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剪纸的时代性探析
2020-01-09董毅芳
文 董毅芳
一、文创产品对“单纯”剪纸发展的冲击
文创产品是源于文化主题,经由创意转化为具备市场价值的产品。文创产品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文创产品是符合“文化主题+创意转化+市场价值”三特点的物质化产品,而广义文创产品是同样符合“文创产品”定义三特点的任何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物质实体与非物质形态的服务。近年来,以故宫为代表首次进行了文创产品的设计、制作和投放市场,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自此,文创产品定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文创产品的素材提取也从全国各大藏馆的精品延伸到民间艺术中。这对于民间剪纸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逢年过节在市场中大受欢迎的场面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购买剪纸图样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既可以装饰门庭,又可以赏心悦目。但随着文创产品的出现,剪纸销售之路何其艰难,与文创产品相比,创作团队缺失、包装简陋、环境变化、实用性不强,使得单纯的剪纸很难与文创产品相抗衡,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便会被深深地遗忘。因此,剪纸要顺应时代发展,最好的手段便是创造性地转化。
二、时代对剪纸提出更高的要求
剪纸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农耕社会生活中创造、流传、享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剪纸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以农耕为主、以农村的生活习俗为主导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我国乡村的民俗文化和精神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的剪纸展示空间(窑洞和窗棂格)不复存在,城镇化的发展加剧了剪纸这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的不和谐、不平衡。地方性传统文化—剪纸,该如何去适应现代社会呢?市场为地方性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活路”,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剪纸的内容、功能、材质、技艺、意境等都会颠覆我们对传统剪纸固有的认知。为了剪纸能够适应新的世界性、市场性文化的发展,同时要做到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物质实体与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良或创新。
(一)剪纸内容的丰富
山西传统剪纸的内容大致可分为民俗、戏曲、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动植物等。这些剪纸中大都带有原生性和教理性,是对人的灵魂与精神的补充,这也是几千年来剪纸能够长久地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时代的发展使传统剪纸所构建的文化体系开始动摇,年轻一代已对传统剪纸纹样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剪纸必须寻求新的反映时代讯息、彰显时代特征的内容。剪纸这种表现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呈现的速度快,取材简单。也因其长久存在于民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易被普通大众所接受。
(二)功能的改变
剪纸是建立在以农村为主导的社会环境中,其承载的精神诉求自然高于实用诉求。一直以来剪纸的呈现方式比较单一,仅用于装饰窗户,俗称“窗花”,剪纸纹样并未依附其他工具或载体,这就注定其不宜保存,时效性很低,往往在节日之后便随之消失。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让纯粹的剪纸作品嫁接到某一载体中,保持其时效性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剪纸走向市场的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不只停留在纯实用层面或纯精神层面,而是两者兼顾。剪纸必然要打破曾经单纯的纸质形式,更多依附于某一载体的形式出现,如陶器、瓷器、布艺、纤维等。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要具备实用功能。载体的出现让剪纸有了更大更广阔的空间去展示其教化、民俗等文化功能,同时也展示其精湛的技艺、独创的纹样。
(三)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
民间艺术发展到今天,材料的使用已经成为民间艺术家创作和表现的媒介。在历史的长河中,艺术的发展无不建立在材料的发展和运用之上,如中国的彩陶、岩画、地画、帛画、漆画、木版画、壁画等,每一种艺术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材料之上。传统剪纸的材质仅限于纸张,这也是历史发展所形成的规律和现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多倾向于材料的变化和运用。综合材料在剪纸中的运用,在技法风格上显得更加自由,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及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趋势。市场要求每一种产品的材质都要做到环保、经久耐用、美观,剪纸要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改变其制作材质,以适应市场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剪纸以既定的审美方式锁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因此必须在材料的基础上打破这种固有的审美观念,以科学为指导,带入更多的材料进行剪纸创作或改良,如铁艺、布艺、生活用品等。
(四)技艺的提高
山西民间剪纸作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从制作技法来说有剪、刻、撕三种形式;色彩有单色和彩色点染;从构图形式上多以散点式构图为主。传统剪纸最常见的方法是将已经设计好的样式进行剪、刻,结果造成艺人在长期的艺术活动中渐渐丧失了对技法的创新和追求,这是我们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剪、刻、单色与彩色点染等技法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借助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创新。比如,“构成”可以作为当前最有效的方法引入剪纸当中,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半立体构成、立体构成、影像构成等,这些构成可以紧紧围绕材料的变化进行设计重组。如与陶器、瓷器的嫁接,与布艺、灯饰的组合等都可以拓展剪纸的技法。平面与空间、装置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剪纸的技艺。
(五)创造性思维的转变
传统剪纸艺术造型基本以人物、动物、植物、风景、劳动场面、生活场面等再现变化。现代造型艺术增加了抽象造型和几何造型,追求创造性和个性化艺术。艺术当随时代,自然也在追求造型的抽象化和几何化。构成学参与到剪纸中最重要的目的是训练创作的思维方式,其核心是思想,由造型元素的组合而成,极大地启发民间艺人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构建方式如下:收集并提炼造型元素(由具象到抽象的点、线、面)——各造型元素的组合、共生和置换——激发潜能和创造性思维——对各元素的解构与重组——激发潜能和创造性思维——创作。时代发展是多元化的,也呼唤艺术的多元化,创造性思维首先是人的思维,人的思维要多元化发展,因此,构建创造性思维已然成为剪纸艺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六)意境的升华
意境一词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范畴,所涉略的范围比较广泛。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这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就是“意境”的意蕴。传统剪纸所表现的都是比较直白的内容与形式,或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和期盼以及对家族繁衍的祝福和期盼等,如年年有余、五福捧寿、连生贵子、龙凤呈祥等。剪纸长年累月散落于民间,由劳动人们共同创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其内容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是一种朴实无华的意境,在保留此意境的同时也要追随时代,意境的提升首先要对剪纸作者的艺术素养进行培养和提升。本人用十年的时间追踪一位剪纸老友,十年前采访他,还是一位说话腼腆、知识储备欠缺的人,当时也没有条件走出家门,见识与学识都相对落后。十年的时间,此作者踏遍全国各地的剪纸基地,同时修学哲学、美学、绘画、书法等其他门类的知识,学识和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剪纸的创作和认识不再是十年前的那么局限,而是思维开阔,剪纸作品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民间剪纸的意境要得到升华,剪纸作者需进行大量的知识储备以及对艺术其他门类进行不断的学习,尤其是中国画。国画中意境的营造成为其他艺术门类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