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医院床护比发展的研究

2020-01-09林小丹庞震苗

黑龙江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工时床位工作量

林小丹,庞震苗,李 燕

1.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州 510006;2.澳大利亚悉尼中医学院,悉尼 NSW 2006

床位与护士的编配比例是反映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方面[1],也是决定护理人员工作量,影响护理质量的重点[2]。床护比不规范,会直接影响到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也会影响到卫生系统的发展及卫生需求满足,床护比指标一直受到护理管理者的重视。为了解目前中国医院床护比指标变革发展历史情况,笔者通过CNKI数据库,对1997年以来中国医院床护比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总结了近二十年我国的床护比指标实施发展状况,以期为护理管理、卫生管理的不断改善提供参考依据。

1 关于床护比指标的政策沿革

医院床护比指标在我国出现较晚, 1978年卫生部编制的《综合性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3],文件第一次规定了,医院床位数与全院护士总数的比值为1∶0.455~1∶0.595,其中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编制标准为1∶0.560~1∶0.595。2008年我国卫生主管部门出台了《护士条例》[4],规定医疗卫生机构配备护士的数量不得低于卫生部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2014年国家卫计委颁发的《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进一步将临床总体床护比为1∶0.4这一标准明确下来[5]。已有研究显示[6],若仍按1∶0.4配置护理人员有可能导致劳动强度的不均衡,出现人员紧缺与浪费并存现象,影响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7]提出,到2020年三级综合性医院、部分三级专科医院全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8∶1,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纵观上述政策文件可知,床护比只是一个宏观的标准,各类别、层级医院应在相关政策的导向下,根据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工作量等科学合理配置护士人力,满足临床工作需求[7],建立科学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模型是护理管理者急需研究并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2 床护比研究情况

2.1 护理单元床护比比较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我国绝大多数医院都存在病床使用率不同、护士配置不均衡、床护比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翁卫群,徐旭娟等[8]对6所医院42个病区的护理工作量进行调查,发现各科开放床位数与患者实际收治数有差别,各医院病区之间配置的床护比存在不合理现状。冯灵等[9]通过调查发现,四川省不同层级医院、相同层级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之间护理人员配置差异较大,不仅同一医院的科室之间床护比存在差异,各层级医院相同类别科室之间床护比也存在差异。

2.2 床护比测算公式

床护比的测算离不开对护理人数、床位使用率、护理工时数的计算,而公式在应用上的差异体现在床位数的增减以及休息系数和机动系数的考虑与选择上。大部分研究沿用规定的机动数20%~25%[3],而王小兰等[10]进行了重新研究,建议将“机动数”改为“机动系数”,并赋值为0.079。杜萍等[11]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医院整体标准配置床护比为1∶0.67。上述研究结果能否满足临床工作需要,还需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的验证和研究。

2.3 病人分类系统配置床护比

我国部分医院通过改良国外的“病人分类系统”(pati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PCS)来配置护理人力,但效果褒贬不一。张彩云等[12]改良了罗斯麦迪可斯量表—病人分类系统,根据病人24 h所需护理时数,将病人分为4类,结果显示病人严重度、护理工作量及护士需要量与临床实际情况相符合。魏琳[13]等基于护理工作负荷将中医医院54个科室分成3类配置床护比,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朱玲玲[14]等研究发现,医院9个科室按照实际护理耗时可分属4类科室,床护比为1∶0.30~1∶0.70,得出科室分类模型应用于护理人力配置基本能够实现最优化配置。

2.4 护理工时测算法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疗体制的全面改革,如何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已成为学者高度关注的问题[15],根据所获文献,我国对护理工作量与护理工时测量的相关研究诸多,早期大部分从直接与间接护理项目的角度进行研究,比如王霄霄等[15]基于工时测定法测算护理工作量,得出直接护理工时多于间接护理工时,且病区适宜床护比为1∶0.64。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研究更强调采用一对一整体连续的工时测量方法配置人力[8、16]。也有学者从是否为收费项目的护理操作角度来探讨护理工作的价值,以此推算人力需求[17]。然而护理工作量的测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科室的服务对象和医疗功能不同,所需要的护理工作量及工作效率有显著差别,护理操作时间的影响因素较多,未被普遍使用。

3 问题与展望

通过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各地区、各层级医院床护比有着极大差异,与国家参考标准、国外同行业标准相比,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各医院存在临床实际床护比远低于整体床护比、病床使用率过高、护理人力资源缺乏、护理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护理工作量占比不均衡等现象,这是对护士权益保障、医患关系改善的严重警醒,也是对医改的严峻拷问。面对护理需求的快速增长和护理投入的长期不足,我国不同类别医院既要保证基本床护比配达标,同时还需结合病人的需求设置科学合理的护理岗位。而如何在床护比不达标的情况下,对科室护理工作实行全面、科学、有效地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也是现实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

猜你喜欢

工时床位工作量
我国医院儿科床位资源配置和利用现状研究*
基于床位效率分析的床位精细化管理
嵌入式系统软件工作量多源线性估算方法仿真
浅析国有企业如何推行标准工时管理
嘻哈段子铺
特殊工时制不能成为企业“变相剥削”的工具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实验室工位考勤管理软件设计
我国养老床位约有一半闲置
高校教师科研工作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