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协同培养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2020-01-09于海春李清波陈华宝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1期
关键词:产学研应用型校企

陈 凌 于海春 李清波 陈华宝

(淮阴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江苏·淮安 223300)

0 引言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高校竞相开办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但毕业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与行业的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学生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其根本原因在于:培养目标“同质化”,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课程体系“传统化”,不能适应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工程教育“学术化”,重理论、轻实践,培养过程与行业脱节;实践环节“单一化”,工程应用和创新实践教育不足。如何培养既能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又具备现代工程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成为高等学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校企协同、产教融合为抓手,以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教学实践,寻求自身在教育转型中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1 协同厘清人才培养目标

遵循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三方面目标: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能完成新的科研与技术开发项目;能引进、优化和监控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学校升本以来,一直徘徊在学术型和教学型定位之间,人才培养目标追随学术型综合大学,以考研升学率为人才培养指标,使学生忽视专业应用和实践操作,无法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高层次技能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构成了对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双重制约。在高等教育转型背景下,学院审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身定位,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地方发展定位和发展规划相结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在培养方案的设置上,充分调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制定有地方特色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产学研相结合,与用人单位联合制定培养方案,对学时和学分进行相应调整,实现企业实际需求与专业课程设置的对接。

2 协同构建核心课程体系

遵循电子信息类专业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把握变(技术手段等)与不变(基本原理等)的规律,按照“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办学理念,面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全面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加大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的比重,在校内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下,选择典型工程项目或案例开展教学,并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工程设计相结合,与研发项目相结合,科学构建由4门公共基础核心课程、5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8门实践环节核心课程和X门专业核心课程(含企业课程)组成的电子信息类专业“4+5+8+X”动态核心课程体系,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相衔接、课程设置与企业标准相关联、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借助课程体系中设置的X,校企协同建立有效的“双闭环、自适应”工程教育优化机制:小闭环按学年调整X,以保证人才培养实时满足市场需求;大闭环按一个培养周期调整,以X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优化和专业的持续改进。

3 协同创建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

遵循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性强的特点,创建产学研相得益彰的工程教育新模式。

(1)利用校内实训平台,以产品制造为抓手,以产导学,实施“真实化”实训教学模式。选择企业正在生产的,并与实践课程教学(如电子工艺学实验、电子组装与调试实训等)要求相匹配的电子产品,迁入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变“模拟任务”教学为“真实任务”教学,实现校企双方互惠双赢。如与江苏瑞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合作生产的电热地板控制电路、函数信号发生器以及单片机开发实验板;与淮安远景德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生产了温湿度光照变送器;与淮安德丰电子有限公司合作生产了全自动软水处理系统D阀、G阀控制板;与清河方正电子器材厂合作生产了LED吊顶灯、汽车门防夹控制板等。

(2)借助教育培训企业,以实研项目为案例,以学带研,推进“案例型”驱动教学模式。工程教育培训机构具有双师型的师资团队,其教学内容多为研发项目转化的教学案例,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合作方式,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实践环节课程(如课程设计等),通过借力推进“实战型”项目教学,使人才培养过程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贴近研发。如与国内首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IT培训机构—华清远见教育集团南京华清远见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江苏盛泰信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电子信息类学生开设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等6门实践课程,学生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应用性、实战性强,并自费参加后续的实战项目培训。

(3)依托校外实习平台,以合作项目为纽带,以研促学,开展“研发式”联合教学模式。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采用“3+1”的四年制本科培养方式,即3年主要在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企业学习阶段(即+1阶段)主要采用“顶岗实习”与“项目研发”相结合的校企联合培养方式,选派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四年级学生,进入校外实习基地,以校企合作研发的纵向或横向项目为纽带,实行“双导师制”,指导学生参与项目的研发,并以此为基础完成毕业设计,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如选派学生参与“等精度频率计”、“超高频毫伏表”、“大型机械振动检测仪”、“水产养殖水质多参数测量仪”、“基于Internet的远程监控系统”、“温室大棚温湿度智能调节系统”、“高压电力电缆接头温度无线检测系统”“光干涉动态甲烷测定仪”、“基于FPGA的DDS信号源”、“LED恒流驱动电路”“煤矿通风机智能监控系统”、“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机柜远程监控系统”等项目的研发工作,完成的毕业设计获省大学生优秀毕业设计奖6项,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50余篇。

4 协同打造多维度实践平台

遵循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有机整合校内实践环节(实验、课程设计、实训、技能训练、学科专业技能竞赛等)、校外实践环节(专业见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和产教融合实践环节(工程训练、毕业设计、项目研发等)的教学资源,协同打造由“基础实验平台、专业实验平台、技能实训平台、创新实践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和校外实习平台”等组成的多维度实践平台。按照企业生产电子产品的流程:电路设计-PCB制板-装配-调试--质检-老化,引企入校,共建由“设计仿真室、PCB制板室、装配室、调试室和检测室”等构成的电子产品制造实训中心,选用的SMT全自动生产线和电路板波峰焊接生产线均为工业级设备,可以批量生产电子产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融合。依托江苏瑞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群和工程训练中心,除承担学生的专业见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外,还以项目研发为纽带,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攻关,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联合,促使学生的实践过程贴近企业、贴近生产、贴近研发。

5 协同深化产教融合途径

遵循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围绕“工程认知-工程实验-工程设计-工程实施”的能力培养主线,建立了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工程训练和创新实践为“四翼”,融业界参与、校企协同于“一体”,实现课堂教学问题化、实践教学项目化、工程训练系统化、创新实践多元化与校企协同全程化(“五化”)的工程教育培养新方式。循序渐进的工程认知、训练和实践教育,促进了学生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搭建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连贯通路,既夯实了学生的应用技术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按照“互惠互利、长期稳定、技术先进、综合实用”的原则,依托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校外实习基地群,以项目为纽带,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联合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1)利用产学研合作教育校外实习基地提供的良好条件,帮助企业员工进行技术更新,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合作,实现互惠双赢;(2)利用产学研合作教育校外实习基地提供的良好氛围,以项目为纽带,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学改革,探索“3+1”校企联合培养方式,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双导师制”,进行联合培养。企业学习阶段主要采用“顶岗实习”与“项目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学生的应用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的“零距离”或“无缝”对接;(3)利用产学研合作教育校外实习基地提供的良好纽带,一方面教师把与企业合作科研的研究经验和成果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案例传授给学生使其收益,另一方面学生在参与企业科研生产实习中获得科技创新的源泉和灵感,实现工程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4)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ICT产教深度融合,成立中兴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建设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实施校企共育共管的运作模式,围绕移动通信与移动互联技术,依据“产出导向”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教育原则,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形成专业建设与行业标准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并在现代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络、信号与信息处理等方面开展研究,培养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管理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6 结束语

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地方高校承担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它的转型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高校能否培养出适应并满足现代经济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要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校企协同,通过更新教育观念、引导教育改革、开展教育研究、改变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模式、打造教学队伍等提高应用型人才培质量,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可雇佣性。如何培养出适应当前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无疑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一轮挑战。

猜你喜欢

产学研应用型校企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