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课内课外阅读的融合策略
2020-01-09湖南常德芷兰实验学校孙丽琼
■湖南常德芷兰实验学校 孙丽琼
一、课内溯源,课外拓展
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内外阅读的融合,首先要立足课内,只有学生把课内知识读懂、吃透,才能奠定课外拓展性阅读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更想“知其所以然”,将兴趣转化为课外阅读的动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课内阅读所涉及的知识很多只是课外阅读的一部分,课内阅读就像冰山一角,但是通过这“一角”能够激发学生发掘“冰山”的动力,这就找到了我们的课内外阅读融合的契机。
例如在《少年闰土》一课阅读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鲁迅的小说《故乡》,因为这篇课文就是小说中的一个片段。在课内阅读中,学生在心目中刻画出机智、活泼、天真的少年闰土形象,而通过课外拓展阅读,学生发现长大之后的闰土完全变了一个人,变得局促、麻木,再也没有少年时灵动的模样。学生在课外读过《故乡》之后,提问最多的就是“为什么闰土会变成这样?”而这也正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重点,从闰土的变化能够映射出旧中国封建礼法的束缚,在这样的束缚下,等级观念、阶级观念、门第观念深入人心,把一个活泼天真的少年变成了麻木冷漠的中年人。学生领悟到这一点之后,才能理解鲁迅在文章中表达的同情和惋惜,认识到封建制度对底层民众的残酷压迫,感受到鲁迅先生文章中的反抗精神。这样的阅读方式实现了“课内溯源,课外拓展”的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兴趣。
二、整合课文类型,提高课内外阅读效率
课内外阅读涉及书目多且杂,有时候学生很难找到拓展阅读的重点,所以,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对课文类型进行整合,根据类型为学生推荐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目。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减少学生课外阅读选择的盲目性,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课内外阅读目标。教师对于课文内容的整合可以从内容入手,如科普类、诗歌类(古代•现代)、写景类、叙事类;或者从文体不同分类,如说明文、散文、童话、寓言等,还可以从作者进行分类,比如鲁迅的系列作品、朱自清系列作品等,通过对课文阅读文章的分类,精准匹配课外阅读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把课本中的《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些奇幻探险类的书目整合在一起,在课外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全本阅读,有了课内阅读的底子,学生被课文中的精彩情节所吸引,在课外阅读中也会有很高的主动性。考虑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精力、能力有限,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课外阅读小组”,小组成员分别阅读不同的书目,每周定期交流自己的阅读进度、阅读心得,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未读”阶段对“未读内容”有所了解,小组成员所介绍的阅读经验也能让其他同学少走弯路。等到小组内全部完成三本书的整本阅读后,还可以开展小组“故事会”,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认为最有趣、记忆最深刻的故事讲出来,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的提高,保证课内外阅读的融合效果。
三、读而优则写,丰富课内外阅读形式
阅与写是支撑语文教学的两个基点,在课内外阅读的融合中,教师要注重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的课文选编来看,每一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尤其是名家名作更成为学习阅读和写作学习的典范。通过课内阅读中对作者生平的讲解,拓展至课外该作者的系列阅读,这也是高年级课内外阅读融合的重要途径,这样的形式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实现“读而优则写”的进阶格局。
例如在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课阅读中,教师会为学生讲解朱自清先生的生平事迹、写作风格以及经典作品等,在课外阅读中,可以将“朱自清散文系列”作为阅读主题,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作品,如以前学过的《绿》,再次阅读会有温故知新的效果,而《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些经典名篇,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作者细腻、委婉、清新的创作风格。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的经典片段记录下来,揣摩其中的写作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根据经典片段进行仿写。从课内到课外、从读到写,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课内外阅读过渡、衔接、融合、提升的过程,这样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四、关注学生差异,注重课内外分层阅读
学生先天禀赋不同,在阅读中理解和接受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在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融合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课外阅读推荐“一刀切”,这样的形式有可能造成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不够吃”,而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不消化”。所以,课内外分层阅读就显得尤其重要。
例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的《草原》一课时,教师在课外阅读推介中要划分“层次”,预备素材有《老舍散文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根据学生能力划分“A、B、C”三个层次,A 层属于基础阅读,只要选择阅读《老舍散文集》中的部分文章即可,做简单笔记;B 层属于进阶阅读,可以在阅读文集的基础上增加小说《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阅读,做好阅读笔记,写读后感;C层属于提升阅读,学生在阅读上述拓展内容的同时,还可以读《茶馆》《离婚》等作品,可以写读书笔记或书评。分层阅读建立起了课外阅读层次,也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更适宜的阅读空间。
五、结语
正所谓“课内得法,课外得益”,在高年级课内外阅读的衔接融合中,教师要起到“课内筑基、课外拓展”的引领作用,结合课内阅读内容为学生精准推荐课外读物,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在课外阅读中主动练笔、转化阅读效果。同时,教师更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划分课外阅读层次,这样才体现差异化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内外阅读中受益。汝果欲读书,工夫在课外,通过课外阅读的进阶作用,发展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促进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