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湖南岳阳地区巴陵戏的艺术特征

2020-01-08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巴陵岳阳声腔

谢 丹

巴陵戏历史悠久,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它流传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汇地带,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文化艺术界的“典藏”,被国家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然而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此剧种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只有专业剧团尚在演出。据统计目前巴陵戏的剧目有三十多个,其中有一部分剧目是我们平时能够接触到的,例如《假棺材》《九子鞭》《打差算粮》《滚鼓》等。

一、湖南岳阳地区巴陵戏的语音特征

湖南岳阳地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语音的特殊性,受到多种方言的深刻影响,这种复杂的方言语音在巴陵戏中得到了一定的反应,造就了巴陵戏语音里“中州韵”“湖广音”与岳阳地方土语相结合的舞台化湘北方言的特点。

这里所讲的“湖广音”指的是湖北地区的西南官话语音。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并且巴陵戏在初期受湖北大剧的深刻影响,导致岳阳地区的巴陵戏受到“湖广音”的影响。巴陵戏语音的方言化特色让剧本更具表现力和穿透力。

《秋江》中有一段:

陈妙常:公公,天边飞来什么?

艄公:乃是“砖头鸟”

陈妙常:哎,乃是“鸳鸯鸟”!

由于在此地区方言中“砖”与“鸳”的发音相似,导致艄公把“鸳鸯鸟”说成了“砖头鸟”,给剧情增加了笑点,让群众更加喜爱巴陵戏。

巴陵戏采用岳阳地方的声调,岳阳市辖区包括三市(岳阳市城区、临湘市、汨罗市)和四县(岳阳县、华容县、湘阴县、平江县),辖区内部的方言声调有一定差异,调值具体详见表1所示:

表1

岳阳市辖区内比较复杂的调值影响了巴陵戏的声调,巴陵戏的声调经过规范后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表1和表2体现了巴陵戏声调与岳阳辖区方言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二者调值很接近,不同之处是巴陵戏去声不分阴阳。正是这种独特的语音,巴陵戏在听觉上让岳阳地区的观众深受喜爱,巴陵戏通过这种乡音传达了岳阳地区人们浓浓的乡土情怀。

二、湖南岳阳地区巴陵戏的音乐特征

岳阳巴陵戏随时代变迁与社会进步,其所构建的音乐架构已逐渐趋于完善了。现如今巴陵戏分别由声腔音乐与伴奏音乐两大部分所构成。声腔又包含昆腔、弹腔、杂腔小调。伴奏音乐博采众长,吸取多方戏曲精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本文从以下三个部分即吹奏及丝弦乐器的音乐配乐、打击乐器在巴陵戏中的配乐以及乐队的编制构成进行分析。

(一)湖南岳阳地区巴陵戏声腔的音乐特征

1.巴陵戏中昆腔的表现特点:结构严谨

明朝期间,昆曲开始在湖南发展,很多昆曲戏班开始在湘楚一带活动。而岳阳作为湖南的北大门,则更加容易受昆曲的影响。到了明朝末年,巴陵戏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发展壮大,此时的巴陵戏的主要声腔就是昆腔。从板式结构来分析,此时的巴陵戏的昆腔并不是简单模仿昆曲,而是以昆曲作为基本形式,融合多种地方戏曲特点,分别构建出了用于叙述事情的经过,速度属于中度偏慢的一板一眼,表现比较欢快的情绪;速度属于中等偏快的一板无眼,用于抒发个人情感;速度是偏慢的一板三眼以及没有固定的速度,既可用来表达威武的氛围,又可以表达悲凉的氛围的散板,这四种不同类型且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风格的板式结构。

我们通过对声腔形式在具体的组合运用中的分析来看,巴陵戏中的昆腔部分能够通过套曲、正青合套、单散这三种不同形式体现出来。

如今,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统称“三品一标”)等品牌体系建设已较为成熟。总体来看,“三品一标”发展成效显著,“三品一标”企业总数4.3万家,产品总数12.2万个,消费者对“三品一标”的综合认知度较高,带动“三品一标”销售量、销售额、出口额的全面提升,也让“三品一标”成为食品安全的践行者。

所谓套曲,就是将多支不同曲牌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曲调结构,套曲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分为引子、正曲、尾声。引子部分是一支曲牌,正曲部分为多支牌子组成,结尾通常以尾声的形式来表现。巴陵戏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戏剧实际上缺乏包含典型代表性的戏剧套曲,以“醉花萌”“粉蝶儿”等套曲组成的巴陵戏中,既有南套作为主体又有北套作为主体,所以风格变化多样。比如曲目“天宫侧福”中就是由“醉花萌”中的多支曲牌构成,正青合套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正板、青板,其中正板为正曲、青板为副曲。在昆腔中认为正青合套的正板是以一板三眼的形式所呈现出的结构样态,青板所体现出的节奏变化是通过正板来进行调整的。单散则是由固定套曲中选出单支曲牌独立运用的艺术形式,单曲具有相对自由的组合方式,按照场景与角色的不同来进行相应的变化。如在行军打仗中可采用“风入松”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哀思之情可用“哭相思”。

2.弹腔:程式复杂多变

在清朝时期,我国的戏曲发展达到了高潮,戏曲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岳阳巴陵戏也在此期间丰富了腔体结构,在“乱弹”的皮黄声腔基础经过发展变化,形成了板式更加完整的“弹腔”。“弹腔”的出现弥补了昆腔温润典雅的单一风格,使得岳阳巴陵戏的板式更加完善。发展至晚清时期,“弹腔”演变为巴陵戏中声腔的主要形式,在当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结构,如“巴陵十三块牌”“巴湘十三班”都是以弹腔为主。巴陵戏中的弹腔在很多方面与南北路的皮黄腔相似,后又经过了近两百年的发展,弹腔经历了数次革新,最终形成了有别于汉剧、京剧的特殊皮黄声腔。

弹腔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南路、北路、反南路、反北路。南路腔调一般在板上起腔,曲调为商微调式;北路起板落,风格犹如北方民风一样热情豪放;反南路、反北路都是由南北两路腔调派生来的,都属于是板路风、宫调式、均无分腔。

除了以上几种腔调,弹腔中还有一些特殊腔调,如“卷珠帘”“双倒板”“十八板““南转北”等等。由皮黄腔演变形成的南转北腔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转调方法,是唱腔通过调子的转变而进一步转换的腔调类型。例如在“盘貂”这样一种较为经典的曲目唱段中的“三国中论英雄谁比桃园”就是南转北的弹腔腔调,此曲目的唱段在南、北不断转换的过程当中构成了相对千回百转的表现力,直率且豪放;双倒板顾名思义即上下歌词之间以倒板的结构相互连接而成的唱腔,在曲目“平贵回窑”中间就运用了此种模式,故事的主要人物王宝钏就说道“丢你的妻在寒窑苦受尽”则是对双倒板这一手法的运用。十八板是吸取了北路慢皮的风格,唱腔华丽、婉转,独具一格。在“六郎斩子”中的唱段“见老娘施以礼躬身下拜”就是运用了十八板这一特殊腔调。

3.杂腔小调:风格清新活泼

杂腔小调是巴陵戏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节奏明快,风格清新活泼,常在丑角唱段出现。杂腔主要由两种形式,安庆调与七句半,而小调多是当地的民间小调。

我们首先来认识下杂腔中的安庆调。安庆调生旦分腔,其中声腔主要以文中朴素为特点,二旦腔则是以婉情婉约为主,安庆调的总体风格悠扬流转;“七句半”的曲调多为微调式或是宫微调式,顾名思义,七句半的唱词总共有八句构成。首句的形式以倒板开场,节奏限制性很小,自由奔放,一般念白通常出现在第三句和第七句,第八句则是尾声。以唢呐奏为整个主题的器乐伴奏,过门出处音乐以小锣和小镲伴奏乐器出现,多用于喜庆、热闹的气氛。比如在“穆桂英下山”的一段唱词中就运用了七句半,而在小调部分,岳阳巴陵戏的小调部分是在湘楚一带,由地方小调或丝弦音乐的基础发展而来,小调一般节奏轻盈,风格清新活泼,填补了昆腔、弹腔中的一些不足,让巴陵戏的音乐体系更加完善。

(二)湖南岳阳地区巴陵戏中伴奏音乐的特点

以上我们介绍了岳阳巴陵戏中声腔音乐的相关特点,除此之外,巴陵戏的伴奏音乐也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变化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我们从乐队配置、管弦伴奏音乐、打击伴奏音乐这几方面来做介绍。

1.乐队范式配备

岳阳巴陵戏有着较为严格的乐队配置模式,通常情况下以“六场制”的人数配比为主要配备模式,在文场与武场这两种活动中大多都是三人编制。文场中的三人以月琴、三弦、胡琴这三种乐器为代表,也将它们称作“九根弦”,也就是月琴、三弦、胡琴弦分别具有四根、三根、两根弦,而这三种乐器的弦总共有九根。除九根弦外,文场还包括笛子、唢呐等其他乐器。而武场三人是指司鼓、夹手、小锣等其他乐器。在当今我们巴陵戏中,乐队除了传统乐器外,很多西洋乐器也加入了其中,进一步提升了岳阳巴陵戏的演出效果,为巴陵戏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很好地适应了时代的发展。

2.吹奏及丝弦类乐器伴奏上

它是通过结合戏剧故事情节的需要或是人物情感上的表达而产生的伴奏性质的音乐。管弦乐大致分为唢呐曲牌、笛子曲牌与丝弦曲牌三大类。这三类演奏风格各异,适用于不同的场景中。唢呐曲主要是在昆曲曲牌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自清朝末年,弹腔取代了昆腔的主体地位后,昆曲曲牌演变成了纯粹以器乐唢呐伴奏为主要模式的曲牌。如“急三枪青板”“风入松青板”等多是表现升堂、退堂等活动场景中“堂吹”的唢呐曲牌,除此之外,另有其他曲牌运用在喜庆或祭祀活动中人物多样情感表达的唢呐曲牌。巴陵戏中的笛子曲牌多源于民间,通常用于欢快愉悦的气氛中。丝弦类的曲牌在巴陵戏中是运用最多的一类曲牌,它的形式多样,通常用于对白、舞蹈或是幕间音乐,比如在“北正宫”“打开门”“小桃红”中,都有丝弦类曲牌的身影。

3.打击类乐器伴奏上

多运用在武场当中,其特点是掌握剧情发展脉络及演员动作快慢,具有指令性与统一性。打击伴奏类乐器以云板、板鼓、苏锣、堂鼓等等为主要代表。在这众多乐器中,板鼓是乐队中极其重要的打击乐器,由专人负责,镲是板鼓主要的配合演奏乐器。锣鼓点子是岳阳巴陵戏中最为核心的部分。锣鼓点子是一种特殊的音乐表现方式,其以板鼓、堂鼓、大鼓、马锣等多种乐器相结合,通过对节拍、节奏的控制达到特定音乐表现的方式。锣鼓点子对于舞台气氛的烘托、人物情感的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巴陵戏发展至今,锣鼓点子种类已经相当丰富。锣鼓点子在巴陵戏剧中具体的使用状况发现包括锣鼓点子在唱腔间自然的衔接,以及锣鼓点子与演员身段上的配合两大类。锣鼓点子以不同的节奏来展现戏中人物的行为与情感。

结语

湖南岳阳地区巴陵戏是湘楚区域音乐文化的代表,是湘楚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巴陵戏发展至今,是多少代的艺人、文人共同创造的结果,不仅仅是湘楚区域的风俗文化的一种反映,同时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但是在当今时代,这种古老的戏曲文化正逐渐走出了人们的视野,濒临灭绝的边沿,保护我国的文化瑰宝,让巴陵戏得到传承和发展,是我们的责任。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更有责任、有义务将巴陵戏发扬光大,让巴陵戏适应时代的发展,重新绽放它应有的风采。

猜你喜欢

巴陵岳阳声腔
巴陵石化硫酸铵稳产稳销 确保春耕化肥供应
Mike21模型在长江岳阳补水泵船洪水影响分析中的应用
《黄梅戏声腔研究》出版发行
岳阳楼
戏曲声腔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
湖南巴陵炉窑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巴陵炉窑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提高管内岳阳北站和郴州站可控顶运用质量的工作探讨
豫剧俚谚中的声腔表演艺术初探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