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浪底水库2018年主汛期防洪预泄排沙效果分析

2020-01-09李晓宇

人民黄河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浪底调水出库

李晓宇,李 焯,郭 银

(1.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水文水资源局,河南郑州450004;2.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河南 郑州450004)

1 背 景

小浪底水库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出口处,控制流域面积69.4万km2,占黄河流域面积(75.2万km2,不含内流区)的92.3%,设计库容126.5亿m3,是黄河干流重要的控制性工程之一。1999年10月蓄水运用以来,通过蓄清排浑、调水调沙,有效延缓了黄河下游“地上悬河”和“二级悬河”发育,提高了河道主槽过洪能力,改善了下游防洪形势[1]。然而,水库运行20 a来,已累计淤积泥沙约31亿m3,如何通过合理的水沙调节,以更少的水量将更多的泥沙排出水库,延长水库运行寿命,是治黄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小浪底水库以往的运行管理和研究中,确定了一系列减少泥沙淤积的运行方式,主要包括拦粗排细、调水调沙、异重流排沙、相机降低水位排沙等,取得了较好的减淤排沙效果。拦粗排细是在小浪底水库运行初期的蓄水拦沙阶段,将粗颗粒泥沙淤积在拦沙库容内,而细颗粒泥沙暂时淤积,在适当水流条件下排出库外;调水调沙是通过水库调度,合理配置水沙过程,将水库泥沙和河床淤沙输送入海,实现水库减淤和增大下游河道行洪能力的效果;异重流排沙指待异重流运行至坝前时打开底孔排沙,保留上部清水;相机降低水位排沙指利用入库洪水过程,通过降低水库水位达到冲刷水库淤积并排沙出库的效果[2]。

2018年主汛期的7月3—11日,黄河防总借助小浪底水库低水位运行的有利时机,加大三门峡水库下泄流量冲刷小浪底水库淤积泥沙,并适时加大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排沙出库,是应用“相机降低水位排沙”方式减少水库淤积的典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排沙效果。

2 主汛期防洪预泄过程

根据气象预报,2018年汛期黄河上中游降水量较多年平均增大50%以上,特别是主汛期7—8月发生暴雨洪水的概率显著增大。基于对天气形势的预判,黄河防总统筹上中游水库进行联合防洪调度。小浪底水库的防洪预泄大致可分“前期清水预泄”和“主汛期防洪预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汛前开始,水库下泄清水,腾空防洪库容,5月10日库水位降至防洪限制水位254 m,6月29日降至死水位230 m;第二阶段自7月初开始,在上中游洪水形成但尚未演进至水库之前,由三门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在小浪底水库低水位条件下冲刷库区内淤积泥沙,同时,小浪底水库加大下泄流量排沙出库。“主汛期防洪预泄”一方面进一步腾空了三门峡、小浪底两库的防洪库容,为迎接上中游洪水进行了准备,另一方面在三门峡、小浪底两库均起到了良好的排沙效果,特别是小浪底水库的排沙效果十分显著。本文重点研究2018年“主汛期防洪预泄”的过程和效益。

(1)小浪底出库水沙过程。小浪底水库自7月3日起加大泄量,3日10时流量超过3 000 m3/s,16时超过3 500 m3/s并持续至4日20时;期间4日16—17时流量短时超过4 000 m3/s,16时48分洪峰流量为4 490 m3/s;4日20时之后大幅回落,到5日2时减小至2 000 m3/s左右。

5日11时起再次加大下泄流量,5日18时—8日6时流量在3 000 m3/s左右波动;期间7日8—12时流量短时超过4 000 m3/s,10时洪峰流量为4 150 m3/s;8日6时之后持续回落,到9日8时减小至2 000 m3/s以下。

9日11时起下泄流量再次增大至2 700 m3/s左右,并持续到11日16时本次预泄过程结束。

出库含沙量过程滞后于流量,自7月4日8时开始排沙出库,含沙量持续增大,4日 16时超过5 kg/m3,5日16时超过 50 kg/m3,7日 0时超过 100 kg/m3,7日22时达到沙峰154 kg/m3;9日12时之后含沙量逐渐减小,到11日预泄过程结束时含沙量减小至30 kg/m3左右。小浪底出库水沙过程见图1。经统计,本次过程历时208 h,出库洪量为20.03亿m3,输沙量1.274 亿 t。

图1 小浪底水库防洪预泄出库水沙过程

(2)对应的三门峡出库水沙过程。三门峡、小浪底两库区间产水产沙量较小,因此用三门峡出库水沙过程作为小浪底入库过程。三门峡水库7月3日20时开始加大泄量,5日1时36分出现洪峰,流量为4 060 m3/s;5日14时出现沙峰,含沙量为255 kg/m3。到10日三门峡泄流过程基本结束(见图2)。经统计,该洪水过程的洪量为12.63亿m3,输沙量为0.824亿t。

图2 与小浪底水库防洪预泄期对应的三门峡出库水沙过程

(3)对应的下游花园口水文站水沙过程。小浪底水库防洪预泄形成了花园口水文站的洪水过程,由于小浪底—花园口区间(简称小花间)的伊洛河和沁河流量均较小,因此上下游水沙过程呈现较好的响应关系。花园口站7月4日6时流量起涨,5日8时达到第一个峰顶3 940 m3/s;短暂回落后又再次起涨,7日22时达到第二个峰顶4 360 m3/s;之后逐步回落,到12日15时洪水过程基本结束。含沙量过程滞后于流量,6日11时含沙量超过5 kg/m3,9日8时达到最大含沙量38 kg/m3,12日过程结束时又回落至20 kg/m3以下(见图3)。经统计,花园口站洪水过程的洪量为22.92亿m3,输沙量为0.418亿t。

图3 与小浪底水库防洪预泄过程对应的花园口站水沙过程

3 排沙效果分析

小浪底水库自2002年至今开展了18次调水调沙,将此次防洪预泄过程的排沙效果与历次调水调沙进行对比。历史上18次调水调沙平均出库水量为38.10亿m3,平均出库沙量为0.347亿t,平均含沙量为9.1 kg/m3;最大场次出库沙量为0.751亿t,最大平均含沙量为29.0 kg/m3(见表1)。

表1 小浪底水库历次调水调沙水沙特征值

本次防洪预泄小浪底出库水量为20.03亿m3,沙量为1.274亿t,平均含沙量为63.6 kg/m3,即每1 m3水可挟带63.6 kg泥沙出库。本次的出库沙量和平均出库含沙量均明显大于历次调水调沙,排沙效果良好。即使考虑前期清水预泄水量34.79亿m3(防洪限制水位254 m至死水位230 m),则总出库水量为54.82亿m3,平均出库含沙量也达到了23.2 kg/m3,与历次调水调沙的最佳排沙效果相当。

初步分析排沙效果差异的原因,发现库水位对排沙具有重要的影响。由历次调水调沙期间的平均库水位与平均出库含沙量的相关关系(见图4)可见,两者具有较好的响应关系,确定系数R2达到0.827 5,说明在合理的调度运用前提之下,降低水库水位能够显著提高排沙效果。同时,从图4可以看出,当排沙期平均库水位高于235 m时,平均出库含沙量很小;当平均库水位在225~235 m时,平均出库含沙量变化不大,为5~12 kg/m3;当平均库水位降至225 m以下时,出库含沙量明显增大,普遍大于 15 kg/m3,多数超过20 kg/m3,排沙效果明显提高。李昆鹏等[4]在小浪底库区异重流排沙对接水位研究中,认为2013年异重流排沙在库水位220.99 m以下时排沙效果良好,当库水位提升4.85 m(即225.84 m)后对排沙产生不利影响。该成果可佐证本文得出的结论。

分析还发现,历史18次调水调沙在小花间干流的平均淤积量为0.001亿t,冲淤基本平衡;而本次防洪预泄过程中花园口的输沙量仅为0.418亿t,说明出库泥沙在小花干流淤积0.856亿t。初步分析可能与泥沙颗粒较粗、后续洪水动能不足有关,需要加强相关研究剖析其成因,并在后续的水库调度运用中合理利用上中游洪水冲刷下游河道,排沙入海。

图4 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平均库水位与平均出库含沙量的关系

4 结 语

(1)2018年主汛期小浪底水库防洪预泄过程历时208 h,最大流量4 490 m3/s,最大含沙量154 kg/m3,出库水量20.03亿m3,出库沙量1.274亿t,平均含沙量63.6 kg/m3。出库沙量和平均含沙量均明显高于历次调水调沙,取得了良好的排沙效果。

(2)分析历次调水调沙资料,认为在小浪底水库合理调度运用的前提下,降低水库水位能显著提高排沙效果。当排沙期间的平均库水位降至225 m以下时,排沙效果明显提高。

(3)本次防洪预泄在小花间干流河道淤积泥沙0.856亿t,建议在今后工作中加强相关研究,合理调度上中游洪水冲刷下游河道。

猜你喜欢

小浪底调水出库
我国调水工程概况及管理趋势分析
小浪底飞出欢乐的歌
配方高架库空箱出库程序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考虑减淤的小浪底-西霞院水库联合优化调度
小浪底安保区域高速球机的自动跟踪技术发展方向
小浪底水利枢纽白蚁防治实践与对策研究
优化拍卖出库流程控制防范拍卖出库环节财务风险
报文数据分析法在立体库故障分析中的应用
双调水仙子游青城山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