建设中,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围绕酒文化产业链寻找人物,以真实的酿酒师人物故事讲述乡土情怀,细腻的情感表达,唤起共情,让影片更具感染力。资深酿酒师通过黄酒酿造相关农业和工业产业链展示乡村面貌,记录水稻播种、成长、收割,到黄酒酿造的过程,展示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如何带动经济发展;黄酒是吴越文化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展示以江南地下泉水和江南优质糯米作为原料,主要采取半甜型黄酒的酿造工艺,经过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完美工艺。乡贤讲述乡村建设中的文化重塑,农耕学堂承载新时代乡村的精神面貌;老一代村民期待乡村建设为经济带来新发展,为生活带来希望,新一代村民看到乡村发展的前景,从城市回归故乡。展示乡村改造的纪录片的文化价值包括:人文价值,深入挖掘乡村的史料背景,历史渊源和文化道统,营造新乡村人文环境;社会价值,展示乡村建设的成效,拉动人民经济收入,对村民的生存环境实际改观艺术价值,用唯美化的影像记录乡村,通过有温度的人文故事,展现乡村生活的诗意,集中展示田园乡村建设成果,突出生态底色、文化底蕴,大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产业与文化融合发展,在谱写具有昆山特色田园牧歌的过程中,收获一串串惊喜的音符。
如今的乡村建设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走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正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意境中天人合一的终极追求,中国的文人道统与农耕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利用新媒体重新建构乡土文化,要吸引更多年轻的创作者介入,巩固传统文化根基的同时,寻找发现乡村之美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