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民间虎头鞋手工艺术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01-09刘丹丹

天工 2020年6期
关键词:虎头手工艺民俗文化

文 刘丹丹

一、影响虎头鞋发展的因素

虎头鞋作为20世纪80年代前在河南民间广为流传的手工艺术形式,它贴近百姓生活,风格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时代民间文化的缩影。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河南民间虎头鞋手工艺术的保护、宣传、传承对河南民间民俗艺术的研究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虎头鞋的制作有它特定的时代性,受外在影响较小,农忙之余做女红是劳动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外,经济生活条件差,购买力受限,就促进了女红艺术的蓬勃发展,也促使了虎头鞋手工艺术的发展。现今,农业劳作已经不是人们生活及收入的唯一来源,社会资源丰富,各行各业迅速发展,人们的择业更加灵活,经济来源渠道更加多样,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儿童服饰的购买更加讲究与舍得,已不仅仅停留在有的穿、能保暖的层面了。儿童作为家庭的未来、祖国的希望,长辈们对童鞋的选择更加注重材料、款式、色彩、工艺、功能等各个方面。传统手工童鞋工艺复杂,耗时量大,相比现代童鞋材质单一,而年轻一代的审美观念改变,对手工童鞋的选择更少。据专家统计分析,目前国内“二孩”政策的放开,童鞋的发展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而智能时代的到来,也必将对传统销售模式、传统手工童鞋带来更大的生存挑战。

(二)人力资源因素分析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人们购买力和审美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改变。据调研,目前省内仍然还掌握虎头鞋手工制作技艺的民间艺人越来越少,且大多在70岁左右,年事已高,早年做出的虎头鞋因有市场能出售,可以为家庭增加经济来源,制作的积极性较高。现今,老人们因身体健康等各种因素,制作出来的虎头鞋量少且销售不佳,渐渐地这些会手艺的老人们就不再大量做虎头鞋了,偶尔做几双给自家孩童或送亲人。虎头鞋手工艺术在全省各地流传没有固定的模式,祖祖辈辈流传下来基本都是靠口传心授,因其制作工艺烦琐,年轻一代的女孩很少愿意来学习这门手艺,加上文字记载资料甚少,对虎头鞋研究的人员不多,保护意识还不够,久而久之,这门祖辈传下来的手工艺术将面临失传的困境。

二、河南鹿邑县宋河镇虎头鞋的保护经验与传承分析

在河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及传承人认定结果中,鹿邑虎头鞋、虎头帽及传承人赵学荣老人被列入其中,为保护和弘扬河南民间虎头鞋手工艺技艺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发展作用。在鹿邑以宋河镇的虎头鞋、虎头帽手工艺术最为出名,历经千年,世代传承,造就了今日流传下来的多姿多彩的虎头鞋、虎头帽民俗艺术。近年来,鹿邑县非常重视对民间民俗文化和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从这些民俗艺术的资料收集整理到挖掘保护开发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一条途径。因此,形成了较完善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策略,非常值得省内其他各地学习借鉴。经调研总结如下:

第一,保护为主,传承发展。在鹿邑县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针和保护原则,以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为核心,对全镇300多手工艺人进行情况普查,建立科学保护机制,使民间手工艺人能被及时发现并被保护起来。加强政府干预,组织专门的非遗专家委员会,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建立完善的鼓励政策,设立民间非遗传承人及手工艺人等专项扶持补助资金,增强手工艺人的制作信心,解决手工艺人的经济忧虑,推进保护进度。积极制订关于手工艺术传承人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传统手工艺人免费带徒传授手艺,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到非遗项目中来,为虎头鞋手工艺术后继力量提供保障。通过政府的扶持,手工艺人思路的拓宽,在鹿邑宋河镇大部分手工艺人已经靠手工技艺脱贫致富,同时也促进了虎头鞋手工艺术传承的良性发展。

第二,打造特色品牌。在鹿邑宋河镇卢阁村是虎头鞋、虎头帽的专业制作村,形成了区域性的手工特色。在这里集中了大约300余名会虎头鞋、虎头帽制作的手工艺人,在全省各地都实属罕见,通过政府各种政策的扶持与推动,让这门独特的手工艺术焕发青春,实属幸事。但在“互联网+”的时代,传统手工艺术的生存发展要顺应时代潮流,须重视品牌的建立与维护。通过对虎头鞋、虎头帽民俗艺术的追根溯源,立足历史,深入挖掘当地虎头鞋、虎头帽的发生、发展和传承过程,形成完整的文化脉络,从虎头鞋、虎头帽的造型特点、手工工艺、图案特征等方面分析其地域性、文化性,通过新媒体手段对其进行宣传推广,走规模化发展道路,打造区域品牌特色。

通过对豫东鹿邑宋河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虎头鞋、虎头帽的保护经验与传承发展分析,得到了宝贵的学习经验,同时也看到了河南省民间虎头鞋传承与发展的新希望。但在河南省的豫南、豫北、豫西等地还有民间虎头鞋制作的民俗活动存在,虽然不成规模,但因地域不同、风俗不同,虎头鞋的风格特点也有所变化,我们有必要把全省的虎头鞋手工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形成河南特色的虎头鞋艺术特点,从而探索虎头鞋民俗艺术形式更深层次的内涵。

三、河南民间虎头鞋的传承发展研究

虎头鞋是中华民族民俗生活的缩影,也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河南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活跃,种类繁多,流传至今仍有很多在民间流传,这种民俗文化的历史地位在漫长的历史中,是社会的一种潜性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这些民俗文化越来越体现出它的恒常性与丰富性,形成了地域性特有的民俗特征和人文精神。在国潮当道的时代,这项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民俗传统文化,在有些地区被积极地保护、挖掘、推广,还有大部分地区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有责任担起这份重任,寻找利于虎头鞋民俗文化传播的合理途径。经过课题调研,可通过的实施办法如下:

(一)资料的整理与保护

经过课题的调研,发现目前关于河南虎头鞋的产生、发展、地域分布、各地方虎头鞋的图案风格特征、手工刺绣手法等历史资料很少,没有翔实的文字资料记载,从事这项研究的人也很少。目前,只是在一些网站上有关于河南鹿邑宋河镇虎头鞋的发掘保护研究的报道;有关于河南郑州民间收藏家王茜十余年间收藏全国各地300多双虎头鞋的报道;有关于开封杞县收藏家胡书清十几年间收集全国各地万双虎头鞋的报道;在知网数据库的文献检索中查询到研究全国各地的虎头鞋成果60余篇,其中有5篇是关于河南民间虎头鞋研究的成果;书籍方面查阅到仅有一本适合3~6岁儿童阅读的关于虎头鞋的书籍。可见,从各个角度对虎头鞋资料的挖掘、保护、研究还很不够。在笔者的课题研究中,对虎头鞋资料的整理分这几步:第一步,现有资料的检索与搜集,从网络资料、文献资料等方面入手,将资料归类整理;第二步,实地调研走访当前省内各地方仍在从事虎头鞋制作的老人,了解当地虎头鞋制作艺术的由来、特点及生存发展状况,进行拍照、录像建档;第三步,在实地走访调研过程中对虎头鞋实物进行拍照归类存档;第四步,拜访省内虎头鞋收藏家,了解其收藏的目的及对虎头鞋的保护方案,在征得收藏家允许的情况下对其收藏实物进行拍照存档。对河南省虎头鞋的发展现状有了系统的了解,也有了资料的存储,再运用现在新媒体手段建立虎头鞋数字博物馆,通过网络平台对其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虎头鞋,喜欢虎头鞋。

(二)加强政府扶持力度

河南民间虎头鞋手工艺术是河南民间女红艺术的典型代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河南民间虎头鞋的传承发展需要依托现有有利资源,借鉴河南省鹿邑虎头鞋、虎头帽的保护传承经验,将省内其他地方虎头鞋手工艺术也发展起来,形成有河南地方特色的民俗手工艺术。这就需要地方政府能给予相关的扶持政策,就如鹿邑县政府的扶持政策一样,如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成立地方手工艺人委员会、制定手工艺人免费带学徒政策、定期开展手艺交流与展览活动、采用公司化运作模式、借助网络平台加大宣传力度等,从而使河南各地方虎头鞋的手工艺人都积极参与进来,形成规模化,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渐渐形成良性循环。

(三)依托教育资源,开发文创产品

近年来,对内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宣传的风向引导,当国潮时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并融入其中,这无疑让传统文化又焕发了新生。在做传统保护传承工作的同时,可以依托高校教育资源,继续传承发展,这需要实践尝试。当下很多设计是依托传统文化元素来表现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未来艺术家、设计师的摇篮,大批思路开阔、认真勤奋的设计爱好者,在这里学习专业的知识,从而提高设计审美。而将传统文化元素以现代的设计语言来表现,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因此,在研究中笔者进行了相关的实践尝试,在毕业生中选对虎头鞋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对虎头鞋的图案元素、色彩元素进行提取,将色彩归纳、构成手法以及现代审美的重新整合。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先调研选取具有典型性的虎头鞋实物,分析虎头图案的组合元素,然后将虎图案用铅笔摹绘出来,最后软件绘制,尝试图形外形保留原有形态,内部加入点的大小、线的疏密与粗细、面的面积对比等构成表现手法重新整合;色彩仍然提取虎头鞋上的应用色彩,根据整合出来的设计图形再进行设计表现,在传统的基础上挖掘创新,创新不是推翻,创新基于传统之上的再设计,可开发虎头鞋文创产品设计,增强设计的实用性,后续研究还可以与部分专业课程进行结合,在专业课程中结合实际进行设计实践、融合创新,通过专业课程的作业展览、毕业展览等平台,对虎头鞋文化推广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四)加强网络平台的搭建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渠道等都在发生着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推广模式都在电商平台的崛起下被冲击着。当下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所以应该借用网络平台高效、多维、便捷、灵活、针对性强等优势,使民间传统艺术的发展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以线下保护发展、线上宣传推广的模式同步进行。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可将前期整理的虎头鞋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影像资料同步到网络平台,同时通过现在的新媒体技术可对线下手工艺术制作人群体做跟踪拍摄记录,对艺人们如何做虎头鞋所用材料、如何做鞋底儿和纳鞋底儿、如何绣虎头图案、如何将各部分缝组在一起等进行系统化的拍摄记录,然后上传网络传播平台,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当下虎头鞋的制作过程,发现虎头鞋的魅力,对虎头鞋手工艺术产生关注度。通过网络平台的搭建,让更多人了解虎头鞋手工艺术形式,为感兴趣学习虎头鞋手工艺术的人提供一个学习、沟通、交流的平台。网络平台的建设也将会为虎头鞋手工艺艺术的保护和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一改传统的师徒相承的传承模式,以现代化多元的开放式进行社会传承。

(五)多元化的产业结合

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多元化的发展,大众旅游文化热潮的兴起,各种民俗活动、民俗展览、民俗庆典的举行,让民俗文化传统重新回归,不仅让广大的人民群众重温民俗艺术的魅力,激发民族文化情感,同时这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推广。2019年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旅游厅拟定了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150个、休闲旅游观光园区50个、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52个及乡村旅游创客基地10个。目前,在省内很多特色旅游文化项目中都有非物质文化艺术长廊的展示区域,也有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制品的销售店铺,如郑州市建业足球小镇文体旅游项目中,一入大门就有关于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文化展示区域,小镇内的店铺里也有虎头鞋、虎头帽等民俗手工艺术制品和民俗文创产品售卖,不仅为项目增添了浓浓的民俗文化艺术氛围,也带动了周边手工艺老人重拾制作虎头鞋的兴趣。由此发现,这些文化旅游项目是可以带动民俗文化发展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艺术的驻入也是一张很靓丽的文化名片。

四、结语

河南民间虎头鞋是一个地域文化的缩影,是一个地方人民情怀的体现。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还映射着中原人民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向往,期盼着子孙后代富足绵延、生生不息!我们立足本土民俗文化,挖掘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将其发扬光大,一脉传承!

猜你喜欢

虎头手工艺民俗文化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夜钓虎头鲨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虎头茉莉的养殖方法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小米游侠记:虎头将军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
聪明的小红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