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公平”与“教育功利”矛盾辨析

2020-01-08谢先军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0年10期
关键词:功利化教育公平功利

谢先军

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华中师范大学校友基础教育家协会秘书长,中华文化促进会儿童专委会副秘书长,长期关注基础教育,专注研究青少年 爱的教育 ,提出并倡导 用爱唤醒生命 的教育理念。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总体方案”提出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四个评价”是针对我国当前教育评价存在的“五唯”老顽疾,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最大亮点。而要落实“四个评价”,就需要把“四个评价”作为一个整体全面推进,同时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合力。这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科学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推进。

目前我国教育界普遍存在的“五唯”评价问题,从根本上讲,主要原因是实行结果评价。“总体方案”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就不再是“一考定终身”,而要把受教育的过程以及学生在过程中的表现一并纳入评价体系。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教育数据应该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已经要求所有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要做到“五育并举”,但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等突出问题,就是因为在之前的评价中,这些教育项不是评价项。

“体育老师当班主任”,近日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家长投诉的背后折射的依旧是教育评价问题。体育课过去是所谓的“副科”,不是升学考试的核心项目,自然不被家长重视。这也是教育功利化的生动表现。“教育功利”是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社会痛点。而“教育公平”是公民的基本需求。

“教育公平”与“教育功利”的矛盾在一段时间内很难避免,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发展的时代困境。

“城镇化”快速发展与优质教育资源结构性失衡

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造成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结构性失衡,突出表现为“城挤、乡空、村弱”的基本现实。“名校效应”和“学历歧视”的社会风气共同加剧家庭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逐。农村学校的适龄儿童数量不断减少,优秀教师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补给,已经成为乡镇教育的突出问题。前几年的印度电影《起跑线》,在中国之所以火爆,正因为触及当今中国人的痛点。社会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必然引发未来教育需求向城市和中产阶级家庭集中。2020年的大片《三十而已》,也再一次折射大城市择校的无奈。

近年来,“学区房”成为坊间一个热点话题。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地方经济要发展,需要房地产开发促进经济发展,而与地产项目配套的优质学校已成为开发商营销的重要利器和工具。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必然催生家长的购买欲望。划片就读,就近上学,本是教育公平的良策,可以有效治理“择校”的问题。可如今的社会现状是,重点中小学对口的小区房价不断飙升,二手房也很难买到。急功近利的现实背景下,人们渴望快速致富,高端住宅、名校就读似乎就是美好前程、幸福人生的保障。

前不久,我从一所公办重点小校校长口中得知,他们的教育集团在读学生已有七八千人,学校现代化治理无比艰巨。集团化办学是我国探索教育公平与均衡的一项措施,可如今教育大集团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一系列学校治理困境。集团化办学,有些地方就是集团化“挂牌”,没有实际意义,只是满足了社会对优质学校的心理需求。如果不发展教育集团,就无法满足城市新市民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如今发展教育集团,可背后各项支撑辅助系统又无法短时间跟上。这就是政府和社会正面临的教育公平与教育功利之痛。

“五育并举”国家意志与“考分至上”的现实困境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教育方针的落脚点,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是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五育并举”的教育政策是国家意志。

然而,在教育功利化的影响下,“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教育现象窄化了育人目标,教育目标指向“单向度的人”。有些学校教学過程中过于偏重智育,分数大于一切的理念深入师生的内心。考高分,读名校,被当成学生成长的核心目标。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目中无人,只有分数”的现象。教育过程异化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异化为考试,考试异化为排名,如此层层异化,使得“机械刷题”和“死记硬背”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导致儿童视力下降和睡眠严重不足。

可以看到,“五育并举”的国家意志和“考分至上”的现实困境的矛盾在很长时间内还会存在,并在相当程度上撕扯着学校的未来发展。

高额的教育投入与未来不确定的“教育焦虑”

教育功利化倾向引发了教育焦虑。在“不患寡患不均”的思维驱动下,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焦虑,担心孩子能否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否获得好的工作岗位,能否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广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都产生了教育焦虑,“不能输在起跑线”催生出“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房择校”的社会现象。

教育的焦虑不仅城市盛行,乡村也已经刮起“教育焦虑的寒风”。“农村学生的第三学期”就是每年暑假,乡镇的学生跑到城市报读培优班,提升自己,以此超越同学。“不能输在起跑线”“抢跑”“择校”等教育热词已深入人心。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优质教育如今与分数挂钩,好分数又需要好的老师辅导,好老师需要更高代价聘请。家长希望给孩子好的未来,必然拼尽全力择校,择校又意味着必须承担高额学费。家长是选择“就近入学”,降低美好期望值,还是奋力拼搏,为孩子赢得成长机会,已成为两难。在家长和社会焦虑情绪的裹挟下,学校处处弥漫着焦虑氛围。学业、就业、职业,家长是夜夜难眠。

短时间内,教育公平与教育功利的矛盾难以消除,这是社会发展必须承受的阵痛,也是社会功利化在教育领域的直接反映。教育功利化倾向,目前已是全球性教育危机。

不过,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面临新的机遇。国家从教育政策上出台的“总方案”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希望,真正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正在走向我们。大数据、5G技术、在线教育都可以为教育公平提供基础性保障。

我们要从全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思考教育公平与教育功利之间的矛盾,梳理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合理解决教育的社会功能与内部配置,从而满足人们对美好教育生活的渴望。

猜你喜欢

功利化教育公平功利
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创新机制研究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对“无功利化阅读”的思考
高校频繁改名既浮躁又功利
请不要将高尚行为蒙上功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