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广灵剪纸传承发展现状分析

2020-01-09王小芹

天工 2020年6期
关键词:剪纸传统艺术

文 王小芹

山西广灵剪纸以缤纷的色彩、逼真的造型、细腻的剪法、广泛的题材、生动的表现力,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古老的广灵剪纸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作为中国剪纸的部分申报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晋北山区县域的民间艺术,广灵剪纸能够引起国内外关注,无疑令人欣慰。 本文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广灵民间剪纸的传承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一、广灵剪纸的历史沿革及文化传承

广灵县是山西省东北隅一个纯农业县,土地贫瘠,广种薄收,被列入国家级贫困县。广灵剪纸的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据当地文化研究学者考证,广灵剪纸的雏形可追溯到唐代,形成期在明代,成熟期在清代。广灵剪纸是与刺绣相伴而生的,早期为花样,后期为窗花,它的传承主体之一是农村广大劳动妇女,在偏远穷困之地经久不衰,足以证明其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总体来看,广灵剪纸艺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其创始家族—清朝时期广灵县蕉山乡的张家媳妇房氏,房氏天资聪颖,剪裁图案从不需事先画草图,顷刻间裁剪出栩栩如生的花样。在当时,人们喜欢给衣摆、袖口、手绢等处绣一些吉祥图案,乡亲们就慕名找房氏索图取样,她概不拒绝,总是无偿相赠。此后形成的张氏剪纸艺术底样,便是由房氏的图样衍生而来的。房氏之子张太明,自幼受家庭的熏陶,在传统刻刀与剪刀的基础上又制作了十几种各种各样的雕刻刀具,使得剪纸图样更加生动逼真。并在刺绣图案的基础上,画出花鸟鱼虫、戏曲人物、吉祥图案等花样,制作出的窗花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独创的彩色点染技艺使传承了数百年的广灵剪纸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此,广灵剪纸声名远播,畅销山西及周边地区,带动了广灵地方手工业的发展。每到农闲与节庆期间,男人雕刻,妇女染样,全家老少齐动手,一批又一批的剪纸作品走上市场。手工作坊模式促进了广灵剪纸艺术的多样化,也使之愈来愈成熟,拥有了更加广泛的民间基础。

1949年后,张氏剪纸传人张民锦受聘到山西省工艺美术服务部,肩负起传承和发展广灵剪纸艺术的重任。他在全省各地广招学员,大力培养剪纸艺术新苗子,使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后继有人。授徒期间,他还坚持创作,推陈出新,作品多次见诸省内外报刊,使广灵剪纸在全国民间艺苑中占有一席之地。广灵县委和县政府组织全县民间剪纸艺人二十多人,创建了广灵美术社,邀请张民锦负责组织创作,集中生产广灵剪纸产品。张民锦先后创作了戏剧脸谱系列、花鸟鱼虫系列等作品一百多幅。在他的教授与带动下,广灵剪纸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其间涌现出一大批新人,并屡有佳作问世。特别是张民锦的胞弟张仲晨尤为出色,他创作的剪纸《红楼二尤》《黛玉葬花》《打金枝》等被多家报刊选登,使广灵剪纸名声大振,花开似锦,进入了兴盛时期。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广灵剪纸张氏家族传承张氏父子的工艺,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创立了广灵剪纸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建起占地60亩的中国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还新建起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和广灵剪纸职业培训学校,培养出一批专业从事剪纸艺术的新人来。经过几年的迅猛发展,广灵剪纸产品由原来的几十种发展为上千种,从而形成了广灵县当地的一项手工产业,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产品远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规模化、多元化、品牌化发展格局。

二、广灵剪纸的传承发展现状

目前广灵剪纸已形成文化产业链,在带动农民和下岗职工就业方面,发挥着龙头引领示范作用。在国家优越的政策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广灵剪纸迈向产业化的行列,但是在我们的实地调研中发现,它未达到艺术产业化所要求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一)传统剪纸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意味

近十年,广灵剪纸产业迅猛发展,从业人员数以千计,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在广灵剪纸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了保存年久、为数极少的传统广灵剪纸作品,这些作品中的意象元素,诸如乡村土窑、庄稼、牲畜、播种、丰收、喜庆、祭祀等主题,其别出心裁的构图与深厚古朴的技法,无不散发着广灵这方黄土地独特的原生态文化气息。但是在近几年广灵剪纸的产业化进程中,有些传统的文化元素逐渐消失,其作品主题的原创性大打折扣。

继承传统文化艺术,绝不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但在传承与弘扬的过程中不管如何千变万化,其灵魂根性必须恒久不变,然后才能谈及创新与突破。作为民间艺术作品的广灵传统手工剪纸,绝非机械复制可以轻易代替,应该意识到机制剪纸的泛滥对传统剪纸的冲击,最终会影响到剪纸艺术原有的文化内涵。

(二)剪纸作品未与时代接轨

传统手工艺人的作品来源于生活,植根于民间,在农忙之余用剪刀或者刻刀创作出活灵活现的剪纸作品,记录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丰富了生活,还增加了生活中的乐趣。然而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基于传统剪纸设计理念的现代剪纸工作者显得有些无所适从。随着时代的变迁,应该体会到大多数群众对剪纸不再是浅层次的观赏,更多的是对艺术的欣赏,这就需要设计人员既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比方说摄影、绘画、文学的积淀,又需要领悟地方文化、习俗,在传统剪纸的基础上再创新,走文化创意之路,但是目前大多数剪纸设计人员艺术修养有待提高,因此作品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设计是重中之重,这就需要一批既懂艺术又懂市场的剪纸设计团队,才能使广灵剪纸艺术“更上一层楼”。

三、结语及建议

根据现状分析,广灵剪纸艺术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剪纸传统艺术的生存情况不容乐观,应在发展中理清思路、明确目的,本文提出一些促进广灵剪纸发展的措施,以期为广灵剪纸发展提供参考。

(一)建立高等院校广灵剪纸传统艺术学习基地

通过建立高等院校学习基地,可以对广灵剪纸的传统作品主题、式样风格及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系统梳理,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并且学校还可以邀请非遗传承人和优秀手工艺人进课堂办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广灵剪纸这一传统艺术,在高校挖掘艺术类以及非艺术类的剪纸爱好者,激发他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学习,孕育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广灵剪纸艺术传承人,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汲取新的文化元素,丰富广灵剪纸的艺术内涵,让剪纸多元化发展。

(二)将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业相结合

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广灵剪纸艺术与当地的旅游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广灵县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神堂,生态环境极佳,被誉为“塞北小江南”,当前大同市已将文化旅游产业列为地方支柱产业之一。可以说广灵剪纸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契机,要抓住这一机会,缜密研究分析旅游消费的市场规律,推出更具吸引力、更有竞争力的广灵剪纸旅游文创纪念品,进一步发展广灵剪纸文化产业。

(三)加强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阵地

在互联网信息传播迅猛发展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依托传统媒体的宣传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因此,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关协会,可以引导广灵剪纸艺术家学会使用和利用新媒体,帮助他们建立宣传广灵剪纸的网络信息平台,如博客、微博、微信、网站、论坛、贴吧等。同时,紧密结合国家文化产业政策、文化市场信息动态,不断充实广灵剪纸相关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的内容,及时进行更新。通过这些手段,使广灵剪纸的对外宣传渠道更加多元化,展示的方式更加丰富灵活,受众人群更为广泛。

(四)树立市场品牌,引进科学管理模式

通过剪纸大赛、剪纸展览剪纸艺术研讨会、展销会等多种形式,可以开阔广灵剪纸创作者、经营者的视野,使更多的设计人员和创作人员顺应时代潮流;同时也可达到宣传广灵剪纸艺术性和收藏价值的目的,从而提高作品的知名度,树立广灵剪纸独有的市场品牌,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广灵剪纸艺术,营造一片丰饶的创作土壤。同时,要紧扣市场脉搏,引入现代科学管理模式,避免之前在管理上的低水平重复生产和粗放式的营销模式。

剪纸艺术源于生活,我们需要传承艺术家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执着信念。通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将这一民间瑰宝发扬光大,沿着传统文化的发展轨迹,既具有原创性,又具有时代性,是我们艺术工作者的职责。

猜你喜欢

剪纸传统艺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剪纸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纸的艺术
剪纸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剪纸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