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医疗设备的优化管理分析
2020-01-09廖海涛
廖海涛
(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长沙 410007)
0 引言
急救医疗设备比较特殊,无论是处于正常使用或是故障状态下,都隐藏一定的风险和隐患。但是,许多医院一直以来专注于医疗设备的购置和临床应用,没有兼顾医疗设备平常的监管,只是在发现故障问题时才会予以维修,导致有些设备还会长期带病工作。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就需要临床工程师主动强化对急救医疗设备的管理,相关单位也要予以大力支持和帮助,久而久之维持医疗设备使用期间的安全性和实效性。
1 急救医疗设备的特征
急救医疗设备类型繁多,在手术室、临床科室、急诊科等广泛分布,虽然说各阶段的使用率不是很高,可仍有必要随时维持待用状态[1]。在实际操作时,医护人员须基于患者的临床病征设置适当的工作模式,还有使用参数,毕竟急救医疗设备的使用对象是那些处于危急关头的重病患者,任何细节被忽略都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说,作为合格的临床工程师,理当竭力保障急救医疗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实效性、安全性。
2 目前我国各医院在急救医疗设备管理中遗留的弊端
2.1 设备使用率有待提升
急救医疗设备大部分情况下处在闲置状态,使用率确实不高,有时候开机率甚至没有达到百分之十。就算对于急诊科和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科室来说,急救设备的使用率也没有太高。长此以往,就会令医护人员对急救设备的操作技巧、工作模式、使用参数设置等越来越陌生,最后不仅不能顺利挽救患者的健康生命,严重情况下还会直接造成病患的恶化,甚至直接引发大规模的医疗事故。
2.2 设备使用环境不佳,医务人员操作不当
一些医院的临床诊疗工作中频繁出现不良事件,根源就在于患者的病情和诊疗技术都充满着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是因为设备所处的工作环境不佳,还有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当,才造成了种种医疗冲突现象。诸如医务人员在对患者配戴袖带过后,往往会在没有通知家属或患者需要注意的细节情况下直接离开,导致在进行监护仪血压定时充气过程中血压袖带被随意摘掉,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2.3 医务人员对临床工程师过度依赖
在针对患者实施抢救期间,假设急救医疗设备引发报警或是使用异常信号,医务人员就会霎时间慌乱起来,只能通知临床工程师上前处理。可现实中,因为临床工程师人手有限,加上医疗设备类型繁多、故障引发根源难以及时锁定,还有工程师对于有关医疗设备的使用参数、报警装置等不够熟悉,使得临床工作实效性难以全面保障。这就需要医务人员能够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动态,并且在使用急救医疗设备中予以全面把握,切勿盲目地依赖于临床工程师。
2.4 设备保养工作不细致
许多医院在应用急救医疗设备上,都是盲目注重采购而忽略平常的维护。在此类环境下,许多医务人员也开始认定急救医疗设备的养护,全是临床工程师的职责。而与之矛盾的是,临床工程师本身的设备养护意识就不强,加上人手有限,使得他们往往集中于事后维修,不能兼顾前期的预防性维护、设备使用中的质量监管等事宜。
2.5 操作使用的规程尚未统一
急救医疗设备的类型繁多,相同类型设备也会由不同厂家生产,医院的临床工程师很难及时统一规范这部分设备的操作规程,无形之中给后续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和事后维修等,造成不小的挑战困境[2]。毕竟急救医疗设备充满特殊性,且需要随时维持待用状态,因此医务人员要熟练掌握不同设备的操作和养护技巧,解决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影响到患者的抢救和治疗效果。
3 应对上述弊端的方法
3.1 加大对设备安装使用和相关培训的重视度
在进行急救医疗设备安装调试期间,临床工程师要以身作则,主动和厂家交流,熟悉相关的安装和调试要点,然后指导医务人员进行日常的规范化使用。在设备安装调试过后,还应对医务人员予以深入培训指导,使他们了解必要的工作原理、设备的基础性结构、操作规程、养护技巧、注意事项等。必要时可以定期进行考核,力求这些医务人员可以随时正确使用和操作急救医疗设备,维持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3.2 完善树立和严格落实对应的考核体制
即确保令急救设备的使用演练考核结果和医务人员的奖金相互挂钩,考核的内容主要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对应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所处的使用环境和安装调配应急机制、养护和常见故障的排除秘诀等。最好是将这些考核内容直接纳入到年度护理和临床技能培训体系当中,借此同步提升医务人员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水平,即在充分熟悉急救医疗设备的保养、使用、维护技巧基础上,大幅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
3.3 确保设备购置的统一性
医院在购置急救医疗设备过程中,尤其是面对相同类别的设备,要竭力确保品牌和型号的一致性,否则优先购置同一品牌内更先进的型号。临床工程师则要力求及时熟悉已购置设备的技术指标和使用状况,最好预先做好市场调查,明确招标参数,以方便日后随时展开维护,快速引导医务人员熟练操作。
3.4 强化预防性的养护力度
优秀的临床工程师应不定期地检验科室内急救设备的完好状态,及时发现其中的氧气和负氧管道是否有漏气现象,及时记录电池和氧电极等耗材的更换时间,并树立起有针对性的调配应急机制,避免发生应急情况下的措手不及状况。此外,临床工程师还要做好设备的预防性养护工作,及时发现和更换不能用的电池、氧浓度、流量传感器等耗材配件,提供详细的使用和养护记录信息,从而使急救医疗设备始终维持完好的工作状态。
3.5 不断改进设备的安全质量
急救设备是否妥善运行,直接关乎到广大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3]。所以说,作为临床工程师,当严格遵循急救医疗设备的验收和养护质量控制体制,努力保障设备周期的检测合格率;还有就是大力贯彻急救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指标,做好相关的风险管理,力求杜绝任何威胁安全的不良事件产生。
4 现代急救医疗设备的优化管理方案
4.1 规范设备使用流程
针对所有急救医疗设备创建详细的登记表,在其中清晰和完整地罗列出相关设备的使用规程、注意事项,随后统一打印、塑封贴在仪器设备的推车上,引起医务人员的注意,并按照上述指示来减少设备的故障率。另外,要严格规范设备使用过后的清洁和消毒流程,确保用1:500 的84 消毒液定期擦拭监护仪、输液泵、心电图机等设备上的灰尘,并推广使用一次性的接管,注意维持电动吸引器内贮液瓶的干燥、清洁状态,这些信息都要实时地记录在登记表上。护士则要多关注和记录仪器设备的使用时间和表现情况,逐步增强他们的急救医疗设备维护责任意识,为后续深入维修提供完善的指导素材。
4.2 强化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训练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逐步强化医务人员的急救医疗设备操作能力,避免出现任何因为不当操作而引发的故障。在购置全新的急救设备之后,务必要及时安排厂家分批对全科医务人员展开培训,令他们充分熟悉这类设备的性能、操作技巧、注意事项,从而灵活运用到抢救病人事务中[4]。再就是督促医务人员实时性观察设备不同阶段的运行动态,尤其是设备显示的具体数值,之后结合病人的实际病情和行为反应进行综合性分析,做到快速发现设备问题、引发根源,总结出有针对性的故障消除方案,必要时直接请专业维修人员前去应对。另外,对于一些老旧的急救设备维护工作也不可松懈,同样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考核计划并严格落实,确保考核结果和科室职员的工资紧密挂钩,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减少不当的操作行为和设备的损坏率。
4.3 仪器检查养护体制的完善
医院的设备科要及时指定专业工程师去负责处理急救设备的养护事宜,在此期间要确保详细记录昂贵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情况,保证以一个月为周期向设备科报备;普通的急救设备,则要力求在满足操作规程标准的基础上,合理把控养护的时间和技巧。比如,呼吸机在使用完毕后当及时进行管道消毒和外部清洁,再作为备用管道进行试运行,确保日后使用时不会给仪器带来任何压力或是造成损害;除颤仪使用完之后,要尽快擦干净电极板上的导电糊或水渍,由护士长以一周为周期进行仔细督察,避免遗漏。
5 结语
急救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事务繁琐,涉及到安全风险分析、认证、质量把控、监测管理等诸多环节,需要人员、机械、环境等因素的交互式协调把控。所以说,在深化急救医疗设备管理期间,要保证不断优化改进、大力创新,尽快落实必要的考核内容。长此以往,将会充分发挥急救医疗设备的功能价值,援救更多的病患人员,赢得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规避任何设备(或仪器)的使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