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创业实证研究
2020-01-09史玲
史 玲
(济南市技师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今年是全国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一场突入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在国家提出的“六保”和“六稳”中,稳住就业、保住居民就业是重中之重。保住了就业,就会拉动消费、扩大市场需求。守住“保”这一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就能为渡过难关赢得时间、创造条件,实现稳中求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李克强总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上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要认真抓好六项重点任务。因此,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造就能顺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队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也是顺应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体现。
当前,全球分享经济快速增长,基于互联网等方式的创业创新蓬勃兴起,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以下统称四众)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快速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线上线下加快融合,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动力强劲,潜力巨大。同时,在四众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行业准入、信用环境、监管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推动实施“互联网+”行动的有关部署,国务院于2015年9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53号)文件,就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推进四众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众智促创新、以众包促变革、以众扶促创业、以众筹促融资等重大发展方向和三十条重要举措,旨在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指导四众规范发展,进一步优化管理服务,同时也为各产业园、孵化器的建设和管理服务提升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为迎接信息经济时代的挑战,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掀起了一轮以“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为中心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热潮。对此,国务院办公厅还专门于2015年5月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该意见中,国务院明确要求“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然而,随着三创教育在职业院校的不断普及、深化,虽然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业意识、能力,但只见花开不见果落的“三创教育怪相”也已成为众多职业院校的常态。究其原因,除因三创教育改革投入不足,开展、实施不全面不充分等原因,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三创教育,缺少有力的三创实践平台支撑亦是重要因素。
自2015年9月国家出台“指导意见”以来,学界和业内对于双创平台“四众”模式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兴趣,但其中多数文献集中在政策的解读和全社会层面对全民创新的构建,目前还鲜有研究成果以双创服务支撑平台本身的需要为切入点,开展对“四众”模式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四众”平台服务模式研究,为正确理解国家大政方针,促进国家和地方双创政策落地提供理论支撑,结合职业院校三创平台建设需要及实践,探索研究职业院校三创平台体系构建,为职业院校搭建三创平台提供参考和实践指导,为职业院校培养双创人才提供有力的实践支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随着1999年以来高校的持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任务很重,同时挤占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空间与市场,但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就业难的突出表现是供过于求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就业需求是一个派生性需求,与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无法吸纳更多的高尖端人才,从而出现本科生抢占专科生岗位,甚至大学生与农民工“抢饭碗”等现象。这种情况给职业院校学生造成的就业风险压力不容忽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各项就业创业新政策与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配合,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应运而生,为确保双创政策落地,要求职业院校的就业创业工作一定要适应信息网络化,适应现今的新媒体时代。面对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就业过程中的矛盾和困难,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研究指导工作。
研究内容、步骤:
通过对四众平台服务模式研究,结合职业院校实际,以构建职业院校三创平台为目标,为职业院校三创教育改革提和双创人才培养提供供有力实践平台支撑,具体研究内容为:
第一步,四众服务模式的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机理;
众创。指通过创业创新服务平台聚集全社会各类创新资源,降低创业创新成本。主要形式有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大型互联网企业、行业领军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向各类创业创新主体开放技术、开发、营销、推广等资源,以及企业通过内部资源平台开展的创新活动。
众包。指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将传统由特定企业和机构完成的任务向自愿参与的所有企业和个人进行分工。主要形式有大中型制造企业通过互联网众包平台聚集跨区域标准化产能,来满足大规模标准化产品订单的制造需求,以及以社区生活服务业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众扶。指通过政府和公益机构支持、企业帮扶援助、个人互助互扶等多种方式,共助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长。主要形式有开源社区、开发者社群、资源共享平台、捐赠平台、创业沙龙等各类互助平台。
众筹。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社会募集资金,更灵活高效满足产品开发、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的融资需求。主要形式有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健康设备、特色农产品等创新产品开展的实物众筹,小微企业等创业者的股权众筹,以及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设立的网络借贷平台。
本研究着力通过对“四众”概念以及每种模式所产生的独特功能进行深入剖析,探索“四众”融合的内部逻辑性和系统性,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四众模式对三创平台顺利运行的助推效果。这四个功能分别是:以众创为核心的产品创新功能,以众包为核心的资源配置功能、以众扶为核心的精准帮扶功能、以众筹为核心的风险规避功能。四种功能相互作用组成了三创平台“四众”融合构架。
第二步,职业院校三创平台建设运营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研究。
选取3-4所有代表性的职业院校三创平台,针对平台产权结构、组织架构、服务内容及体系、盈利模式、经济社会效益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成绩、提炼经验、找出问题。
首先,通过利用现场访谈法,通过与相关三创平台主要负责人和入驻企业代表开座谈会的形势,系统了解调研对象的运营模式、现状、经验、教训等内容。
其次,根据访谈结果,设计调查问卷,以三创平台入驻企业工作人员、部分职业院校具有创业意愿或正在从事创业实践的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指导的教师专家等人群,开展调查问卷工作,采集相关信息。
再次,利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三创平台服务对象、方式、过程、效果的研究,结合当今主流四众概念,进一步明确三创服务平台视角下四众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更为客观形象的展现四众的特点。
最后,利用系统分析法,将三创平台服务体系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提炼经验,找出存在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咨询方法。
第三步,职业院校三创平台四众服务体系研究。
根据前述研究,围绕职业院校三创教育及平台建设需要,结合职业院校三创教育实际和生源结构特征,就四众服务如何落地开展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职业院校三创教育开展现状调研,重点调研开展方式、教学安排、实践效果三个方面的调研分析;
(2)职业院校生源结构特征研究,重点研究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意愿、心理特征结构、创业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水平;
(3)职业院校三创平台建设需要和三创教育目标,总结提炼职业院校核心需要;
(4)四众在职业院校三创平台运营中的实现方式和价值体现,探索构建职业院校三创平台特有四众服务模式。
第四步,撰写搭建新媒体平台实施报告,进行各职业院校在就业创业的应用推广。
第四步,利用三创平台体系在职业院校的建设,建立起能更好为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创业搭建新时代新媒体的就业平台。
新媒体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特征:在新媒体技术普遍应用的环境下,网络应聘的方式从以往招聘会和人才市场集中应聘的模式中跳脱出来。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各大招聘网站及APP上浏览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就业信息、完成岗位筛选和简历投递。新媒体反应迅速、观点犀利、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将多媒体技术与超文本相结合,当代职业学生每天都在接触大量的创业与就业信息,通过互联网、微博、微信推送,为职业学生更直观地呈现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毕业生了解和比对招聘岗位,应聘心仪的工作,同时,也有效解决了传统招聘模式下信息传递不全面等弊端。
预期成果:
(1)通过对四众平台服务模式的研究,理清四众服务概念以及作用机理。
(2)结合职业院校三创平台搭建实践,得出四众服务落地职业院校的模式。
(3)通过职业院校三创平台及三创教育的调研,了解现状,总结经验、找出问题。
(4)通过四众服务在职业院校三创平台体系建设中落地的研究,可以规范职业院校三创平台体系服务,对职业院校三创平台体系建设提出可行建设方案;
(5)通过四众服务在职业院校三创平台体系建设中落地,建立起职业院校就业创业的新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