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整合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物化形象的认知解读

2020-01-09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物化隐喻倡议

刘 旋

(大连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学术界也掀起了“一带一路”的研究热潮。近年来,坚持体验哲学观的认知语言学为语言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受到了众多学者的青睐。通过知网检索发现,国内学者对新闻隐喻的研究体现了隐喻研究经历了从传统修辞学向认知科学的转向,且多集中在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两个方面。

一、概念整合理论

吉尔斯·福康涅(Gilles Fauconnier)于1997年在他的专著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思维与语言中的映射》)中首次提出了以心智空间和结构投射为基础的概念整合理论[1]149-185。一个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型包括4个心理空间,即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合成空间,各空间通过跨空间映射进行对应连接。两个输入空间为合成空间提供部分已知信息;类属空间包含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抽象结构;合成空间包含两个输入空间选择性投射的特定结构以及合成空间本身通过构建、完善和扩展而建立起的层创结构。

福康涅(Fauconnier)和特纳(Turner)认为,基本概念整合网络模型可以划分为简单、镜像、单域和双域型4种类型,其整合过程分为构建、完善和扩展三个步骤[2]120-135。在简单型整合中,一个输入空间包含特定框架及其角色,另一个输入空间包含无框架组织的元素,跨空间映射将角色与元素进行匹配。在镜像型整合中,4个心理空间拥有相同的组织框架。单域型整合网络中两个输入空间拥有各自不同的组织框架,但只有一个输入空间的组织框架被投射到合成空间中并经过扩展形成合成空间的组织框架。双域型整合网络中的两个输入空间也有各自不同的组织框架,但两个组织框架均部分投射到合成空间中,合成空间的组织框架同时包括来自两个输入空间的部分框架。

总而言之,概念整合理论能从简单、镜像、单域和双域型4种网络整合揭示语言意义生成的空间机制,对动态的、随机的、模糊的思维认知活动都具有说服力和解释力,对隐喻现象具有强大的认知解释力。

二、“一带一路”新闻中隐喻物化形象的概念整合解读

本文收集了2018年《人民日报》中有关“一带一路”新闻报道100篇,共筛选隐喻物化“一带一路”98例。通过分析发现,这98例隐喻语例均以陈述语气将“一带一路”倡议物化为读者所熟悉的具体实物如“桥梁”“舞台”等,体现了本体隐喻的特点,即将抽象模糊的思想、感情、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作具体有形的实体[3]25-32。根据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结合概念整合网络类型下跨空间投射动态过程的特点及所产生的层创结构的显著程度,本文将从简单、镜像和单域型三个角度对“一带一路”新闻中的隐喻物化形象进行整合分析。

(一)简单型网络下“一带一路”“润滑剂”的物化形象

例(1):“一带一路”连接世界,面向未来,在很长时间里,都将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润滑剂。(《人民日报》2018-05-07)

例(1)中目标域为“一带一路”倡议,源域“润滑剂”在此喻指对事件的发展有推动促进作用。从概念整合的角度来看,这一隐喻的层创结构显著程度较低,具备简单型网络整合的特点,输入空间Ⅰ含有一个抽象的“润滑剂”框架,“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经济的增长”是输入空间Ⅱ中的构成元素。在合成空间中将输入空间I的框架与输入空间II的元素进行投射完成第一步构建,即连接世界众多国家的“一带一路”在“润滑剂”的抽象框架下经过跨空间投射进行匹配,通过激活“润滑剂”与“一带一路”相关特点的知识域实现第二步完善。一个新的结构在合成空间中得到最后的扩展从而形成层创结构,使抽象的“框架+元素”物化后所体现的具体意义为:中国所提倡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能克服地理障碍、减少贸易摩擦,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隐喻将“一带一路”理念物化为“润滑剂”这一具体实物,目的在于让读者可以结合自身的体验,在对“润滑剂”的认知基础上去理解“一带一路”这一抽象概念。在使新闻传播信息的价值得以实现的同时,读者也会正面接受“一带一路”倡议能给全球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事实,从而对“一带一路”倡议产生积极的意识形态。

(二)镜像型网络下“一带一路”“朋友圈”的物化形象

例(2):“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不仅为中国的发展营造了有利外部环境,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人民日报》2018-01-29)

通过隐喻将“一带一路”各成员国的虚拟“朋友圈”物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微信“朋友圈”,体现了概念整合网络下的4个心理空间共享“朋友圈”这一个抽象的组织框架,是镜像型网络整合的体现。输入空间I中,“一带一路”朋友圈的组织框架中包括“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者、参与者等角色,以及双方间的关系;输入空间II在微信朋友圈的组织框架下包括微信好友、朋友圈动态等元素。两个输入空间互相对应连接,即“合作伙伴”“提供发展平台”“支持、响应”“旁观、拒绝”与“好友”“发布生活动态”“点赞评论”“屏蔽拉黑”等实现了在线投射关系,完成了构建这一步。两个输入空间共享的组织框架在类属空间表现为“交往沟通”,在合成空间经过完善和扩展后形成新的意义衍生出层创结构,即在“一带一路”朋友圈中有“全球朋友圈”“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等新的表达意义。

在概念整合下被物化的“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是一种动态的、实时的概念表征,即在全球发展下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合作共赢的关系。新闻编撰者通过这一物化在新闻报道中展现了中国包容开放的胸怀,表明中国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愿意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各国共谋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单域型网络下“一带一路”“作曲家”的物化形象

例(3):展望未来,“一带一路”谱写文明融通的恢弘乐章。(《人民日报》2018-04-25)

源域“乐章”和目标域“一带一路”通过“谱写”一词实现了物化。将“乐章”的部分特征系统映射到“一带一路”理念上,即利用经验结构用“乐章”这一喻体的推论去理解“一带一路”理念,是本体隐喻的表现。在概念整合视角下,这一隐喻的物化形象层创结构显著程度较高,具备单域型网络的特点。输入空间I的框架可以视为“谱写乐曲”,这一空间包含的元素有“作曲家”“创作”和“乐谱”;输入空间II的框架则为“融合文明”,所包含的元素有“一带一路”“传播融合”和“文明”。类属空间体现了两个输入空间的相似特征即“行为者”“行为”和“目的”这三者间的关系。类属空间根据两个输入空间投射过来的元素,将“作曲家”与“一带一路”,“创作”与“传播融合”,“乐谱”与“文明”相对应,从而构建匹配关系。语境决定了只有输入空间I的框架被投射到合成空间中,通过激活大脑中有关“谱写乐曲”和“融合文明”两个知识域的相关知识实现完善,最后在合成空间通过扩展产生了“一带一路”物化形象的层创结构,即“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创造、传播文明,给全球的文明发展带来福祉和机遇。

单域型网络下,“一带一路”倡议能促进文明隐喻物化为作曲家谱写乐曲的形象,目的在于传达新闻编撰者对“一带一路”报道时的积极态度,同时把“一带一路”物化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认知域中,向读者传达“一带一路”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能传播文明、造福人类的理念。

结语

本文在概念整合理论的简单、镜像和单域型三类网络下分别阐释了《人民日报》通过隐喻物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构建过程,验证了概念整合理论作为一种思维运作的认知操作过程能动态地展现意义的在线实时构建。但本文由于新闻语料的限制,未能对双域型网络下“一带一路”物化形象的意义建构进行例证,后续还需突破语料局限,从而进行全面研究。

猜你喜欢

物化隐喻倡议
高炉混合喷吹煤粉的物化性能研究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综合物化探在招平断裂带中段金矿深部找矿的应用
物化探技术在大兴安岭大南沟钼矿勘查中的应用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Happy Afternoon Tea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