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探析

2020-01-09周逸灵缪兴秀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学生公寓三全育人公寓

周逸灵 缪兴秀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生工作处,江苏 南通 226010)

高校公寓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是指以学生公寓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工教师为主导,以物业员工为辅助,反映学校特定风貌的一种校园文化,涵盖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文化四方面[1],在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情感体验及能力养成上,发挥教育、导向、凝聚、感染作用。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要把“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从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2]。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公寓育人作用,注重对高校公寓文化的建设,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

全员育人,意味着高校全体教职员工乃至全社会都要树立育人意识,履行育人之责、产生育人之效。学生公寓工作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作,涉及学工系统、后勤系统、院系班级等众多单位和部门,这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树立所有参与者的育人意识,形成育人合力。

全过程育人,意味着高校要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公寓文化建设同样需要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好学生入学、调整适应、能力提升、毕业离校等各个关键期,既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也要抓住重点、精准发力。

全方位育人,意味着育人工作应将显性育人与隐性育人相结合[3],覆盖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学生不仅学好专业、培养能力,更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而新时代学生公寓渗透学生生活、娱乐、学习、社交等各个方面,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锻炼综合能力、体现个人道德水平的透视镜和演练场。

总体而言,公寓虽不是高校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但它是育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公寓作为非直接教育主体、非直接教育媒介,以日常服务与管理为载体,发挥着间接性和隐性的育人功能。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物质文化有待优化

公寓物质文化指高校公寓内部设计、基础设施、周围环境、布局结构、卫生状况等[4]。现有公寓物质文化日渐完善,但良好的、舒适的硬件条件仍然缺乏。一方面,公寓居住环境有待优化。随着高校扩招,公寓资源尚不能匹配激增的高校学生人数。另一方面,公寓设备配置有待完善。自修室、会客室、独立卫生间等的数量无法满足学生需要。

(二)制度文化尚不健全

公寓制度文化指高校公寓管理和服务中执行的各类规章条例以及学生学习、生活、行为应遵守的规范等。目前公寓制度文化尚不健全,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制度不健全。公寓基础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制度、安全管理和检查制度、奖惩制度没有完全建立。有些制度注重共性,未能考虑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另一方面,管理机制不完善。公寓管理和服务的责任机制、反馈机制未能很好建立,导致管理、服务和育人相脱离,出现空白地带及薄弱环节。

(三)精神文化仍需建设

(四)行为文化缺乏自觉

公寓行为文化指学生在公寓生活中表现出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沟通行为特点。一方面,公寓内学生文明习惯尚未形成,不良行为仍存在,交际礼仪欠缺,未形成和谐有序的住宿秩序;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画地为牢,以宿舍为圈,交往面狭窄,缺乏与其他同学的情感交流。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加强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思考

公寓作为独特的环境和空间,有其独特的育人内涵。高校应加强对高校公寓文化的建设,从育人主体、育人过程、育人空间上不断探索创新,构建整合、精准、立体的公寓文化体系。

(一)从“单”到“全”,全员育人“大合唱”

育人工作是高校全体教职工的本职和使命。在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上,涵盖物业管理中心、学生处、学生等众多要素,将教育主体从“单”转向“全”有助于实现教与育、管与育、服与育的融合贯通。

1.加强工作队伍建设

学校要形成公寓管理人员、辅导员和班主任、学生公寓自我管理委员会三方共同参与的队伍。公寓管理人员作为专业人员,需要转变管理理念,增强育人意识;辅导员和班主任作为兼职力量,应定期进驻宿舍,把对学生公寓管理和学生思想引导、学业指导、生活辅导及心理疏导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公寓自我管理委员会作为学生组织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发挥党员、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学校要以《全国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创建指导标准(试行)》为指引,结合高校和学生实际,一方面明确责任机制,系统梳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的职责;另一方面,完善考核机制,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公寓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照任务清单把学生在公寓的表现与评价评优相结合,从而推动和落实各项公寓工作机制建设。

空间再造方面,上海图书馆推出“创·新空间”,让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实现“让创新更容易”的价值理念[7]。

(二)从“分”到“合”,育人“一盘棋”

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全程意味着要贯穿学生学习成长的始终,从入学到毕业的各阶段,甚至要发展终身教育。高校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从入学、适应、熟悉、毕业等不同阶段入手,采取渐进式、针对性的宿舍文化建设。

1.低年级侧重夯实基础,培育物质和制度文化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对大学环境不太熟悉,部分学生适应性较差,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需要调整,人际关系容易出现问题,学校要侧重满足学生日常物质需求,提供良好舒适的硬件服务,从而帮助学生适应,进而培养其宿舍和校园认同感。制度文化要入耳入心,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并制定便于学生评估和反馈的管理和服务制度。

2.中年级侧重提升层次,开拓和创新行为文化

中年级学生经过前期的适应与学习,其思想意识及思维方法相对成熟,自我意识、自我倾向更为明显,但反叛意识也较为强烈。一要引导学生培养“互敬、互爱、互谅、互容”的精神境界;二要优化学生成长的软环境,激发学生的个性,发挥其对宿舍文化建设的创意与激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高年级侧重凸显高度,引领和打造精神文化

针对高年级学生,要解决“最后一公里”服务问题[5]。侧重于就业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明确自身的目标定位。同时,要使学生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意识。

(三)从“点”到“体”,全方位育人“同发力”

全方位育人,是指高校要丰富思政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的传播途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实现由点到线、聚面成体,推进公寓文化建设和立德树人同向同行。

1.加强公寓内外联动,提升思想引领

思政空间入公寓,在公寓内建立辅导员工作站、党团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社团活动室等;打造公寓文化品牌活动,在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集体荣誉感,形成和谐的公寓氛围。

2.加强课内与课外互补,促进学风建设

规范公寓党团组织建设,以党建带团建,以党风促学风,深化学习型公寓建设;建立学生自律组织,通过学习类社团、早读打卡小组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能动作用;树立典型和榜样,表彰表现突出的学生,将文明宿舍与评奖评优挂钩。

3.加强线上与线下结合,推进网络建设

规范网络管理,进行网络安全宣讲,强化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借助网络服务,利用网络更方便快捷地实现公寓报修、宿舍卫生检查等服务;搭建网络平台,形成“一端两网三微”公寓文化构建和传播的平台,展示学生公寓风貌。

总之,高校公寓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与娱乐的重要场所,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是展示学校校风学风的重要窗口。高校需要积极探求立德树人与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增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与“三全育人”的适配性,在此基础上,以高校公寓为载体,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潜移默化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学生公寓三全育人公寓
树洞公寓怪房客
前滩禧悦公寓
共享公寓
让思想政治工作回归学生现实生活——评《高校党建进学生公寓理论与实践》
浅谈民办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
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数字公寓
高校学生公寓和食堂继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