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

2020-01-09庆振轩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甘肃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甘肃省古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甘肃省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博士研究生导师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诗句苏轼抗疫

庆振轩(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甘肃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甘肃省古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甘肃省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持人语:当我们探索研味多年的“苏轼与医学文化研究”系列论文在《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刊发之际,正值全国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统一部署之下,全民动员,上下协力,抗击新冠肺炎取得了决定性的阶段成果之时,而且,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成为中国经验的一大亮点,借古鉴今,抚今追昔,益感我们撰写的苏轼与医学文化系列论文,不仅具有学术意义,更具现实意义。

此外,当新冠肺炎全球肆虐,世界各国声息相通,共同抗疫之时,基于我国与友邻相互支援袍泽友谊见证的诗文,包孕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诗情雅意,在严寒的冬日,暖人心田,在迟到的春天,心花芬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是日本友人援华抗疫物资上的诗句;“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这是我国援韩抗疫物资上的诗句;“尼莲正东流,两树几千秋。”这是我国援助印度抗疫物资上的诗句;“昨夜寄君辽海月,春来放歌富士山。”“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这是我国援日抗疫物资上的诗句;还有“鲸波万里,一苇可航。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这些源于韩国、日本、中国等不同国度的经典诗句,或经改写,或直接引用,语短情长,诗情雅意,感人至深,传递了世界人民同在地球村,同舟共济,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深情,诠释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所以我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开拓,任重道远。

本栏目“苏轼与医学文化”系列文章从一个全新的维度去探测“苏海”丰厚蕴藏,主要从两个向度展开。苏轼是一位政治家,《千金不换囊中术 上医元自能医国——苏轼与医学文化探论之一》一文主要探研在医学文化发达、宋人尚医的独特文化背景下,苏轼的医国之志、医国之能与毕生的努力奋斗。苏轼在其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有意识地将医道医理与治政之道结合,以医喻政,针对现实政治,在仁宗朝、神宗朝、哲宗朝不同时期,因时因事,对症下药,雄文至论堪医国,形成其论政为文的独特风貌。正由于如此,其相关诗文受到后世的格外重视,韩昌箕精选了苏轼策论百篇,并高度评价说:“东坡先生集中所著策论一百余篇,羽翼经史,阐析理道,近裨时务,远备边功,当时仁庙读之,未尝不叹为奇才。至其因时制宜,视病发药,在嘉祐则务变更,在熙宁则务安静,在元祐则主免役,一是之从而不徇人为爱憎。仁人之言,其利溥矣。”(韩昌箕《苏文忠公策论选叙》)

有医国之志,应有医国之能;有医人之心,当有医人之术,苏轼兼而能之。《胸次岂无医国策,囊中幸有活人方——苏轼与医学文化探论之二》主要探讨苏轼在中医药学上的贡献。苏轼现存著述涉及医学文化者二百余篇,医学活动几乎贯穿其一生。收集推介验方,借医家验方喻历史借鉴,苏轼凸显其博通物理的医家特色;救死扶伤,利人济世,苏轼的医学活动尽显其医者本色;为名医留传,与医家切磋,苏轼医学文字可补医史、药典之缺;富于言而妙于理,苏轼医学养生论具有丰富内涵;景慕先贤,以救人为得道是苏轼医德医品的高远境界。将医药文化、养生文化与治国理政、社会人情密切结合,苏轼相关著述具有多方借鉴之价值。我们特别看重纪昀《四库全书总目题要》对苏轼在医药学方面贡献的高度评价:“轼杂著时言医理,于是事亦颇究心。盖方药之事,术家能习其技而不能知其所以然,儒者能明其理而又往往未经实验。此书以经效之方而集于博通物理者之手,故宜非他方所能及矣。”(《苏沈良方提要》)

我们也从心底里钦慕其医者仁心所达到的精神境界。东坡一生光明磊落,为政,倾心以为国;为医,劳己以利人。虽半生坎坷,然“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大哉东坡!

猜你喜欢

诗句苏轼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从善如流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