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景观艺术设计研究
——评《水体净化与景观》
2020-01-09赵小凡
赵小凡
水体净化与景观肖楚田,肖克炎,李 林,等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53720494定价:68.00元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水体空间的审美追求也不断提高。湖泊河道的生态修复、水环境的治理、人工湿地的保护、园林景观水体设计正在迅猛发展,我国人居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水体净化与景观》针对水体景观进行研究,从水生植物应用项目实践的视角和认识出发,有别于常见的水生植物类理论性或科普性书籍,突出其实践性、工程性、经验性和可读性,对国内水生植物应用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水体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景观设计的灵魂。水体景观在空间界面艺术设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点缀与衬托。小面积的水体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整个景观变得更加生机勃勃。景观设计中的水体往往可以成为视觉中心,起到收敛视觉的作用,而大面积的水体在景观规划中能够产生天空与远景的倒影,可以拓展景观的视野,产生辽阔空旷的视觉效果。第二,引导与组织。水体景观设计中水体可以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动听的流水声以及波光粼粼的水面能够激发人们观赏美景的好奇心,进而引导人们发现更加动人的新景观。水体景观规划中景点与水面相连,人们可以顺着水流的方向来欣赏美丽的风景,通过灵活的水体空间组织形式,将水景的形色、动静与景观融为一体,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第三,分隔与联系。在水体景观艺术设计中水体可以形成让人可望不可及的视觉效果。伴随着水体宽度的不断增加,其分隔作用也更加明显。水体景观往往有不同内容的观赏空间,能够丰富观赏层次,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同时,水体还可以将不同景观联系在一起,产生整体的视觉感受。
基于水体景观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作用,水体景观艺术设计要发挥自身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水体净化与景观》一书提出,水体景观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景观环境的设计手法,避免盲目追求规模与形式,充分考虑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及群众观赏行为,在尊重自然、尊重空间的基础上围绕群众观赏需求进行设计,使得人工水体景观能够符合当地自然环境。德国景观设计师曾经提出“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这一理念下的水体景观设计要注重规划统一,避免零碎而不成体系的现象出现,在整体统一的框架中使得水体景观设计具有活力。第二,实现水体的循环利用。在当今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在水体景观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水资源紧缺这一形势,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做到循环利用。如在校园水体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中水来补充校园人工湖,中水是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经过处理后的水体,将其作为水体景观设计资源补充,是对生活用水的二次利用,不仅能够节约用水,还可以实现校园水系统的循环。水体景观还可以利用降水、生态驳岸等设计来推动水体与自然循环,通过人工方式实现景观水体与外界水体的循环,使得水资源可以实现二次利用。如人工湖泊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喷泉景观、小瀑布景观等其他水体景观用水。第三,亲水景观设计。优化水体景观水岸空间设计,通过驳岸阶梯式下凹至水面,或者使用抛石驳岸的设计手法来降低水体景观与地面的落差,同时还可以增加人们与水体互动的机会。水体景观的护栏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为了进一步增加水体景观立体感与空间视觉效果,在充分考察当地地形环境、气候环境以及原有植物的基础上,可以引入不同季节中色彩效果较为强烈的植被,使得春夏秋冬四季水体周边植物可以呈现不同色彩,丰富色彩形式,以色彩吸引人们观赏水体景观。第四,灵活运用水生植物。《水体净化与景观》一书中“水生植物净化与景观技术”章节提到,为了保护水体景观的良好水质,在水体景观建设前期需要对水源进行系统合理的规划,后期使用中也需要进行管理维护。由于水体景观的自净能力相对较低,水体景观驳岸的设计也会一定程度上导致水体污染。因此,灵活利用水生植物成为净化水体景观水质的重要方式。合理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水生动物能够建立自然水生动植物生态系统,实现校园人工湖水体的净化。在水体景观设计中种植水生植物不仅仅可以提升水体质量,而且还能够丰富水体景观。如在北方区域降水较少的时期可以种植菹草等水生植物维护水体景观;在雨水充沛的时期重视芦苇、睡莲、荷花等水生植物来保障水体景观质量。水体景观艺术设计中的水质保护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要定期清理水中的淤泥、杂物,结合使用物理、化学等方法进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