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横县:“两个中心”共融共通
2020-01-08林禧瑕
林禧瑕
广西南宁市横县是著名的“茉莉花之乡”(全球60%的商用茉莉花产自该县)。2019年12月9—10日,广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交流推进会在横县召开,12月9日的《广西日报》在头版头条醒目位置,突出报道了横县作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的先行经验,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做好“共融”文章。利用县融媒体中心,为县文明实践中心提供坚实的线上阵地资源、用户群基础和运行机制支撑,促进“两个中心”共融共促、跨越发展。一是资源相融。县委县政府从顶层设计上将“两个中心”相互打通、融合推进。县融媒体中心将全县“台、报、网、微、端”宣传资源和政务服务资源整合,打造新媒体平台“横县云”APP、“广西云”横县端、“横县发布”微信公众号。县文明实践中心在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平台上开设专栏,各平台资源可由文明实践中心统一调配、一体使用,实现了宣传、党建、政务、商务等各类服务资源的高度集聚和和融互通。二是用户相融。线上“文明实践中心”专栏为县融媒体中心拓展志愿服务功能,全县6万志愿者成为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平台注册用户。县融媒体中心建立“党建信息、新闻宣传、政务服务、电子商务”4大平台,为群众提供就业、医疗、缴费等30多项便民服务。截至2019年12月10日,县融媒体中心旗下新媒体“粉丝”逾40万。三是机制相融。县文明实践中心与县融媒体中心融合采用“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信息发布制度,将宣传、政务、服务等所有信息,通过融媒体中心端口统一发布,保证了宣传的准确性真实性,提高了文明实践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形成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强大合力。
做好“共通”文章。以新媒体平台为桥梁纽带,联通“两个中心”,让“融”起来的信息动起来、用起来。一是线上线下阵地相通。以党校、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红色文化园及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党校各类培训班、道德讲堂等为阵地,建立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阵地。目前,已经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乡级所17个、村级站309个,每个站点均在“横县云”APP注册登记,并可动态查看活动开展情况。二是民需民应机制相通。在线上“文明实践中心”专栏实行“四单”(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接单、媒体唱单)运行机制,建立需求项目库和志愿者库,通过大数据把准百姓脉搏、关注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家门口指尖上一体化”服务。自2019年年初以来,网上申报志愿服务项目近300个,志愿服务时长达2.6万小时。三是队内队外渠道相通。成立花乡志愿服务总队和18支县级队、17支乡(镇)分队,通过建立志愿服务活动线上积分、星级评定、激励等制度,进一步增强志愿服务者自豪感荣誉感,引导更多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目前,全县已涌现出茉莉爱心团队、小蚂蚁爱心公益、蓝天救援队等多支民间志愿服务队,他们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服务首届世界茉莉花大会等文明实践活动。
做好“共赢”文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县融媒体中心现代化、信息化支撑服务到千万家,活动更精准,管理更规范,成果更显著;县融媒体中心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扎根到基层,一线素材更加丰富,宣传报道更接地气,主流思想舆论影响力更大、覆盖面更广。两者共融共通,真正实现了“两个中心”的互促共赢和党群关系的互信共赢。一是实现活动和资源一体调度。县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平台发布文明实践活动主题,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全员响应、统一行动,每月自主开展活动一次以上。各志愿服务点单、派单及活动开展的情况,也可在县融媒体中心实时查看。同时,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开展活动所需的场地、物资、人员,也可在新媒体平台提交申请,由文明实践中心按需调配,打破部门利益和条块分割,实现从“物理变化”到“化学反应”乃至“生态效应”的转变。二是实现线上和线下一体实践。各志愿服务队在线下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可同步在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平台上发布分享,新媒体平台用户可在线上同步收看、評价,也可点播回放,实现文明实践活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相映成辉。自2019年年初以来,各级文明实践阵地累计4020场次,志愿者参与活动6万多人,受益群众30多万人。三是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介一体宣传。针对不同受众需求习惯,县融媒体中心通过“台、报、网、微、端”一体化发布文明实践活动信息近2000条,以百姓话讲文明事,用大白话讲天下事,进一步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增强“四个自信”,听党话、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